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467000)张平丽
化脓性阑尾炎属于腹部感染性疾病,临床较为常见,发病原因为厌氧菌和化脓性大肠杆菌合并感染,阑尾发生化脓性病理改变或合并穿孔,进而导致腹腔感染和切口感染,其中切口感染也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1]。造成切口感染的原因较多,比如患者自身免疫能力、手术时间、手术切口大小等。一旦发生切口感染,将会延长愈合时间;同时切口易发溃烂、化脓问题,增加了患者痛苦程度,并伴有发热,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负担[2]。因此如何预防化脓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成为临床工作人员重点考虑为问题。随着临床医学的发展,预防性综合护理逐渐受到重视,对预防感染有重要意义。此次研究将本院收治的74例化脓性阑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预防性综合护理进行相关分析,详细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自2016年11月~2018年4月收治的74例化脓性阑尾炎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其中观察组中男20例,女17例;年龄19~74岁,平均年龄(41.23±3.67)岁;病程5h~3d,平均(1.07±0.25)d;对照组中男18例,女19例;年龄18~72岁,平均(38.36±4.06)岁;病程0.8h~3d,平均(1.33±0.19)d。所有患者均有右上腹压痛和(或)反复跳痛表现,经B超检查可确诊为阑尾炎。对比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和临床表现等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可做进一步研究。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术后为所有患者采用生理盐水进行腹腔冲洗,冲洗完成后利用吸引器吸收干净冲洗液,冲洗2~3遍之后缝合腹膜,之后用生理盐水进行切口冲洗,冲洗2-3遍,避免切口位置残留细菌,术后置入引流管,将切口缝合。在此基础上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包括常规抗感染、抗炎等对症治疗,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给予观察组预防性综合护理干预,①重点加强无菌管理操作,包括手术室无菌管理、无菌技术操作、术区备皮的规范性,保证各项操作都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执行。②心理护理。针对患者对化脓性阑尾炎认知程度不够问题,由护理人员为其进行介绍,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缓解其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状态,提高其治疗的依从性。在此过程中赢取患者的信任,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提高护理满意度。③饮食指导。针对患者饮食喜好制定为其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禁食辛辣、刺激、生冷食物。④运动指导。针对患者病情恢复情况,指导其适当运动,尽早下床活动,以此防止肠粘连。⑤密切观测患者的体温变化和血象,如有高温则可采用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⑥注重对切口引流护理。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护理满意度采用本院自制满意度调查表判断,总分100分。分为非常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三个等级,其中非常满意为85分之上;基本满意为55~84分之间;不满意为54分以下。满意度=(非常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试验数据均纳入SPSS21.0统计学软件中进行处理分析,用率(%)表示计数资料,用x2检验;用(±s)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P<0.05代表统计学有意义。
2.1 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7.30%,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83.78%,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中有1例术后发生切口感染,感染率为2.70%,对照组中有7例发生术后切口感染,感染率为18.92%,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化脓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是阑尾炎术后常见的一种并发症,直接影响患者的康复情况。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才能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此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感染率明显少于对照组,且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综上所述,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