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门河上游生态治理的必要性

2019-02-11 16:02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2019年2期
关键词:玉门汾河岩溶

张 祺

(山西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玉门河是省城太原市西部的河流之一,自小西铭村出山口进入太原盆地,于迎泽桥上游约500 m处汇入汾河,属汾河一级支流。流域面积27.26 km2,属于晋祠泉域的重点保护区范围。近年来,由于当地采煤影响,导致三晋名泉晋祠泉长期短流。为使山西人民的母亲河—汾河,再现昔日“汾河流水哗啦啦”的美景,使名泉尽早复流,改善省城太原市的生态环境与对外形象,我们对玉门河上游的生态恢复治理进行了研究。

1 玉门河上游的主要生态问题

1.1 河道脏乱与水质污染

玉门河上游范围,涉及到万柏林区大卧龙村、小卧龙村、南峪村、西铭村、小西铭村、新道村等,沿河村庄较多,居住人口密集。由于当地农户散养畜禽,其粪便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水平较低,加之生活污水处理和垃圾排放等基础设施比较落后,导致乱排、乱堆现象普遍存在,使河道内的生态基流日益减少。特别是一遇下雨天,众多脏物就会随着雨水径流进入河道,从而造成河道水质严重污染。目前河道内已经没有水生生物,仅在河岸及滩涂生长有杂草及零星的灌木。

1.2 水土流失较为严重

玉门河上游另一重要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水土流失形式以水蚀为主,伴随有重力侵蚀,从而导致溯源侵蚀严重,发育沟道不断延伸,土地资源残遭破坏。据调查测算,流域水土流失面积11.27 km2,占到总土地面积的40%以上。其中,中度侵蚀7.65 km2,占水土流失面积67.9%;轻度侵蚀3.62 km2,占水土流失面积32.1%。流域沟壑密度9.31条/km2,年均土壤侵蚀模数2 377 t/km2。

2 玉门河上游生态治理的必要性

2.1 促进地下水位回升,晋祠岩溶大泉复流

晋祠泉属山西省19个岩溶大泉之一,泉水流量自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一直处于持续衰减状态。特别是80年代以来,随着人为生产建设活动超采地下水以及挖煤开矿对岩溶地下水的影响加剧,泉水流量衰减趋势加重。据资料,1994年4月30日,晋祠泉断流水位802.58 m,断流后岩溶水水位持续大幅度下降;2008年8月,降至历史最低水位774 m,在泉口以下27.66 m,水位平均下降速率达0.85 m/a。通过在玉门河的沟谷间布设谷坊等工程措施,滞洪和涵蓄天然雨水资源,可增加地下水的有效补给,促进地下水位回升和晋祠岩溶大泉复流。

2.2 改善泉域地下水质,保证建设生产需水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生产、生活废污水排放量增大,且不达标排放普遍存在。目前,晋祠泉域已不满足II类水质。为了保证经济建设、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对优质水源的需求,保护晋祠泉岩溶地下水的水质已到了刻不容缓地步。通过对玉门河上游进行水环境治理,可改变生活垃圾和污水乱堆、乱流的现象,使流域村庄干净整洁,沟道绿草茵茵,实现“有水则清、无水则绿”的良好生态,从而可有效改善晋祠泉域的地下水水质。

2.3 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营造休闲娱乐场所

玉门河下游地处太原城区,上游地处土石山区。为给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节假日体闲娱乐场所,近年来周边开发了万亩生态园、玉泉山公园等设施。通过对玉门河上游开展生态保护与植被恢复,大幅提高森林植被覆盖率,不仅可以涵养水源,保障下游河道基流不断,而且可为城市居民提供山清水秀、环境优美的景观小流域,在改善乡村人居环境的同时,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

2.4 改善汾河流域水质,保证生态安全需要

汾河作为三晋人民的母亲河,由于流域城镇较多,人口密集,加之生态监管不力等多种因素影响,近几十年生态质量一直不高。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在省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努力下,下大力气开展生态保护与生态修复,使汾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有了很大改善。特别是汾河太原段,随着数十公里河道的生态治理,河流水质得到明显改善,暗浊的河水现在已经不复存在,周边的生态环境质量有了很大提高。为了实现汾河流域不留死角的全面治理,彻底改善生态环境与河流水质,保证防洪安全,在玉门河上游开展生态治理十分必要。

2.5 改善省城整体面容,提升太原对外形象

玉门河由西向东横穿太原市万柏林区,目前河流脏乱差的生态环境对省城的整体面容影响较大。根据太原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综合考虑“山水林田湖”等“大海绵”建设,并转变传统土地开发方式,将影响开发且分散的“小海绵”区域总体纳入城市规划建设系统,有助于创建“文明园林城市”,提升太原中心城市的对外形象,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实现转型跨越发展。从这个角度看,建设玉门河上游生态治理工程,尤为重要。

3 玉门河上游生态治理工程布局

3.1 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3.1.1 经济林与配套供水工程

将坡度小于15°的其他草地或裸地,改造成经济林。为了提高经济林质量,充分发挥生态经济效益,需在其周边合适位置,修建水窖与配套供水工程,在收集地表雨水,减少地表径流的同时,满足经济林正常生产管理需水。

3.1.2 营造水土保持林

对于较陡沟坡,根据立地条件,营造水土保持林。15°-25°沟坡,依实际情况将其改造为常绿乔木林地和灌木林地;大于25°沟坡,以营造灌木林为主,乔木林为辅。为了提高防护效果,一般需采用水平沟、水平阶、鱼鳞坑等方式进行预整地,选用适生树种,并采用营养钵育苗、生根粉蘸根、大苗移栽、截杆造林等实用技术。

3.1.3 沟道工程措施

对于沟道,坡降在5%-10%或部分坡降小于5%的地段,选择地质条件较好的支沟布设谷坊群,以滞洪涵蓄水源,加大地下水补给,促进地下水位快速回升。对于沟道深度大于10 m,且沟道两侧无村庄与建筑物、地质条件比较稳定的地段,布设滚水坝,增加蓄水与生态景观。对于垃圾堆积沟道,要采取汛前清淤措施,保证防洪安全。

3.2 封育与生态自然修复

对于离城远、具有一定植被覆盖的区域,主要采取封山、封沟、封坡等全年封禁措施,依靠自然力量,恢复生态植被。同时,对现有密度较小的乔木林地和灌木林地,进行补植补种,增大林木密度;对新造幼林地,加强抚育管理,促进速生快长,使其尽快郁闭;对于道路、村庄区域,选择大苗景观树种,进行绿色通道建设和零星植树、建草坪;在道路合适位置布设水窖,并配套灌溉设施,以满足生态需水。

3.3 采石场或裸露场地生态治理

采石场或裸露场地的生态治理措施:一是对松散堆积边坡,进行清理消坡,预防发生小型滑坡;二是在周边布设排水系统,消除地表径流对堆积体的冲刷影响;三是石质陡坡清理坠石渣,并在底部开槽,客土栽植攀援植物;四是对堆渣体顶面,覆土后造林种草绿化。

3.4 其他生态治理措施

对于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是扩大宣传影响,教育当地农民尽可能少使用化肥和农药,以生产有机农产品,提高经济效益。同时,采取水土保持耕作措施,控制耕地的水土流失,以防止化肥和农药有害残留物随降雨径流进入水体。对于乡村生态环境整治,根据居民规模,建设小型生活废水处理厂和垃圾集中转运站,保持清洁卫生,防止环境污染。

4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玉门河上游山区进行生态治理后:可有效提高植被覆盖率,涵养水源,增加地下水补给,促进晋祠泉泉水复流;有利于改善汾河流域水质,保证生态安全与工农业生产需要;有助于改善城区周边生态环境,为广大居民营造休闲娱乐场所,提高生活质量;有利改善省城整体面容,提升太原对外形象,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实现转型跨越发展。

猜你喜欢
玉门汾河岩溶
陪汾河走一走
穿越岩溶
一图读懂《山西省汾河保护条例》
某石灰岩矿区岩溶涌水治理处理方法
这里是玉门
探讨岩溶区高速公路勘察技术方法
汾河水韵
叩问玉门
玉门文物
可溶岩隧道基底岩溶水处理方案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