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河南省儿童医院 郑州儿童医院(450000)李曼 薛莹莹 叶璐
早产儿转运是指将危重早产儿从基层医院转往三级医院的早产儿病房进行诊断、治疗、监护的过程。临床中将胎龄在37足周以前出生的活产婴儿称为早产儿或未成熟儿。其出生体重大部分在2500g以下,头围在33cm以下。因为早产儿各器官系统发育不成熟,容易发生多种并发症,因此早产儿的病死率较高。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条件的改善,以及新生儿病情的复杂性,选择三级医院住院治疗的早产儿日渐增多,早产儿在长途转运中的护理也显得越发重要。但长途转运存在路途长,时间长及早产儿群体特殊不可预见的各种意外因素,均增加了早产儿转运途中的风险。因此,长途转运中良好的护理措施,是保证安全转运的必要手段。
我院2017年度长途转运早产儿共计412例,其中胎龄≤27周28例,27~30周85例,30~33周109例,33~36周133例,≥36周57例,体重≤800g21例,800~1200g46例,1200~1600g69例,1600~2000g95例,2000~2400g120例,≥2400g61例。
2.1 转运设备与人员 设备:转运救护车一辆。车内装备有转运暖箱、车载呼吸机、多功能监护仪可持续监测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体温和呼吸、便携式氧气筒、负压吸引器、微量输液泵[1]、微量血糖测定仪、电源、各种型号的气管插管、吸痰管、复苏囊、氧气面罩、输液器、静脉留置针、急救箱等各种急救物品和装置[2]。以上设备均需牢固固定于车内,避免因车辆颠簸导致以免发生意外。
人员:早产儿专科大夫一名,长途转运随行的其他医护人员,是由省级急救中心培训考核的专业人员。
2.2 转运中的护理 在新生儿转运中稳定病情是最为重要的,转运途中的护理至关重要。主要措施包括:观察早产儿的体温、心率、血糖、血压、血氧饱和度、唇色、呼吸、意识、末梢循环等情况。
2.2.1 转运途中的血糖控制 早产儿体内糖原和脂肪储备不足,耗糖相对较高,容易出现低血糖症,在应急状态下更易发生,且常缺乏症状,而血糖过低则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严重不可逆的损害,因此到达转运医院后,首先对新生儿的血糖进行检测,若血糖≤3.9mmol/L,则应静脉推注10%葡萄糖溶液,10%葡萄糖溶液剂量2ml/kg,推射速度1ml/kg,并在途中持续检测血糖,稳定血糖在3.9mmol/L~6.1mmol/L的正常范围内[3]。
2.2.2 转运途中的保暖 早产儿体温调节功能差,代谢能力较弱,产热少,体温受环境温度影响较明显,为减少患儿低体温的发生,转运时采用暖箱保暖[4],根据以往2017~2018年253例转运经验总结,体重<1000克,暖箱温度控制在34℃~36℃;体重<1500克,暖箱温度控制在32℃~34℃;体重在1500克~2000克,温度控制在30℃~32℃,由于保暖措施得当,途中无一例患儿发生低体温。
2.2.3 保持有效静脉通路 由于路途颠簸,不便于穿刺操作,故选用外围静脉留置针建立静脉通路(至少建立两条以上有效静脉通路)[5]。使用静脉通路有助于途中及时补液和输入急救药物,但是途中可能会出现针头移位等意外情况,因此要求护士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高超的静脉穿刺技术,并且途中需要时刻关注静脉通路[2]。
2.2.4 保持呼吸道畅通 保持呼吸道畅通,适当放宽吸氧指征,大多数采用鼻导管吸氧,必要时予面罩吸氧,但早产儿视网膜血管发育未成熟,吸氧过多会造成早产儿视网膜血管病变,因此,采用鼻导管吸氧和面罩吸氧时应当注意调节氧流量。少部分患儿采用气管插管。行口腔和气道内吸痰,对插管患儿要检查导管的型号、插入深度等,以了解气管导管是否合适,插入的位置是否正确,有无脱管现象[6]。
2.2.5 支持性护理 早产儿出生前在母体宫内环境幽暗舒适,声音频率低、温暖、无侵入性刺激,有安全感。出生后易受光线。噪音、疼痛等刺激,进而引发早产儿焦虑、紧张等不良反应。因此,在转运途中,应对早产儿实行支持性护理,避免外界因素产生的刺激对其造成影响。具体操作如下:①减少光线刺激。在暖箱上面遮盖黑布,在需要的时候打开,建立24小时昼夜循环,避免灯光直射早产儿眼睛,必要时用眼罩遮盖眼睛,为早产儿营造幽暗和昼夜交替的周期性光照相结合的环境。②减少噪音刺激。控制救护车内声音刺激<60分贝,医护人员尽量降低监护仪及电话音噪声,避免摔碰暖箱门,勿将仪器放置在暖箱上以减少震动刺激,创造一个安静的环境。③减少疼痛刺激。转运中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操作,特殊情况操作时动作轻柔,应给予体位支持,使其形成屈曲体位,各种操作集中进行,避免打扰患儿休息。
2.2.6 预防感染 早产儿从母体获得的抗体较少,皮肤防御能力较差,易受外界致病因子的侵袭而发生感染[7]。因此应定期对车内及其配套设备进行消毒处理,医护人员在转运途中保证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佩戴口罩,接触患儿前后使用免洗洗手液消毒。
2.2.7 加强与患儿家属的沟通 在对患儿救助和转运过程中,患儿家属常被忽略,医护人员应当尽可能多与患儿家属沟通[8],一方面收集患儿病史等资料,另一方面安抚其情绪,帮助其树立信心,全力配合医护工作,确保患儿能及时顺利转院。
对早产儿,尤其存在并发症的早产儿,及时、有效的进行转运是保证其生命安全的关键。精湛的技术力量是安全转运的保证,早产儿的特点决定了转运人员必须具备过硬的技术能力、很强的责任心以及能够细心地照顾患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