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 刚 王素军 刘 松 王艳茹 董玉旺
(1.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农业农村局,河北青龙 066599;2河北省卢龙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北卢龙 066500)
母猪的繁殖性能取决于母猪的生产性能和仔猪的生产性能。猪场经济效益的增长点,除猪粮比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单位母猪年提供商品猪数,此数据决定于母猪年提供健仔数,即猪场提高母猪繁殖率。提高母猪繁殖利用率防控技术立足于规模猪场养殖快速发展的趋势,通过猪疫病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抗体检测、临床诊断等基础工作,加强母猪的产前产后科学饲养管理、仔猪日常护理、优化仔猪阶段的免疫程序、疾病防治等综合防控技术,把握好母猪怀孕、生产、仔猪出生、断奶等关键环节,进而提高经产母猪繁殖率及健仔率,增加猪场经济效益。
2019年项目组针对能繁母猪生产现状,对中小型规模养猪场及散养户母猪繁殖利用率降低原因 进行以下几方面调查:影响母猪繁殖障碍疫病方面,疫病的免疫程序及常发流行病方面;母猪饲喂状况、亚临床健康方面,母猪提供健仔数等情况。主要表现不发情、返情、屡配不孕、产子率低、产弱仔、死胎、木乃伊胎等,原因:一是饲料霉菌毒素、体内产生毒素严重,二是引起繁殖障碍疾病疫苗免疫失败或没有免疫,三是母猪不健康,处于亚健康状态。
2019年项目组针对我县母猪生产的现状,对规模养殖场及散养户进行以下几方面调查:主要包括饲养管理方面,包括母猪饲喂状况、产房条件、生产方式、仔猪初生护理、断奶处置等;疫病控制方面,包括母仔垂直传播疫病的防控现状、疫病的免疫程序、仔猪产后疫苗的免疫、仔猪常发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等。项目组选取养殖规模较大娄丈子镇、青龙镇、土门子镇、大巫岚镇的4个乡镇和6个规模场的调查进行翔实的调查,并对数据进行汇总、整理,结果显示造成仔猪死亡的主要原因包括母猪因疾病或营养不均衡产弱仔、仔猪生产保健不到位、生产环境差等饲养因素;病毒性疾病、细菌性疾病感染等疫病因素。
为提高经产母猪的繁殖利用率,根据引起繁殖障碍疾病病因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结合临床试验,选用辨证论治的方法进行推广,主要涉及以下方法:
2.3.1 解决饲料中霉菌毒素问题
在母猪饲养管理过程中,饲料长期添加高档的脱霉剂,饮用洁净的净化水,每1t饲料加脱霉剂1kg。
2.3.2 解决母猪亚健康问题
利用蜂胶保健理念,配以补气养血的中药,解决母猪气血亏损、器官损伤、免疫抑制等亚健康问题,提高母猪的发情率、准胎率、产子率。
蜂胶保健(合三元)应用外观体现(50头试验):母猪眼眶发青、发白现象去除;耳尖冰凉现象缓解;眼周脏消除(泪斑变干);毛根渗血现象消除(渗血点变干);耳廓脏及脊背脏消除(油状脏物变干、脏物下毛根渗血现象祛除)。
在生产仔猪的体现:仔猪健康水平提升;初生活力增强(眼睛明亮、胎粪排出时间短);均匀度提高(脐带均匀);抗病力提升(腹股沟淋巴结发青及肿大现象消除、腹泻率降低);生长性能提高(皮毛光亮)。
2.3.3 疫苗保健问题
根据母猪的免疫程序做好疫苗保健,确保疫苗免疫效果,做好效果评估。尤其是影响母猪繁殖的疫苗,比如:伪狂犬、细小病毒、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乙脑、猪瘟、圆环病毒、口蹄疫等。
为了提高母猪的繁殖利用率,体现在仔猪成活问题,根据仔猪多发病、流行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实验室诊断等,在疫苗免疫的基础上进行药物保健,推广“蜂胶产品(优宝康)保健技术”。出生第1天优宝康1ml,提高仔猪的抵抗力。制定三针保健,即仔猪出生后3、7、21d,分别肌注10%长效土霉素0.5、0.5、1ml,预防哺乳期细菌性疾病。
通过对规模猪场疫病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临床诊断等基础工作,加强母猪的产前产后科学饲养管理、仔猪日常护理、优化仔猪阶段的免疫程序、疾病防治等综合保健技术,把握好母猪怀孕、生产、仔猪出生保健等关键环节,项目推广至青龙全县25个乡镇及周边县区,综合防控经产母猪1.6万头,项目实施后母猪繁殖利用率从75%提高至91%,提高了16个百分点,按平均一年两胎,每胎成活12头仔猪,一头母猪年提供仔猪24头,多提供仔猪6.1万头,今年按仔猪市场平均纯利300元计算,提高经济效益1830万元。
(1)应用“纯中药保健替代传统的抗生素保健”,形成“治未病不治以病”的创新理念。
(2)推广母猪采用蜂胶、益母草等纯中药系列添加剂保健,增强母猪免疫力,解决母猪不发情、返情、产弱胎,木乃伊、早产、产程过长等目前常见的繁殖难题,提高母猪繁殖利用率。
(3)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及操作规程,确保母猪、仔猪猪瘟、口蹄疫、伪狂犬、细小病毒、圆环病毒等疫苗的免疫效果。
(4)把握好母猪妊娠期各个阶段的饲喂、饲养及产后仔猪的护理技术。
(5)推广仔猪蜂胶保健及仔猪三针保健技术,确保仔猪成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