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小龙
(1.江苏常州开放大学,江苏 常州 213001;2.江苏城市职业学院,江苏 常州 213001)
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基础可持续发展新常态。面对农业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现实[1],作为经济现代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基础的农业现代化,也是最具挑战和难度最大所在[2],农业现代化可持续发展面临着资源利用和环境质量持续性的挑战[3],农业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就摆在了我们的面前[4]。应用生态学的理论和观点来科学地构建农业现代化体系,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5]。本文以农业生态环境的视角,探讨以农业生态环境为基础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新模式,以期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可持续发展战略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1)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可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农业作为一种受环境要素影响的弱质性产业,对自然生态环境有很强的依赖性。没有农业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农业现代化可持续发展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合理持续地利用各种农业资源,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是农业现代化可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
(2)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的现实,要求农业现代化必须走以农业生态环境为基础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基于农业生态环境污染的现实,我们必须要用以农业生态环境为基础的农业现代化战略,从根本上扼制和扭转农业生态环境失调和恶化的趋势,协调好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实现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发展以农业生态环境为基础的农业现代化是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以农业生态环境为基础的农业现代化,能够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和有限的自然资源,有利于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发展以农业生态环境为基础的农业现代化,是有效解决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必然选择和最佳模式。
(4)发展以农业生态环境为基础的农业现代化是提高农业竞争力的需要。以绿色食品消费需求为导向,要求要以农业生态环境建设为核心,来提高农业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构建以农业生态环境为基础的农业现代化,是提高农业竞争力的迫切要求。
(5)发展以农业生态环境为基础的农业现代化是改善和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需要。以农业生态环境为基础的农业现代化,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基础,能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是保证农产品安全,保障人类健康的重要途径。
(6)发展以农业生态环境为基础的农业现代化是农业自身转变发展方式的需要。农业生产只有转变发展方式,才能摆脱资源消耗型发展模式,建立环境友好型的生产方式。因此,发展以农业生态环境为基础的农业现代化,是新形势下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现实需求。
(1)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对农业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由于乡镇企业往往和农田镶嵌在一起,农田被迫成为消纳污染物的场地[6],直接破坏企业周边的农业生态系统,影响着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
(2)现代农业生产自身造成了严重的农业生态环境污染,农业生产带来的面源污染危害加剧。农业生产过分依赖化肥、农药等外部投入[7],大量流失的化肥、农药造成了农业生态环境的严重污染;农用地膜使用量有增无减,农膜污染也在加剧;大量的农作物秸秆焚烧,造成秸秆资源浪费和农业生态环境受污染的双重影响。农业面源污染严重威胁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城市工业污染源向农村转嫁造成的污染。一些耗能高的重污染企业直接迁移到农村,给农业生态环境带来严重污染,在城市环境得到不断改善的同时,农业地区的污染现象却日益加剧。
(4)农村居民生活污染日益突出。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使农村居民生活污染由分散走向了集中[8]。农村生活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农村居民日常生活产生的污水、垃圾对农村聚居点周围的农业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也逐渐凸显,从而影响农业生态环境。
(5)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资金投入不足,农业生态环境资金投入机制尚未形成。近年来虽然加大了对农业生态环境的投入,但与现代农业发展对农业生态环境污染治理的资金需求相比,还远远不够。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资金投入,远远满足不了农业现代化可持续发展需要改善和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投入资金的需求。
(6)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法律不健全,农业生态环境缺乏必要的法律保障。虽然已颁布实施了一些有关农业生态环境与资源保护的法律,但就整体而言,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体系还很不完善,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问题仍未纳入法治的轨道,农业生态环境未得到法律的有效保护。
(1)综合治理工业污染源,大力推广清洁生产。对于化工、制革、电镀等企业,要通加大技改力度,推行清洁生产;严格审批新的乡镇企业,净化农业生态环境;建立生态乡镇企业园区,把乡镇企业园区建设成为农村非农产业发展的生态示范基地;把乡镇企业产业结构和布局结构调整与治理乡镇企业污染结合起来,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治理。
(2)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把传统农业技术和现代农业技术有机结合在一起[9],引导农业产业结构向绿色、环保、资源节约、循环可持续的无害化方向调整,发展质量效益型生态农业。在丘陵山区,开发优质林果、绿色食品的生态农业;在平原和圩区,发展湿地高效生态农渔业。依靠发展生态农业,使农业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从而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10]。
(3)开展农业生态示范区建设,建立以农业生态环境为基础的农业现代化示范基地。有计划地在不同的自然条件、不同经济发展程度地区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典型,集中力量培植农业生态示范区,通过农业生态示范区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来实现以农业生态环境为基础的农业现代化的整体发展。
(4)科学建立生态环境与农业发展的综合决策机制,从决策的源头控制住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和生态环境污染现象。要根据各地实际,针对不同情况因地制宜的制定各具特色的农业生态发展规划,通过协调农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形成生态上和经济上的良性循环,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5)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为以农业生态环境为基础的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把农业生态环境建设作为农业投资的重点,不断加大公共财政资金的投资比重;出台相关政策、机制,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投向农业产业,多方面筹集资金,形成全方位重视、多元化主体、多渠道来源的多维农业投资新格局,为以农业生态环境为基础的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6)建立完善农业生态环境法律体系,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提供法律保障。把维护农业生态环境安全的责任建立在法律的基础上,规范各种农业生产行为,从法律制度上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不受污染和破坏,不断提高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确保农业生态的健康、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以农业生态环境为基础的农业现代化将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与相互和谐的理念贯穿到农业现代化的全过程之中,能够有效地解决现代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产生良好的经济、社会、生态、环境效益,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最佳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