夏卫峰 张辉明
(庐江县冶父山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站,安徽庐江 231500)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需求的改变,人们对鸡产品的品质要求不断在提高。林下生态养鸡是通过传统散养模式与现代科学管理的结合,充分利用闲置的荒山荒地、果园和绿化苗木等土地资源,前期养殖采取圈养,后期主要利用各种农副产品、青草、昆虫为食饲喂而成。
(1)林下养鸡场地要求远离居民区至少500m以外,而且地势较高、通风良好、光照充足。场地坡度在10~30为宜,草场资源丰富,遮阴条件较好。
(2)场地必须具备交通方便宽敞。
(3)鸡舍尽量建在距离牧场地较近的位置,一般要求距离200~300m。
(1)如果养殖规模较大,宜采取分区饲养,尽量保证一群鸡建造1个鸡舍,1个鸡舍靠近一片放牧场地,鸡舍的建筑面积宜200m2左右,可放养1500~2000只鸡。每群鸡舍应该保证在5333.33~6666.67m2放牧场地面积。为做到不混养,在每群鸡舍外围应该采取隔离措施,可以用1.5~2m高的尼龙网或者钢丝网进行分隔,而且要求每隔2~3m远打一根桩柱,靠近地面的网边用泥土压实。
(2)初养者因饲养技术不够成熟,宜小规模试养,每批可养殖土鸡1500~2000只为宜,鸡舍建筑面积应该在200~220m2。
(3)每栋鸡舍附近应该建设一个面积10~15m2的育雏室,简易活动板房即可。正常鸡舍建设沿墙高度至少在2.3m以上,鸡舍顶部建议不宜用石棉瓦,至少采用彩钢瓦或砖墙瓦顶,确保夏季防暑降温不出问题。鸡舍窗户距离地面不宜太高,一般要求距离地面30~40cm为宜,便于通风。鸡舍内应架设一定数量的栖息架,饲养母鸡舍另外要放置产蛋窝与产蛋箱。
(1)室温:0~1周龄为35~32℃,2~3周龄为31~24℃,4周龄为23~20℃,也可在1周龄之后每天降温0.5℃即可。
(2)相对湿度:舍内的相对湿度保持55~65%,具体10d之前为60~65%,10d之后为55~60%。鸡舍内保持空气新鲜,无刺鼻、熏眼的感觉。
(3)补充光照:刚开始5d宜保持23h/d的光照时间,以后正常保持在17h的光照(包括自然光照在内)。
(4)适时饮水和开食。小鸡应该尽早开食和饮水,要求做到料、水不断,自由采食。刚开始饮水时宜加入5%的葡萄糖,连用2~4d。
(5)育雏密度:在育雏前期15d内密度宜60~70只/m2。
(6)育雏期间应该注意防止鼠类等伤害,以防意外。
(7)青年鸡放养管理
(8)育雏6周龄后即可慢慢放养,此时鸡进入快速生长期。应该把握好放养范围,原则是由小及大,逐步扩大。
(9)在饲喂管理上要求选择人工饲喂和放养交替进行,白天尽量让鸡出去放养采食,寻觅青草、野草和生物昆虫等野食,傍晚适当补饲精料。
(10)在此阶段训练鸡傍晚有回笼习惯,以防后期走失。
(11)放养期间注意天气变化,尤其防止雨淋和大风、雷电天气应急。
做好放养鸡的免疫接种和消毒工作,防止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是林下养鸡成功的关键。
(1)放养土鸡的免疫程序可以参照肉鸡的免疫程序进行。即6~7日龄做好鸡新城疫IV系苗、法氏囊苗、传支120苗。24~28日龄做好鸡新城疫II系苗饮水一次。60日龄再用鸡新城疫I系苗接种一次。70日龄免疫一次禽流感,在开产前再免疫一次禽流感苗。
(2)林下养鸡无论是鸡舍还是放牧场地都应该严格消毒,要求选择高效消毒剂,注意消毒剂要及时更换,防止出现消毒剂产生耐药性。
(3)注意防止球虫病,一般在15~90d期间在饲料中添加抗球虫药即可。
林下生态养鸡确实能够保证土鸡的品质,实践证明,林下养鸡既能提高土鸡的抗病能力和免疫力,又能节约养殖成本,同时有效提高荒山林地的利用率,如果做到精心饲养和科学管理,不愧为目前农村生态养殖发家致富的一条好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