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医学能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通过多种非药物方法使病人机体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代偿和发挥,使病人获得更佳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生存能力,有助于提升老年病人的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祖国传统医学很早就认识到了康复治疗的价值,中医治病基本技术包括:砭石、针、灸、汤药、导引、按跷等。中医早期经典《黄帝内经》就已有“砭石”、“艾灸”、“九针”、“导引按跷”等非药物治疗手段,可以视为祖国康复医学理论的起源。1974年,马王堆出土的导引图以及东汉华佗五禽戏都证明了祖国医学对康复治疗的贡献;太极拳、八段锦等传统功法的康复价值也已经获得了很多现代临床试验的证实,但中医康复在实施的标准、管理和制度上还缺乏统一的科学规范。
在西方,早在希波克拉底时代就已倡导大家接受水疗和按摩疗法。 现代康复医学的概念起源于20世纪初,在20世纪中叶得到快速发展,近年来康复治疗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功能的恢复。现代西方康复理念依据解剖学、运动学、神经发育、功能代偿以及运动再学习等理论,通过物理治疗、作业疗法、言语治疗、心理干预、生物工程等方法,帮助病人恢复机体健康,重建社会功能。1993年世界卫生组织对康复重新进行了定义,认为“康复医学可以根据病人的自身愿望和生活计划,在身体、心理、社会生活、职业、业余消遣上和教育等方面帮助病人,使其潜能得到最充分发展。”康复医学在病人患病后身体健康和社会功能重建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目前正处在现代康复医学快速发展时期,但与老年医学的结合尚不紧密。
中国老年人口增长迅速。据估计,到2050年,中国的老年人口将占全球老年人口的1/4以上。目前,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是全人群的4倍以上,随着寿命的增加,慢性病患病率也将进一步上升,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更大的压力。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据统计,老年人的残疾率超过20%,这些功能衰退、日常生活不能自理且慢病缠身的老年人更需要康复治疗的介入,以减轻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压力并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近些年,我国康复医学发展迅速,已出现了针对某种特殊疾病的规范性的共识或指南,但老年康复医学发展相对缓慢,尚未有专门针对老年人的康复治疗规范,而在康复环境布置及康复设备的选择上也很少考虑到老年人特殊生理及病理情况的需求。老年人身体的衰老常伴随着功能减退和多病共存,以及认知障碍、跌倒、小便失禁、谵妄等老年综合征的存在,常常使康复治疗的实施变得相对复杂。老年综合评估能对老年病人的病理、心理和功能等方面提供多学科、全方位的评价。应先通过老年综合评估来整体评价老年人情况,再根据专科评估结果制定综合的康复干预措施,加快疾病的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有效地规避不良风险。因此,成立由老年科医生参与的多学科组成的康复治疗团队,根据老年病人的身体条件和功能障碍的特点,合理运用技术,制定出适合老年人特点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才能更好地发挥康复治疗的作用。
阿尔茨海默病、慢性心力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脑卒中、心肌梗死和糖尿病是常见危害老年人健康的疾病。在做好这些疾病的预防、保健和系统治疗的同时,积极开展康复治疗可以明显提升病人的生活质量,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此次我们邀请几位专家就这些疾病的康复治疗做一专题介绍,以期更好地改善老年病人的机体功能,尽快、尽早回归家庭和社会或最大程度地维持他们的家庭和社会功能,提高个人生存质量,缓解家庭和社会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