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玉山
前期,中宣部进出口管理局和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面向全国各地各单位征集新闻出版“走出去”优秀项目。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积极响应,报送了147个项目。经专家严格评选,41个项目成功入围“走出去”优秀项目。为发挥优秀项目的引领作用,让更多的人、更多的企业分享经验,《出版参考》特开辟专刊,集中刊登上述优秀项目。通过专刊,我们可以得到很多信息。
首先,国家新闻出版“走出去”主管部门工作方式在守正中创新。国家新闻出版管理部门征集评审“走出去”优秀案例,这还是首次,说明管理部门推动出版“走出去”又有了新抓手、新举措,不仅注重评审项目,更对“走出去”項目的实施效果给予关注,选择一批优秀企业、项目,旨在让这些成功模式经验得到更好复制推广,提升实效。
其次,这是对近几年来出版“走出去”成果的一次集中检验。专刊选取优秀项目类型很多,包括版权输出、资本合作、项目合作、平台搭建、数字出版产品“走出去”、人才培养等不同的案例。在每一个方面,都有令人瞩目的成就。如在图书的版权输出方面,不仅有《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哈文版)(民族出版社)、《习近平讲故事》(人民出版社)等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的著作,也有《中华文明史》(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等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著作,还有《三体》(中国教育图书进出口公司)、《十万个为什么》(少年儿童出版社)、“中国著名企业家与企业”丛书(中译出版社)等多领域的图书版权输出。在资本“走出去”方面,不仅有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收购法国的科学出版社,青岛出版集团收购日本渡边淳一文学馆项目等出版集团“走出去”的案例,也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在非洲建立出版中心,人民天舟(北京)出版有限公司在摩洛哥建立灯塔出版社等出版社海外投资的样板。在数字出版方面,知网的“中国学术期刊‘走出去国际化增强传播工程”,掌阅的iReader海外项目,等等。通过这些案例,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出版人在“走出去”方面的创新能力。出版“走出去”的成就不仅体现在显著社会效益方面,还有可观的经济效益,如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2018年向海外输出版权194项,版权收入600多万元人民币,中华书局《于丹〈论语〉心得》一书全球英文版版税10万英镑,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的《高速铁路道岔设计理论与实践》英文版在全球销售收入7.2万美元,等等,双效统一的案例越来越多。
再次,这是对出版“走出去”的好做法、好经验的一次集中总结。为了做好新时代“走出去”工作,各个单位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探索了许多的做法,创造了许多的经验。要而言之,有几点印象深刻。一是发挥资源优势,把我们的好作品输出去。各单位对外输出的图书,都是某门类的精品、是最值得对外推广的,最希望让世界人民共享的优质内容,这是获得外国读者认同的基础。二是开展本土化运作。不仅在国外投资办企业,更从对象国聘用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对外合作出版,更注重选择国外著名或主流出版机构,资助翻译要聘请国外的译者,聘请外国人担任中国出版“走出去”的代理人,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是依靠专业化的团队。“走出去”是一项政策性、技术性、专业性强的工作,需要有一支稳定的、专业化的团队一以贯之的努力与坚守,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事半功倍。
最后,汇聚做好出版“走出去”的建议与思考。大家的建议也很多,譬如政策保障、资金支持、统筹规划等,其中谈的最多的是加紧人才培养问题,其中翻译人才、版权贸易人才尤为紧迫。随着中国图书走入越来越多的国家,特别是“一带一路”国家,小语种翻译人才严重短缺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不要说能够进行图书翻译的人才极少,就是能够进行直接交流的人员也不足。其他如新媒体人才、大型项目管理人员也普遍短缺,大家建议有关政府部门统筹培养,以解决发展的掣肘问题。
(作者系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