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广播电视大学 延安市分校,陕西 延安 716000)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提出,要采取有力措施,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确保到 2020 年我国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建成学习型社会。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的新要求,为新时代电大系统网络教育、继续教育指明了发展方向。因此,主动适应新时代新任务新要求,深入研究基层电大转型发展战略路径,对于续写新时代地市级电大改革发展新篇章,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延安电大创立于 1979 年 2 月,是延安市政府设立的市属高校,行政隶属市教育局管理,业务接受陕西电大指导,同时指导所辖甘泉、富县、洛川、黄陵、宜川、黄龙、志丹、吴起、子长、延川、安塞、延长等12所县级电大工作站办学。 2018年在籍在册各类学历教育学员9600余名,培训各类非学历学员7800余名,非学历实验班学员200余名。延安电大经过40年的发展,在从扩大成人高等教育到普及终身教育的价值选择,从学历教育为主到学历教育、社区教育、继续教育并进的历史转型过程中,已经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其远程教育、继续教育、非学历教育的办学声誉和教育质量得到很大提高和社会认可。
但在发展和推进开放的进程中,电大系统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特别是电大系统有机联系不断弱化的趋势,影响了电大系统正常功能的发挥,还加大了电大规范管理的难度,电大在队伍、资源、机制等方面与事业发展的不适应,也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障碍。延安电大在开放教育办学过程中也面临着市、县工作站及电大平台建设不完善,系统性、完整性不强,在统一部署和组织实施工作中市、县的协调性、系统性和有效性不强,生源及质量严重下降,严格考试与招生规模平衡难,教学资源利用率低,师资队伍与办学规模不相适应,成人教育竞争压力大,生存空间受挤压等问题。
面对发展的新形势,如何理清思路,准确定位,抓住发展新机遇,积极应对来自各个方面的挑战,是基层广播电视大学面临的十分重要的新任务。
1、建设延安电大特色课程资源是促进学校发展的有力举措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加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在教育资源建设过程中,关注公民教育中革命传统教育资源被提上议事日程,日益受到重视和支持。
按照国家开放大学“错位发展”原则,地方电大要根据本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基本条件,建设特色专业和特色课程。特色专业和课程的建设要适合开放大学的定位和远程开放教育的学习模式,立足于地方特色和区域优势。
延安电大在向开放大学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在专业和课程建设上凸显办学特色的意义更为重要,它是地方电大突破传统思维和办学模式、实现个性化差异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地方电大赢得社会认可的必由之路,是促进学校发展的有力举措。因而,要培育有别于传统办学模式的新的办学特色,就必须利用好延安红色教育的特有优势,在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社区教育发展和建设过程中实施“特色课程战略”,在特色资源建设和利用上下功夫,打造延安红色教育资源,不断探索能够培育自身竞争优势的特色课程。美国教育家、科学家田长森曾提出,“任何一所大学要成为世界知名大学,不可能在所有的学科上有所突破”。基层电大人才、教学、科研等办学资源相对匮乏,学术底蕴并不厚重,必须集中力量建设特色资源,培育特色课程,树立“品牌”意识,这不仅是发展模式,更是一种理念。特色立校、特色发展不仅仅是地方电大的生存战略,更是开放大学的发展战略。正如克拉克·克尔所言:“声誉一旦建立,他就是一所大学的独一无二的、最大的财产。”
2、红色教育资源建设是延安电大特色课程战略的必然选择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他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并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而文化自信一个最重要的来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民族解放、国家独立、社会进步的伟大斗争中形成的革命文化、红色文化、优良传统。延安电大红色教育资源建设、红色文化教育正是顺应十九大精神,提升全民文化自信的有力途径,也是为实现开放大学“开放、责任、质量、多样化、国际化”办学理念,办一所有社会责任、有质量大学而进行的不断探索,这是开放大学的文化自觉。因而,延安电大要紧紧围绕新时代红色文化教育要求,在成人教育、社区教育、干部培训等方面抓住红色文化特色学科建设进行重点突破,使红色文化教育成为学校的品牌,并使之达到一定的水平,成为省内、国内具有一定声誉的特色学科,将延安电大红色特色课程作为提升公民文化自信的有力途径。
延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革命圣地,是中央红军长征的落脚地、抗日战争的指导地、新民主主义的模范试验地、延安精神的发祥地、夺取全国胜利的出发地,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全国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延安精神的三大教育基地,有着中国革命博物馆城的美誉。
延安红色教育资源是指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领导中国人民奋斗 13 年所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及其载体,是新时期开展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教育的宝贵资源。陕西“全省具有影响的红色资源”共有486处,其中延安就有360处。延安红色资源作为中国共产党重要的红色基因和精神族谱,蕴含着党的崇高理想、精神追求、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对国家、民族的历史担当。
当前,红色教育的开展得到普遍关注。开展红色教育,是应对社会文化多元化挑战的需要,是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需要,是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需要,也是传承红色历史经验的需要。因此,延安电大要在党委、政府和上级电大支持下,利用延安革命圣地在全国的特殊地位,建设全国电大系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为宣传延安精神和沟通电大系统信息交流的平台,也使这个基地成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提升文化自信、加强高校思想政治课建设的重要阵地。
延安电大要依托延安得天独厚的旅游文化资源,以深刻解读陕北地区革命史和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为基点,以大力弘扬延安精神为核心,以创新干部教育培训模式为目标,立足延安,面向全国,建设延安电大特色红色文化教育。为此,我们提出以下四条红色教育资源建设路径:
1、构建延安电大红色教育课程体系
在延安全市“大培训、大旅游”红色教育培训氛围引导下,延安电大要不断更新培训理念,创新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式,把延安精神贯穿于各类教学中,形成“历史文化+革命传统+理想信念+触动心灵+启迪思想+引导生活”的红色教育课程体系构架。在此基础上,打造符合社会多层次培训需要的教学模块;设计不同时空要求的日程安排;采用以专题教学、体验式教学、激情教学、案例教学、互动教学、红色拓展训练等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模式,力求把感性体验与理性升华相结合、直观感受与间接感悟相结合、平面印象与立体深化相结合,使形式与内容高度融合,使延安电大成为全体师生和培训学员追忆历史、感悟人生、坚定信念的首选之地,通过延安精神塑造意志品格,助力个性发展,打造事业先锋。课程架构要力求特色鲜明、科学有效,形成独具特色的“延安模式”。
2、 整合社会师资资源,实施名师名教战略
为使学员能真正有所学、有所悟、有所获,真正得到精神的洗礼与心灵的震撼,要建立具有不同学科背景、不同社会阅历、不同社会层面的动态师资库、客座教授库,形成“学校教师为主体、外聘教师为补充、特聘教师为拓展”的师资格局,运用课程组机制,组建起一支能够自主承担红色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教师队伍,真正开发出能够有效提升教育效果的精品课程。
3、用红色资源充实教学活动,营造红色教学环境
教学活动作为重要的教学环节,与正规的课堂教学相辅相成,要用红色资源充实教学活动,营造红色教学环境。例如,可以依托延安当地历史遗迹优势,推出“十个一”活动:穿一套红军服装,走一段红军路,吃一顿红军饭、南瓜汤,唱一首红色革命歌曲,听一堂延安革命斗争专题课,访谈一位老红军后代,进行一次社会实践调查,重温一次入党誓词,开展一次红军体验教育活动,观看一场大型实景演出。在电大日常教学工作中,可以将延安电大作为集中实践教学基地,制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思路,将教师、学生、干部的继续教育列入培养计划,单独定出必修学分,教学活动由学校专职指导教师和基地兼职教师共同组织。利用延安内容丰富的教育资源,通过形式多样、组织灵活的教育、纪念和学习活动,充实红色教学的“软”环境,使广大学员能够深刻解读革命历史,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心和历史使命感,坚定理想信念和人生追求。
4、编纂红色教材,开发红色课件
目前,延安电大已经开发编撰了《红色故事100例》五本丛书。在此基础上,还要组织外聘专家、学者积极参与其中,挖掘延安时期重大事件、重要课题,编写弘扬延安精神的校本教材,开发弘扬延安精神的校本课程,比如可以编撰《延安的故事》《延安的种子》《走进延安》《延安十三年与延安精神》《抗大精神与理想信念》等校本教材。此外,为了适应培训需求多元化的需要,还可增加延安时期形成的各方面成就与经验对当今领导干部能力与素质提升、经济管理、法律知识、财会理论、企业文化的影响和启示,以及延安经济与社会发展、陕北历史文化等课程。同时,为了增强教育教学的效果,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修改并补充教材内容。
另一方面,为突破延安红色教育资源应用受地域的限制,在新媒体环境下提升远程教育中特色教育资源的个性化服务,更要发挥电大远程教育优势,利用互联网面向学校与社会公开共享特色教育资源,促进红色教育资源在远程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到,开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现在,网络已经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理所应当成为当代思想道德教育中的全新阵地,在红色教育过程中,我们要积极主动地占领网络制高点,开设“红色文化资源”网站,构建“红色文化资源”网络文化,利用“微课”、“慕课”、“五分钟课程”等,把红色教育资源微课程建设作为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载体、切入点和突破口,实现电大远程教育内容和特色的新突破。
地域文化特色课程建设是涉及电大长远发展的基本建设,品牌是在长期积累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标志和价值理念,“特色战略”是开放大学适应时代发展和宏观环境变化的必然选择。我们要在电大系统内部不断探索能够培育自身竞争优势的特色课程,提升学校综合竞争能力,顺应时代的要求,在拓展非学历教育的基础上实现多层次、多渠道、多规格的办学,以满足和服务广大社会成员的多元化教育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