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合小流域的水土流失与治理措施

2019-02-11 16:02李迎春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2019年2期
关键词:荒坡油用经济林

李迎春

(山西宏志环境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三合小流域位于临汾市古县东南部,为汾河一级支流。总土地面积13.8 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11.72 km2,占总面积的84.92%。自古县2013-2017年被纳入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区以来,该小流域被列入重点治理范围,经过强化治理,治理程度大为提高,综合效益显著。

1 小流域基本情况

1.1 自然概况

1.1.1 地形地貌

三合小流域地处古县旧县镇红寨村东侧,距县城21 km。海拔高程966-1 294 m,相对高差328 m。地貌类型以黄土丘陵为主体,山峦起伏,沟壑纵横,主要地貌单元有梁峁顶、梁峁坡和沟谷。梁峁地形较平缓,黄土覆盖深厚,土质较肥沃,是主要的农业生产基地;坡面较陡,土层较薄;沟底严重下切,基岩出露,土薄石厚。

1.1.2 气象水文

该流域属暖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据观测资料:年均气温11.8℃,极端最高气温38.6℃,极端最低气温-18.2℃;年均降水量509.5 mm,年际变化大,年内高度集中于5-9月,约占78%;年均蒸发量1 614.1 mm,相当于年均降水量的3.18倍;日照时数2 140.2 h,日照率51%;年均风速1.7 m/s,瞬时最大风速25.3 m/s;无霜期199 d;最大冻土深度0.5 m。流域泥沙主要来源于汛期暴雨产生的洪水,洪水呈现峰高、量大、历时短,含沙量高的特点。

1.1.3 土壤植被

流域土壤以山地褐土为主,垦殖指数较高,土体干旱,疏松多孔,抗蚀力弱。土壤有机质含量0.29%-1.37%,肥力低下。自然植被以灌木为主,主要分布在沟谷与梁坡,林草覆盖率31.51%。

1.2 社会经济情况

三合小流域涉及红寨1个村,176户,738口人,全部为农村人口,有332个劳动力。人均耕地0.5 hm2,以种植业为主,主要农作物为小麦、玉米等,重点治理前年人均纯收入4 075元。

1.3 土地利用现状

三合小流域土地总面积13.8 km2,人均土地1.87 hm2。其中:耕地面积370.39 hm2,占总面积26.82%;林地435.17 hm2(灌木林地208.52 hm2,其他林地226.65 hm2),占31.51%;荒草地500.25 hm2,占36.23%;裸地41.27 hm2,占2.99%;村庄30.14 hm2,占2.18%;交通运输用地3.62 hm2,占0.26%。

2 水土流失及治理情况

2.1 水土流失状况

三合小流域总面积13.8 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11.72 km2,占84.92%。在水土流失面积中:轻度侵蚀1.87 km2,占15.96%;中度侵蚀8.92 km2,占76.11%;强烈侵蚀0.93 km2,占7.94%。水土流失形式以水力侵蚀为主,主要类型为面蚀和沟蚀,并伴随有少量的重力侵蚀。年均土壤侵蚀模数4 547 t/km2,总体侵蚀程度为中度。

2.2 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

2.2.1 地形

三合小流域地形较复杂,沟道纵横,沟深坡陡,沟壑面积比重较大,为暴雨径流汇集创造了条件。

2.2.2 土壤

小流域的土壤主要为褐土,由第四纪黄土母质演变而成,垂直节理发育,土体结构不明显,疏松多孔,崩解性强,抗蚀力差,遇暴雨极易形成冲刷。

2.2.3 暴雨

小流域的降水集中分布于5-9月份,雨型多属暴雨,历时短、强度大,为水土流失提供了主要动力。

2.2.4 人为活动

小流域的主要产业为农业,农民为了多种地,陡坡开荒扩种,加之采矿、开石等人为活动,致使水土流失加剧。

2.3 水土流失危害

三合小流域的水土流失危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切割土地,蚕食耕地,侵蚀地力。由于径流冲刷,致使地形日益破碎,耕地逐渐减少,耕层表土大量损失,土壤肥力下降。据测定,流失的1 kg表土中,含氮0.31 g,磷0.43 g,钾18 g。二是生态恶化,自然灾害频繁。水土流失的加剧,导致小流域生态失调,旱涝灾害频繁发生,特别是旱灾,几乎年年都有,给农业生产造成了极大威胁。三是向下游大量输沙,导致河库淤积,防洪压力增大。据测算,年均向下游输沙7.15万t。

2.4 水土流失防治

2.4.1 治理现状

经过多年以基本农田建设为中心的水土流失治理,在开展重点治理之前,已治理面积578.91 hm2,治理程度达49.40%。其中,建设基本农田370.39 hm2,占63.98%,使坡耕地全部梯田化;营造水土保持林208.52 hm2,占36.02%。这些治理成果,有效控制了坡耕地与沟坡的水土流失。

2.4.2 存在问题

一是虽然治理程度较高,但约占55%的坡面造林措施密度稀疏,难以控制泥沙下泻,水土流失仍较严重;二是没有经济林,商品观念薄弱,市场意识不强,农民收入水平较低,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相适应;三是治理成果管护较差,养羊户随意放牧,植被覆盖率低,生态环境未根本改善。

3 建设目标任务与规模

根据重点项目治理投资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实际情况,为了有效、合理利用土地资源,让大片荒山荒坡绿起来,让农民群众尽快富起来,达到改善生态环境和发展农业经济的目的,使现有土地资源产生最大的生态经济效益,科学确定了山、水、田、林综合治理的目标任务与规模。

3.1 建设目标任务

3.1.1 治理水土流失目标

新增与改造水土保持措施,使治理程度达到80%以上,有效控制土壤侵蚀,提高水资源涵蓄量。

3.1.2 改善生态环境目标

增加与改造林地,同时实行大面积封禁生态修复,使林草植被覆盖率提高到70%以上,区域小气候得到调节,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3.1.3 农村经济发展目标

土地利用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得到合理调整,农民年人均纯收入提高30%以上,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贡献。

3.2 水土保持措施

一是退耕部分低标准基本农田,栽种经济林;二是改造部分立地条件较好的荒山荒坡乔灌疏林地,扩大经济林;三是对其他立地条件较差的乔灌林地和荒山荒坡,采取封禁治理措施,充分利用自然威力恢复植被;四是根据道路不畅实际,修建生产道路。

3.3 综合治理规模

根据流域土地利用现状,结合当地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确定新增与改造治理措施规模为1 000 hm2,其中退耕建设经济林18.87 hm2,荒坡改造疏林为经济林343.22 hm2,封禁治理637.91 hm2,建设田间道路6.8 km。

4 水土保持措施设计

4.1 水土保持措施具体布局

新增与改造治理措施1 000 hm2,共涉及小斑163块。其中:退耕建设经济林18.87 hm2,涉及小斑3块;荒坡改造疏林为经济林343.22 hm2,涉及小斑40块;封育生态自然修复637.91 hm2,涉及小斑58块。按照先易后难、集中连片、效益优先、施工时序合理的原则,逐块落实各项措施。

4.2 经济林建设论证

近年来,山西省新开发推广的经济林树种主要为双季槐、油用牡丹、钙果和翅果油树,其中的油用牡丹示范推广基地就在古县,随着不断探索,在育苗、栽植及技术管理上取得了丰富经验。数年的实践证明,油用牡丹比较适合古县大力发展。为了把古县真正建成全省的油用牡丹基地,不仅可在退耕地上栽植,亦可在立地条件较好的荒山荒坡疏林地栽植,在这方面已有了成功的范例。所以,无论退耕建设经济林,还是荒坡改造疏林为经济林,树种首先均选油用牡丹。

4.3 水土保持措施设计

4.3.1 田间道路

田间道路是联系村庄与田块之间的纽带,规划总长度6.8 km。根据小流域的实际情况,将田间道设计为统一规格:路基宽以并列通过两辆农用车并加上两旁绿化带为准,路面净宽3.5 m,底部素土夯垫0.3 m,两侧边坡比1∶1,最大坡度不超过8°,最小转弯半径不小于15 m,中间略高两边略低。推土机配合人工完成土方工程,挖填方量7 663 m3。

4.3.2 退耕农田经济林

整地方式为全面整地。树种为油用牡丹,选用2年生实生苗。行距0.5 m,株距0.5 m,初植密度40 000株/hm2,共需栽植75.48万株。栽植时间9月中旬至10月中旬。栽植前用800倍福美双液浸泡根部5-10 min,晾干后栽植。栽植时,用宽度为20 cm的铁锨插入地面,别开一个宽度为5-10 cm、深度为25-30 cm的缝隙,在缝隙放入1株牡丹小苗,使根颈部低于地平面2-3 cm,保持根部舒展,踩实使根土密接,然后按行封成高10-20 cm的土埂,以利保温保湿。

4.3.3 荒坡改造经济林

整地方式为圆穴状整地,规格0.3 m×0.3 m。提前挖穴,使穴土充分晾晒与熟化,以便积蓄雨水,提高土壤墒情。树种为油用牡丹,选用2年生实生苗。行距1.0 m,株距1.0 m,每穴1株,初植密度10 000株/hm2,共需栽植343.22万株。栽植时间以春季为宜。栽植时苗根蘸泥浆保湿,先填表土,后填心土,边填边提苗,以保持根系舒展。然后,踩实并浇足成苗水,用塑料薄膜或干草覆盖栽植穴。

4.3.4 封禁自然修复

(1)围栏。根据实际情况,需在5个小斑地块实施围栏封禁,围栏总长度3000m,其中:16号小斑521m,43号小斑387 m,46号小斑693 m,47号小斑261 m,48号小斑1 138 m。围栏由刺丝和固定桩组成,并在必要位置设置进出门。固定桩采用预制混凝土桩,两种规格:直线固定桩,尺寸为10 cm×10 cm×180 cm;转折固定桩,尺寸为15 cm×15 cm×180 cm。刺丝规格为12#铁丝,设置4道横丝,横丝间距30 cm。

(2)封禁期。原有林地破坏严重,残留树木很少,恢复比较困难的区域,全年封禁,严禁人畜进入;原有树木破坏较轻,植被恢复较快地区,实行季节封禁,一般春夏秋植物生长季封禁,晚秋和冬季开放,允许村民割草修枝。

(3)封禁标志牌。在人际来往频繁的围栏处,设立封禁标志牌,并在牌上撰写(刻)奖罚制度,以提高村民的生态保护意识。标志牌拟采用C20砼底座,砖砌墙体,水泥砂浆抹面。

5 综合效益分析

5.1 经济效益

经济林在1年内实施,经估算,全部稳定发挥效益时,每年可产生直接经济效益357.21万元,人均增收4 840元。

5.2 生态效益

规划设计的水土保持措施实施后,三合小流域的植被覆盖率将由31.51%提高到60%以上,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依据相关规定的计算方法,经估算,各种措施全部稳定发挥效益时,每年可新增保水量159.27万m3,保土量1.75万t,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

5.3 社会效益

实施重点治理后,小流域的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土地利用结构与农村经济结构得到有效调整,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生态环境步入良性循环,社会效益显著。

猜你喜欢
荒坡油用经济林
经济林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养牛伯脱贫纪事
浅谈生态环境建设中经济林发展现状和趋势
油用牡丹助农增收
油用牡丹助农增收
如何提高荒坡造林成活率的探讨
厚朴经济林促发展
荒坡变花海 美景引客来
油用牡丹在园林中的运用
大地之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