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线和CT诊断十二指肠腺癌的效果比较

2019-02-12 05:41权建平
实用癌症杂志 2019年4期
关键词:肠壁小肠正确率

盖 福 权建平

以往受检查方法等因素影响,十二指肠腺癌检出率较低,但随着影像学手段的不断发展,十二指肠腺癌检出率逐渐提高[1]。现代学观点则认为十二指肠腺癌并不少见,多数患者早期无任何症状和体征,部分有症状者也非特异性,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处中晚期阶段,此时手术切除几率较低,错失最佳治疗时间,预后较差[2]。所以早期诊断十二指肠腺癌对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其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长期以来,内镜和低张气钡双重造影、CT扫描检查是临床诊断十二指肠腺癌的重要方法,但内镜检查具有一定痛苦,患者难以接受。为探讨CT检查和X线检查应用于十二指肠腺癌中的诊断价值,特进行如下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50例上腹部不适伴肿块、恶心、进食后呕吐等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男性30例、女性20例;年龄40~69岁,平均为(56.8±4.1)岁。

1.2 方法

所有受检对象均采用数字胃肠X线机进行低张气钡双重造影和CT平扫、增强检查。仪器:岛津多功能胃肠机,给予患者上消化道钡餐检查,行低张气钡双重造影,于检查前5 min口服钡剂,然后服用产气粉10 g,告知患者连续翻转以让气体与钡剂均匀混合,选择合适的体位以更好地显示病灶。CT检查:仪器:西门子16排螺旋CT扫描仪,电压:120 Kv,电流:200~300 mA,层厚:3.75 mm,层距:5 mm,螺距:1.375∶1,均行增强扫描,采用高压注射器经套筒向患者肘静脉团注370 mgI/ml,80~100 ml碘普罗胺,流速:2.5~3.5 ml/s,患者需空腹6 h以上,检查前30 min需饮用等渗甘露醇溶液1 000 ml,检查即刻需再次饮用等渗甘露醇500 ml。平扫检查患者腹部,并进行三期增强扫描检查,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和静脉血管情况来决定注射对比剂后30 s、60 s、120 s扫描以获取动脉期、静脉期及延迟期图像,将扫描所得图像传输至后台工作站,并进行图像重建,重建间隔为0.75 mm。

1.3 观察指标

以手术组织病理学检查为最终检查结果,观察2种检查方法表现情况,并比较2组诊断准确率。

1.4 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采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数据采用SPSS 16.0软件处理,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CT与X线检查正确率比较

病理检查结果:50例患者被诊断为十二指肠腺癌。与病理检查结果比较,CT检查诊断正确率为84.0%(42/50),明显高于X线检查正确率44.0%(2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361,P=0.000)。

2.2 CT与X线检查表现情况

病变部位:经X线检查发现,病变位于十二指肠降部25例、壶腹部18例、水平部7例。X线检查:早期主要以息肉型为主,呈现为软组织结节状充盈缺损,中晚期则表现为浸润型和溃疡型,且表现为病变部僵硬,钡剂通过受阻,黏膜破坏且紊乱。CT平扫及增强扫描:局部软装肿块影像,早期病变主要呈现为类圆形或分叶状;中晚期则出现局部肠管狭窄或僵硬,肿块向腔外生长。50例十二指肠腺癌中,降段者38例、水平段者12例;肿块型39例、缩窄型11例;1例钙化,病灶大小:1.1 cm×0.9 cm~2.4cm×4.4 cm,平均为1.9 cm×2.3 cm。50例患者中,伴肝内外胆管扩张者40例,其中轻度扩张12例、中度扩张2例、重度扩张23例,胰管扩张者18例,可见小肠内容物征象者5例、肠壁缺血和水肿者3例、肠壁坏死和肠套叠者1例。2例患者出现多发转移。

3 讨论

相比胃、大肠等消化道肿瘤来说,小肠肿瘤少见,全胃肠道肿瘤的5%~6%;其中原发性十二指肠肿瘤占小肠肿瘤的1/4~1/5[3]。按长度计算,十二指肠长度是胃肠道最短的肠段,大约占小肠全长的8%,但小肠恶性肿瘤17%~48%发生于十二指肠[4]。由此可见,十二指肠是腺癌发病主要区域,且发病率较高,较其他小肠肠段更易发生癌变。因此及早发现和治疗十二指肠腺癌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目前临床诊断十二指肠腺癌的影像学方法主要有CT检查和胃肠双对比造影,其中胃肠双对比造影检查操作简单且应用广泛,但难以显示因十二指肠腺癌所致上消化道梗阻病变全面,从而致诊断结果受到影响[5]。CT检查具有高分辨率等优点,可清晰地显示病变位置和范围及形态等,有助于临床医生诊断和判断病变性质。本文研究结果显示CT检查诊断正确率明显高于X线检查,由此说明采用CT检查诊断十二指肠腺癌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多数十二指肠腺癌为单发病灶,此次研究中50例患者均为单发病灶,并为非跳跃性生长,沿管壁向腔内或上下浸润性生长,主要呈现为缩窄或肿块型,以肿块型为主。其中肿块型经CT平扫检查则主要表现为菜花状或腔内息肉状软组织肿块,密度较均匀,并呈现为软组织密度影像;增强扫描则多数呈现为轻中度均匀强化且边界清晰,与其周围邻居脏器界限清晰[6-8]。缩窄型经CT扫描检查则表现为环形增厚或肠壁不规则,伴肠腔不同程度狭窄,CT平扫检查则呈现为软组织密度影像,密度不均匀或均匀,增强扫描检查则呈现为中度或重度均匀或不均匀强化,部分病灶边界表现为光整,部分表现为突破浆膜面累及邻近脏器,少数病灶可见钙化。十二指肠腺癌患者常伴其他征象,如胆管或胰管扩张,此时需重点考虑降段十二指肠腺癌是否受到侵犯等[9-10]。此外,十二指肠腺癌患者常存在近段肠管扩张,当患者出现病变区肠腔狭窄时,患者近段肠管也可出现扩张。本次采用X线检查诊断正确率为44%,采用X线检查,尤其是早期病变,局限于肠壁增厚,且未形成明显结节病灶易发生漏诊或误诊;病变发展而产生严重性梗阻时,采用X线检查难以显示病变全貌,从而易致误诊[11]。CT检查具有较高诊断价值,但仍需注意相关事项,如检查前需禁食,以避免肠内容物造成干扰。患者可口服温开水充盈十二指肠,增强观察效果,提高诊断检出率[12]。本次采用CT检查发现漏诊6例,后经手术证实,主要是因术前胃肠道准备不充分所致,水作为对比剂,经患者口服后可形成肠腔与肠壁间的对比,从而致薄层扫描图像上连续观察显示肠壁不规则或环形增厚等,此外,可能与医生未重视胆管轻度扩张有关[13-15]。漏诊者主要是动脉期未出现明显异常而门脉期出现异常,最后随访发现为病灶明显增大、转移。

综上所述,采用CT诊断十二指肠腺癌效果较X线显著,然本次研究样本小且研究时间短,更为准确的结论还有待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肠壁小肠正确率
肠壁增厚分层并定量分析对小肠坏死的诊断价值
16 排CT 诊断肠壁缺血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及临床作用探讨
门诊分诊服务态度与正确率对护患关系的影响
高频超声诊断小儿原发性小肠淋巴管扩张症
一根小肠一头猪
生意
养好女人小肠经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介入手术安全核查正确率中的应用
生意
64排CT诊断肠壁缺血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