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晓新
(山西宏志环境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风电是一种环保清洁能源,近年来发展很快。但在风电场建设过程中,必然会扰动地表,破坏植被与水土保持设施,从而加剧水土流失。本文以神池县黄花母49.5MW风电场为例,应用新技术与切实可行技术,对不同防治分区的水土保持措施进行研究,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山西神池黄花母49.5 MW风电场项目,场址位于神池县北部的管涔山一带,区域范围西起神利线,东至神池县与朔州市交界处,南起辛窑墕,北至利民镇,行政区划属大严备乡管辖,距离县城直线距离10 km。风电场面积约为24 km2,安装33台风机。
风电场项目区大致呈东北至西南走向,受管涔山和洪涛山余脉走向控制,东高西低,由东向西呈放射状倾斜,主要由低山丘陵、岩台地及山间盆地三大地貌形态构成,以黄土缓坡丘陵区为主体。区域海拔1 750-1 880 m,地势起伏较小。
项目区属北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冬季漫长而寒冷,春季干燥且多风,夏季温和无酷暑,秋季凉爽多连雨。根据神池县气象站多年观察资料:年均气温5.0℃,1月最冷平均气温-13℃,极端最低气温-32.1℃,7月最热平均气温19℃,极端最高气温33.1℃,年≥10℃活动积温2 200-2 800℃。年均降水量452.5 mm,主要集中在7-8月,约占年降水量的50%,雨型多属暴雨。年均日照时数2 816.7 h,无霜期110 d。年均风速3.9 m/s,风向以WSW为主,瞬时最大风速29.7 m/s。
项目区的土壤类型主要为山地棕壤和淋溶褐土,其中山地棕壤分布在海拔1 300-1 600 m处,多与淋溶褐土相间分布,阳坡为山地棕壤,阴坡为淋溶褐土。土壤有机质0.87%左右,肥力低下。
项目区为温带半干旱草原植被类型区,天然植被以灌、草为主。灌木种类以沙棘、虎榛子、柠条等为主,呈不连续的片状分布;草本以旱生的针茅等禾草类、蒿类及菊科植物为主。人工林树种主要有杨树、油松等,生长状况良好。整体植被覆盖率约30%。
根据本风电场的自然条件,我们对扰动较强烈区域的适宜水土保持措施进行了布局研究与设计。
3.1.1 边坡植生袋防护
据现场调查,本项目的33台风机所处的边坡范围为2-10 m,其中,3#-4#、6#-10#、12#、15#-19#和28#等11台风机的边坡<3 m,其余23台风机的边坡均≥3 m。对<3 m的风机边坡,直接栽种植物进行植被恢复。对≥3 m以上的风机边坡,宜在周围布设植生袋护坡。植生袋规格:长70 cm×宽30 cm×高18 cm,绿色袋装,袋内草籽种类为披碱草,装土后的单袋有效体积为0.038 m3。
设计植生袋采取贴坡方式进行边坡防护,贴坡前对风机挖填边坡进行整理,要求坡度为≤1∶1,坡面连贯无凹凸不平现象,平台周围无临时堆渣。根据现状调查,设计对13#、26#、32#等3台风机的下边坡植生袋贴坡防护高度为1 m,植生袋填筑6层,堆筑时层间错开,护坡长168 m,共使用植生袋1 440条,装土54.43 m3。设计对1#、2#、5#、11#、14#、20#-23#、25#、27#、29#-31#、33#等15台风机的下边坡植生袋贴坡防护高度为3 m,植生袋填筑17层,护坡长1 149 m,共使用植生袋27 208条,装土1 034.1 m3。
3.1.2 客土回填
经现场踏勘,大部分吊装平台现状地表物质主要为风化岩碎屑和碎石,直接恢复植被极为困难,个别吊装平台虽为土质平台,但土层较薄,目前植被生长效果不佳。为便于恢复灌木植被,针对所有的风机平台直接采取客土回填种植穴,并在穴内铺设无纺布。根据设计要求,灌木客土量0.02 m3/穴。据统计,本项目设计客土回填总量为3550.76m3;无纺布尺寸0.7m×0.7m,共需无纺布9 618.99 m2。
3.1.3 全面整地
风机平台在施工过程中经碾压等施工活动,已被压实,为了提高植被恢复效果,在绿化前要进行全面整地。根据现场对各个风机平台和边坡面积的统计测量,需全面整地面积2.51 hm2。
3.1.4 坡面清渣及干砌石
根据现场调查,大部分风机平台周边边坡散落有施工期间的碎石,需对碎石进行集中清理,将其集中码放在各风机机位的边坡坡脚,以确保安全稳定。据统计,共需清理、砌筑碎石680 m3。
3.1.5 铺设六棱植草砖
设计对箱变基础(3.5 m×4 m)周边1 m范围内、箱变与风机塔筒之间铺1.5 m宽的巡检道路,宜采用铺设空心六棱植草砖方式进行防护。通过现场测量,单个箱变周围铺设面积为19 m2;箱变与风机塔筒之间的巡检道路,铺设范围由箱变六棱砖铺设边界至塔筒基础碎石覆盖边界处,长4 m,宽1.5 m,面积为6 m2;这样计算,单座风机箱变区域需铺设空心六棱植草砖25 m2。空心六棱植草砖规格尺寸:长×宽×高为400 mm×200 mm×65 mm,12.5块/m2,0.005 2 m3/块。33座风机平台共需空心六棱植草砖9 711块,合50.5 m3,铺砌后在空隙处种草。
3.1.6 植被恢复
(1)风机平台。宜采用撒播种草方式进行恢复植被,草种为披碱草,选用一级优良草种,播种量200 kg/hm2。据调查统计,风机平台植被恢复面积为1.08 hm2,共需草种215 kg。
(2)风机平台边坡。根据现场查看情况,除10#-12#、15#-18#、24#、27#等9个平台无上边坡外,剩余24个平台均有上边坡。设计对平台上边坡采取坡脚密植2行柠条措施,柠条选择高0.6 m、口径×高度为10 cm×10 cm的营养钵苗,每穴栽植3株,株距0.5 m,行距1 m,需整地挖穴3 372个,共栽植柠条10 116株。
对高度小于3m的风机平台边坡及植生袋护坡挡护范围以上的边坡,设计采用栽植柠条恢复植被。苗木规格同上,栽植行距1 m,株距1 m,初植密度10 000株/hm2。据调查统计,风机平台边坡植被恢复面积为1.43 hm2,需整地挖穴14 300个,栽植柠条14 300株。
3.2.1 植生袋防护
据现场调查,本项目检修道路部分路段开挖产生上下边坡,设计对≥3 m以上的边坡布设植生袋护坡,<3 m的直接进行植物工程建设。植生袋规格与码放同风机箱变区,据调查统计,共需用植生袋164 463条,装土6 249.60 m3。
3.2.2 浆砌石挡墙
设计对风电场内检修道路较高、较陡的上边坡,采取浆砌石挡墙防护措施。挡墙断面尺寸:高度H=4 m,顶宽b=0.67 m,基础台阶高度hj=0.5 m,基底逆坡高度hn=0.36 m,基础台阶宽度bj=0.21 m,基底宽度Bd=1.79 m,墙背倾斜度m2=0.25,基底逆坡坡度n=0.20。共计挡墙长度1 306 m,需开挖土方2 964.62 m3,回填土方1 371.30 m3,浆砌石5 890.06 m3。
3.2.3 排水设施
(1)排水沟。据现场全面调查,检修道路部分爬坡、转弯路段易形成汇水,应当完善排水系统。设计对爬山路段靠近山体一侧,设浆砌石排水沟。排水沟采用矩形断面,规格尺寸为宽×高=0.4 m×0.4 m,壁厚0.3 m。排水沟靠山体侧增加碎落台及拦挡,拦挡高度0.4 m,宽0.3 m,碎落台宽0.3 m。在碎落台可覆土种植柠条。经核算,共需建排水沟6 708 m,土方开挖4 695.6 m3,浆砌石4 302.36 m3。
(2)混凝土涵管。根据现场调查,本项目涉及过路排水出口6处。设计对过水路面采用埋设钢筋混凝土涵管方式进行防护。涵管规格:内径d=600 mm,管壁直径d1=800 mm,单管长L=2 000 mm。共需埋设涵管14根。
(3)消力池。在排水沟和涵管末端布设消力池,采用矩形结构,断面尺寸为长×宽×深=1.5 m×1.2 m×0.6 m,壁厚0.3 m,M7.5水泥砂浆砌MU40毛石,M10水泥砂浆勾缝。另外,在消力池下游1.0 m范围内铺砌块石,厚30 cm,以加强抗冲刷能力。共布设消力池11处,需开挖土方22 m3,浆砌石27.72 m3。
3.2.4 客土回填与砌石
针对道路边坡部分绿化区域地表物质主要为风化岩,不能直接恢复植被,设计采用客土回填方式种植灌木,并在坑内铺设无纺布。根据要求,灌木覆土量0.02 m3/穴,共需覆土2 375.83 m3,无纺布51 919.01 m2。部分道路边坡因施工散落有碎石,需对其进行清理,集中码放在坡脚,共需清理、砌筑碎石1 153 m3。
3.2.5 植被恢复
根据现场踏勘,设计完善除植生袋护坡挡护范围以外的检修道路上下边坡,布设栽植柠条灌木恢复植被。苗木规格同上,共需植被恢复面积10.60 hm2,整地挖穴105 957个,每穴1株,栽植柠条105 957株。
3.3.1 全面整地
输电线路区需整治区域,主要包括塔基施工区及施工便道。据调查,本风电场输电塔基多布置在坡度平缓区域,扰动面积不大,测算全面整地面积0.46 hm2。
3.3.2 客土回填与干砌石
对于输电塔基为风化岩地表,针对灌木绿化,采用客土回填,0.02 m3/穴,共需客土量156.30 m3。部分塔基周边,需清理干砌碎石538 m3。
3.3.3 植被恢复
根据实际情况,输电线路扰动范围的植被恢复宜采用两种方式:一是撒播种草。草种选择披碱草,单位用种量200 kg/hm2,撒播面积0.46 hm2,需草种92.14 kg;二是栽植灌木。树种选择柠条,要求采用营养钵苗,株高≥60 cm,行距1 m,株距1 m,穴状整地,共栽植柠条7 815株。
上述水土保持措施布局,未考虑升压站区和施工生产生活区。升压站区主体设计标准较高,边坡防护、地面排水、站场绿化等水土保持措施或具有水土保持功能工程考虑较周全,不需要新增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施工生产生活区布设集中,占地面积很小,且多为平地,建设完工后只需要拆除生产生活设施并恢复原有土地利用状况即可。但对风机箱变区、交通道路区和输电线路区,主体设计中基本未考虑或极少考虑水土资源防护问题,故将其作为重点,研究布局了水土保持措施体系,这样就能达到建设项目有效防治人为水土流失的目的。在本次水土保持布局与设计研究中,采用了过去不常用的边坡植生袋、客土回填、铺六棱植草砖、防冲消力池等措施,也属创新,对于建设生产项目区的生态治理与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可为同类项目提供参考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