尕松措西
(青海省称多县畜牧兽医工作站,青海称多 815199)
高原型藏羊梭菌病为藏羊养殖生产期间常见多发的疾病之一,该病是由梭状芽孢杆菌感染而诱发的一类疾病统称。此病临床表现有羊快疫、羊肠毒血症、羊猝疽、羊黑疫、羔羊痢疾等几类,一旦感染可造成藏羊机体紊乱,急性死亡,而给养殖户造成的经济损失极大。
高原型藏羊梭菌病,是由梭状芽孢杆菌感染而诱发的一类疾病。比如:羊快疫、羊肠毒血症、羊猝疽、羊黑疫、羔羊痢疾等等,上述任何疾病都可造成羊群的急性死亡,造成的危害极大。
自近些年的流行病例调查来看,上述几种病型又呈现不同的流行特点。
羊猝狙流行病例来看,成年绵羊的易感性最大。自流行地域来看,低洼、沼泽地多见。自流行季节来看,常见冬春季节,而且为地方性流行。
羊肠毒血症流行病例来看,绵羊的易感性最大,其中以2 ~12月龄营养较好的羊只较多。有明显的季节性和条件性,多发生在青草萌发和牧草结籽后的时期。
羊黑疫流行病例来看,绵羊易感性最强,多为1岁以上,多见于2~4 岁绵羊,发病羊多为营养良好的肥胖羊只。该病多发生在春季和夏季、肝片吸虫流行的低洼潮湿的地区。
羔羊痢疾流行病例来看,主要发生于7 日龄以内的羔羊,2 ~3 日龄尤其多见,7 日龄以上的羊只少见。母羊妊娠期营养不良,羔羊体质虚弱;气候寒冷;不如不当等可促使本病的发生与流行。纯种细毛羊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土种羊发病率和死亡率较低,杂种羊位于二者之间。其传播途径除了消化道之外,还可经脐带或创伤感染。
此病临床表现为急性、突然经过,甚至个别无临床症状,即可突然死亡。临床单一病症不多,多数呈现混合性感染,而且确诊难度大,致死率较高。临床病症有诸多相似之处,很容易混淆。急性病例,多数无症状,放牧时死在草地,或第二天惨死圈舍。慢性病例,卧地不起,不愿走动,磨牙,震颤。个别病例,腹部疼痛,瘤胃臌胀,后期多数为痉挛致死。
自剖检病理来看,脏器有不同程度病理性病变,致死尸体腐烂、膨胀,天然孔出血。典型病变脏器,集中在消化道、呼吸道、心血管等等。
此病确诊难度大,加上后期发病急,临诊康复率多数不高。对此,早期做好预防接种,就显得更为重要和关键。预防接种期间,应遵循兽医的要求,分别在春秋季节,用羊三联没活菌苗接种。为增强防疫接种质量,首次接种后2~3周,应加强免疫1次,并能根据藏羊体型、体积等灵活调整,以确保防疫效果。
作为常见微生物疾病,此病防控期间,做好场内清洁、干燥工作,消除场内致病诱因,营造好的控病环境,对降低此病感染效果更好些。此外,在清洁卫生的基础上,应严格场地消毒,尝试用生石灰或消毒液消毒。同时,春秋季例行驱虫管理,做好保暖御寒,以增强羊群抗病体质,降低此病的易感性。
多数病例病程急,来不及治疗。个别慢性病例,应积极对症治疗,早诊断、早治疗。尤其有磨牙、抽搐、呼吸困难等症状时,务必要及时组织兽医就诊,尝试用正确治疗措施。病畜隔离治疗的同时,对未患病用“羊快疫、羊肠毒血症、羊猝疽”三联苗,或者“羊快疫、羊肠毒血症、羊猝疽、羔羊痢疾、羊黑疫”五联苗,紧急注射,用量每次5ml,无论大小,能起到不错的控病效果。
对患病羊群的临床治疗,经药敏试验,对症用药可选复方磺胺嘧啶注射液、安纳加注射液等等药物,有不错的康复效果。具体用药处方,参照如下:12%复方磺胺嘧啶注射液,每次5ml,肌肉注射,每天2次,连续用3~4d。注意,首次用药,剂量加倍。10%安纳加注射液,肌肉注射,每次2~4ml,每天1次,连续用3~4d。维生素C注射液,肌肉注射,每次0.5~1g,每天1次,连续用3~4d。5%葡萄糖生理盐水,每次200~400ml,静脉注射,每天1次,连续用3~4d。同时,可对症用畜痢灵,2ml/kg,内服,每天1次,连续用3~4d。虫克星,口服,每天1次,用量0.2mg/kg,连续用3~4d。
过往流行病例调查中,高原型藏羊梭菌病在近些年发病率高升,此病为梭状芽孢杆菌感染而诱发的一类疾病。比如:羊快疫、羊肠毒血症、羊猝疽、羊黑疫、羔羊痢疾等等。此类疾病临床单一感染少见,多数为混合感染,诸多病症混合感染相似度较大,为此藏羊生前确诊难度较大。考虑到此病危害大,传染范围广。而且,不少为急性经过,治疗难度大。防控还应该以预防为主,早期做好预防接种,春秋季用羊三联苗和五联苗接种,以增强抗病体质。同时,注意改善饲喂管理,消除发病诱因,注意场内清洁、干燥。对慢性病例,可尝试用复方磺胺嘧啶、安纳加注射液等治疗,但是效果不佳,还应将控病放在早期预控管理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