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洪磊 郭本占
(山东省乐陵市畜牧业发展中心,山东乐陵 253600)
在羔羊成长过程中,生长环境对其有直接影响。所以,对于羊舍的选址工作,养殖人员必须要做好,从地势方面而言,应优先选择地势较高的地点,同时,为了利于牧草的生长,整体环境需要偏干燥,以此来保障羔羊的食物来源,对于羔羊的饮水需求也应进行满足,需要有干净的水源。羊舍的选址不能靠近交通中心,不宜过于偏僻,在保障交通便利的同时,要避免羔羊生长受到车辆行驶的影响。
需要分区开展羊舍建造工作,主要有三部分,分别为生活区、办公区以及养羊区。生活区和办公区应与养羊区保持一定的距离,最好是在生活区和办公区的下风位置建立养羊区,以便养殖人员更好地管理与饲养羔羊;应分开建立母羊区和公羊区,距离控制在两百米左右为最佳;在整体养羊区的中心位置可以建立成年羊舍,普通羊舍需要与病羊羊舍保持三百米距离;应根据养殖羊羔的数量设定羊舍建造规模,一般每只羔羊在羊舍的空间只需要0.7~1m2即可,每只成年公羊在羊舍的空间只需要2~4m2即可,而每只成年母羊在羊舍的空间只需要1~2m2即可。
舍饲养羊饲养管理的重点就是准备草料,这是羔羊顺利成长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舍饲养羊对草料要求不是特别高,属于一种草类动物,所以,养殖人员在实际饲养过程中,只需要保障草料搭配均衡,要避免羔羊产生厌食心理,不可长时间喂食一种草料,不然就会出现体重下降等问题。在舍饲养羊过程中,养殖人员可以储备黑麦草和紫花苜蓿,主要在羊群越冬时期应用黑麦草,而在夏季喂养羊群时主要应用紫花苜蓿,这样就可以保证一年四季舍饲养羊能食用新鲜的草料。除此之外,对于舍饲养羊的细粮与粗粮搭配,养殖人员也要加大重视力度,这样才能促进舍饲养羊的更好生长,提高羔羊的采食量。
舍饲养羊的最后阶段就是饲养管理技术,应在实施饲养过程中,正确实施以下操作步骤:羊类4个月前均被称作羔羊,针对羔羊的饲养管理技能,母羊泌乳应在其出生至3周内提升,同时强化羔羊病抗御能力,并用煮熟的豆制吕等精杂料喂养一个月左右的羔羊,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应与青杂料一同喂养,当羔羊成长至6月左右,要保证其正常断奶,可喂养大豆及玉米等精杂料。羊群饲养的精杂料配方通常情况下是由骨粉1%、麦麸8%及玉米80%等粗杂料组成。
羔羊在出产第七天后,根据相关资料显示,容易引发痢疾病状,在羔羊出生的一个月内,饲养人员应每天实时观察和饲养羔羊,若发现羔羊粪便颜色异常或身体出现拉肚子等情况及不吃饲料的现象,应采取有效的方法及时解决这种情况,特别是羔羊粪便呈现褪色或红色等异常颜色时,在2~4d内羔羊便会死亡,为了防止病状的深层分散,养殖人员应对羔羊注射羔羊氯霉素,12.5万IU剂量每次即可,一天为两次注射,若此时羔羊病症没有缓解,养殖人员应利用中草药实施调治,具体的配方为30g甘草、30g干姜、30g白术、30g党参。
如同刚出生的孩童一般,羔羊作为幼崽需要重点对待,其适应力及抵抗力较弱,容易受到诸多疾病侵袭,在小羔羊从母体生产后,应擦拭干净其身上的液体,并将其放置吸热舍内,用清洁后的麻袋装置规整,在满十天后,应防止羔羊发生感冒症状,禁止其舍外行动,及时对其注射氨基比林液,1~2ml剂量每次即可,管理饲养人员在无效的情况下,应防止其感冒恶化,对羔羊喂养抗生素。
在养殖过程中,若羔羊身体内硒素和维生素E不足,就会出现白肌病症状,白肌病会影响羔羊的运动行为,也叫做肌营养不良,严重可导致小羔羊死亡,发生心肌梗塞等症状,羔羊两个月大时比较容易发生这种病状,卧地而躺、精神萎缩就是此病的具体症状,部分羔羊会产生心肺呼吸穷困、尿液成血色、血液麻痹等病状现象,在治疗此病过程中,作为养殖人员应找出针对性的防治方法,采用亚硒酸钠注射液0.2%剂量对羔羊实施注射,时间为两个月最佳,并对其喂养300ml维生素E,在管理畜牧舍饲养羊过程中,需要定期给母羊喂养优良的草料,强化母羊的管制技术,以此来防止羔羊白肌病的产生,做好每个环节的具体措施。
综上所述,舍饲养羊是羊养殖的主要发展趋势,对于养殖人员的经济效益,这种养殖方式可以很好的满足。在舍饲养羊过程中,养殖人员一定做好必要的防疫措施,进一步完善处理相关设施。只有这样,才能较好的规避舍饲养羊的风险,更好地保障养殖人员的经济效益,避免养殖过程中出现羔羊死亡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