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永清
(云南省普洱市墨江县联珠镇畜牧兽医工作站,云南墨江 654800)
对于犬瘟热,该病是近几年发生概率较大的一种疾病,攻势凶猛,并且蔓延速度极快,导致许多犬得不到有效的医治而死亡。因此,需要做好对犬瘟热疾病的诊断和预防工作,尽量降低发病率,确保犬得以正常生活。为进一步加强对犬瘟热病毒的认知,本文将从该病的发病原理、特征、诊断方式、治疗方式以及预防方式进行逐一阐述。
犬瘟热病毒是一种带有RNA的麻疹病毒。通常情况下,该病毒对外界的环境适应能力较弱,尤其是干燥的环境。犬瘟热病毒在发生前期,可通过干燥或者紫外线使其失去活性。另外,消毒剂也是缓解犬瘟热病毒扩散的有效手段,3%甲醛溶液、5%硬脂酸盐溶液和 3%氢氧化钠溶液所组成的消毒剂同样能够让犬瘟热病毒灭活[1]。值得注意的是,该病原体只在犬类范围中传染,对人并无感染性,所以不需要过度紧张。
当犬换上犬瘟热病毒时,其所产生的分泌物和排泄物都会携带一定的病毒,其他犬在无意识的情况下接触或者呼吸到该病毒,便会直接遭受到感染。犬瘟热疾病能够在低温环境中生存较长时间,所以在春冬和秋冬季节段中容易突发。除此以外,犬的年龄也是影响犬瘟热病毒爆发的重要因素。刚出生的幼犬体内带有母源的抗体,发病率较低;而4~10月的幼犬在接触外界环境一段时间后,再加上体内抗体的稀少,极易感染上该病毒;之后年龄段的犬感染该病的比例会随着年龄增长而降低。
犬瘟热疾病的潜伏期一般在3~5d,在4~6d的期间内体温会上升到39.7℃以上。当维持3d左右,该病毒会再次沉默,犬的体温将回归正常。但2~10d后,犬的体温会再次上升,并且相对于之前的症状会严重,犬的死亡风险也会随之上升。
犬在感染上该病毒后,彝腔会异常性干燥,产生的分泌物也增多。病毒在感染初期,犬的鼻液成稀释状,后期成脓性,还带有血液。犬在呼吸时,由于鼻子难以发挥作用,常张口呼吸,并且频率极快。
在感染期间,犬的饮食欲望将大幅度降低,经常出现大量饮水、呕吐的现象。犬的排泄物中混有粘液,气味极具刺激性,一般情况下还带有血丝,整体的生理系统将逐渐衰竭。
犬瘟热临床诊断的方式主要是通过病犬所展现的症状而判断,其患病初期带有类似感冒的症状,眼结膜潮布有血丝,泪水分泌物较多,常常伴有流鼻涕、打喷嚏等症状,也会出现四肢无力、体温上升的症状。到患病中期,其鼻腔龟裂、干燥,呼吸道困难,常常伴有精神衰退,心率不齐等症状,更有甚者会诱发呼吸道疾病与肺炎等流行性疾病。
试纸诊断技术相较于临床诊断而言,测试的速度更加高效与简便,其特异性结合的精准度也更高。使用方式为取患病犬类的眼、口、鼻等分泌物或者其血液、尿液与粪便等测试物,将其混入5ml的生理盐水,静置5min,再将已经分层的液体进行测试,等待0.5h后,对照检测区与对照区的测试物,是否伴有紫红色线,即可知道是否呈现阳性。
实验室诊断法具有更高的精准性,基本上不会出现任何的误诊情况,取病犬内部的肝脏和脾脏组织,进而利用二甲基酮的定型性,来制作成切片,再用相关的染色剂进行半小时的漂染,最后进行洗涤与观测,若观测中出现颗粒感的荧光,则为确诊患病。
犬瘟热病到目前为止仍没有较为完备的治疗体系,而现阶段只能采取中西结合的治疗手段,去增强机体的抵抗力,抑制患犬体内病毒的增长,进而进行控制。若利用以下的集中治疗方式,能够有效提升犬类的存活率。
(1)血清治疗法,即通过高剂量的犬类血清与犬瘟热病毒单克隆抗体的药剂,进行注射治疗,每日一次,以此来提升机体的抵抗力。
(2)抗病毒霉素治疗法,即利用头孢唑林钠、犬毒霸注射剂以及韦巴利林等抗毒霉素进行肌肉型注射或者静脉注射,能够有效提升其犬类的治愈效果。
传统中医的治疗方式主要分为针灸与药草,而针对犬瘟热病症的治愈方案,则是两种中医方式的结合,利用草药的温和条理性加上针灸的排毒祛湿性,能够很好的帮助病犬恢复以往的生机,也能降低治愈后的后遗症遗留问题。
疫苗的接种是防止犬瘟热的最有效方式,也是预防的最佳途径。基于国内现状,早已生产多种犬瘟热疫苗的弱性病毒。为了能提高更高的免疫效果,应当选取更加幼小的仔犬,进行多次的免疫,以此来达到犬类的防治效果。
当犬瘟热疾病发生在犬类身上时,需要进行准确的隔离,以此来杜绝二次的病毒传染,当及时隔离后,能够精准的做出治疗方案,配合一些西医的治疗效果,能够对病犬的康复有着重大的帮助。
定期对犬舍进行消毒,能够尽可能的减少犬热病病毒的滋生与传播,利用高锰酸钾、双氧水、过氧乙酸等消毒溶液进行杀菌,能够将犬舍的生存环境达到最优的效果。
综上所述,犬瘟热病毒是影响犬正常生长的巨大威胁,倘若兽医在初期诊断失误,将失去对病犬治疗的最佳时机。因此,在对病犬治疗期间,需要采取科学的诊断方法确保所获取信息的可靠性,并在针对性的治疗方法运用下帮助病犬摆脱生命危机。另外,在幼犬生长初期,要加强预防工作,提高犬的自身免疫能力,以此降低犬瘟热病毒的发生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