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内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

2019-02-11 14:33:01河南省荥阳市人民医院450100李继荣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9年2期
关键词:差错内科心血管

河南省荥阳市人民医院(450100)李继荣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心血管内科疾病发病率逐年升高,且其具有发病比较急、病情较复杂、病程较长等特点[1]。通过对不安全因素的分析,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有利于提升临床护理效果。本研究选择在我院心血管内科治疗的100例患者,对临床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及防范对策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从2017年3月~2018年3月在我院心血管内科治疗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晓本次实验的研究目的、方法和意义,自愿配合。观察组患者男28例,女22例,年龄42~78岁,平均年龄为(65.19±1.28)岁;对照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44~77岁,平均年龄为(65.36±1.4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 通过本院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所有患者的不安全因素进行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00份,回收100份,有效率为100%。通过调查发现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主要为:环境因素、患者自身因素、护理服务态度及水平、管理因素等。

1.2.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具体包括用药指导、饮食指导、出院指导等。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不安全因素防范措施,具体方法如下。①加强环境护理。护理人员应保证病房的整洁与明亮,定时开窗透气,及时擦拭走廊通道地面的水渍和障碍物,并在走廊和卫生间门口等地方安设警示牌,避免发生跌伤事故;尽可能为患者提供良好、和谐的病房环境;护理及沟通中要佩戴好口罩,采用无菌工具按照无菌操作进行各项护理工作,避免发生交叉感染等。②心理护理。护理人员积极和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告知患者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方法、治疗过程以及预后情况等,使患者对疾病增加了解,并了解患者心理上的问题,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及时沟通,排解患者不良心理,使患者更配合治疗,达到最佳的护理效果。③改善护理服务态度,增强服务水平。定期对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进行职业道德培训,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感,改善服务态度,促使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始终保有热情;加强专业操作技能、护患沟通技巧、法律与安全意识培训,使其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沟通技巧,提升法律意识,使其知法、懂法、守法,尽可能避免发生医疗纠纷。④加强管理。首先,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按照心血管内科护理情况制定科学的管理机制,完善护理操作流程,合理安排班次,并建立护理相关责任制、巡查制度等,促使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实现规范化以及制度化。其次,实施信息化管理管理。给每位患者提供“住院腕带”或者“住院信息卡”,并在上面标注清楚患者的床号、姓名等基础信息,以便护理人员开展各项工作。

1.3 观察指标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后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差错事件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20.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代表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中出现2例不良事件,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1例差错事件,差错事件发生率为2%;对照组患者中出11例不良事件,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2%,14例差错事件,差错事件发生率为28%,观察组患者的护理不良事件及差错事件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心血管内科是临床中一个重要科室,在护理中发生不良事件与差错事件的发生率很高,这给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增加了一定难度[2]。本研究表明,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的不安全因素主要有环境因素、患者自身因素、护理服务态度及水平、管理因素等,针对不安全因素对观察组患者实施了有效的防范对策,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不良事件及差错事件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采取不安全因素防范措施,能大大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通过实施不安全因素防范对策,可明显减低不良事件及差错事件发生率,保证患者生命安全,从而提升临床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与使用。

猜你喜欢
差错内科心血管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直升机防差错设计
差错是习题课的有效资源
校对工作中常见差错辨析
新闻传播(2016年17期)2016-07-19 10:12:05
急诊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治疗
lncRNA与心血管疾病
胱抑素C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
PBL教学法在内科见习中的实践与思考
PBL教学法在中医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PBL与CTM在中医内科教学中联合应用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