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欣
(辽源市中医院,吉林 辽源 136200)
妇产科疾病在临床中十分常见,给广大女性的身心健康、生活和工作造成严重的影响,且近年来多种妇产科疾病的发生率均呈逐年升高趋势[1],故而已受到广大临床工作者的重视。治疗妇产科疾病的药物较多,米非司酮即是被广泛应用的抗孕激素药物,对多种妇产科疾病有效,在某些妇产科手术中,也被经常应用[2],而由于应用范围的逐渐增加,其所引起的不良反应也日渐增多。本文即通过回顾性分析,分析米非司酮在妇产科疾病中的应用及不良反应情况,现汇报如下。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8年12月某院应用米非司酮进行治疗的妇产科患者共169例,年龄21岁~54岁,平均年龄(36.72±4.83)岁,未婚32例,已婚137例,疾病类型:子宫肌瘤25例,子宫出血20例,子宫性疾病28例,子宫内膜移位症9例,子宫颈癌10例,乳腺癌7例,子宫内膜瘤1例,恶性肿瘤19例,终止妊娠50例。
纳入病例均根据自身的情况,给予米非司酮片口服治疗,其剂量根据具体病情而定。且在用药期间,对其不良反应进行了记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处理,采用x2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以P<0.05认为有统计学差异。
本组共收集169例妇产科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经统计,共有10例患者在治疗期间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其中1例出现头晕,4例出现恶心、呕吐,2例出现腹痛,1例出现腹泻,1例出现阴道出血,1例出现过敏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92%。发生不良反应的全部患者,在给予减少药量及相应治疗处理后,不良反应均消失,未发生严重后果。
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女性,均可发生某些妇产科疾病,这也是我国公共卫生的一大课题,也被广泛关注和重视,其不仅会对患者本人造成伤害,亦可影响家庭及社会,故而需要积极治疗,合理选择用药,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也是重要的方法之一。
米非司酮是一个新型抗孕激素,属于甾体类药,具有合成甾体类激素的特点,故而可发挥抗糖皮质类激素、抗孕激素等药理作用另外,米非司酮又可与孕酮受体很好的结合,进而阻断孕酮效果,抑制卵巢功能,萎缩异位内膜,软化、扩张宫颈[3-4]。再者,米非司酮尚有促进子宫膜变薄、抑制孕激素、调节雌二醇、黄体生成素等作用,进而发挥减少出血、一种肿瘤细胞生长及分化、促进肿瘤坏死因子及肿瘤细胞凋亡、抗肿瘤等作用。
本研究结果表明,米非司酮引起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92%,相对较低,其不良反应包括头晕、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阴道出血、过敏反应等,以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做为多见,占所有不良反应的70.0%。因此在临床应用米非司酮时,应注意警惕消化系统不良反应,注意进行观察,如果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时,应给予及时有效的干预治疗,如应用维生素B1、维生素B6等药物口服或肌肉注射。而对于过敏反应、头晕、阴道出血等不良反应,其总体发生率虽然极低,但也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基于米非司酮引起不良反应的特点,在临床中应用时,医师应与药师共同研究,为患者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并在治疗过程中给予足够的重视,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小剂量米非司酮进行治疗,以控制其引起的各类不良反应,同时又可得到理想的治疗效果[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