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英
(河北省武安市中医院,河北 邯郸 056300)
子宫肌瘤在育龄期妇女中有较高的发病率,随着我国生育年龄的延迟,当前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有所增加[1]。为探讨剖宫产术合并子宫肌瘤同步实施手术的可行性,进而为临床相同病例患者的治疗提供依据[2]。本研究结合我院2016年2月~2018年10月期间收治86例剖宫产术合并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资料,对其手术治疗资料分析如下:
以我院2016年2月~2018年10月期间收治86例剖宫产术合并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组)与86例单纯剖宫产产妇(对照组)进行研究。观察组:年龄:23~39岁、平均年龄(30.62±2.63)岁;孕周:37~40周、平均孕周(39.10±1.04)周;其中初产妇46例、经产妇40例;子宫肌瘤直径:2~6 cm、平均直径(3.36±0.58)cm。对照组:年龄:22~38岁、平均年龄(30.60±2.61)岁;孕周:36~41周、平均孕周(39.12±1.01)周;其中初产妇43例、经产妇43例。观察组与对照组年龄、孕周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与对照组产妇均实施剖宫产,观察组产妇于胎儿顺利娩出后,且胎盘娩出后,实施子宫肌瘤剔除术,视情况采取不同方法,经宫腔对黏膜下子宫肌瘤实施剔除手术,有蒂子宫肌瘤需要从根部彻底实施加闭切除与缝合结扎。对于无蒂者需要将假包膜和瘤体在肌瘤表面分离,对残腔实施缝合关闭,控制子宫内膜组织缝合区域,严禁进入子宫肌层。
观察指标主要是手术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住院时间等。
借助SPSS 20.0软件完成数据分析,数据均为计量资料“±s”,组间t检验,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手术时间:(43.73±5.20)min;术中出血(257.26±58.72)ml;住院时间(5.73±0.52)d。对照组:手术时间:(38.38±4.06)min;术中出血(231.08±46.48)mL;住院时间(5.68±0.50)d。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大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
临床关于剖宫产术合并子宫肌瘤剔除术一直存在争议,部分学者认为剖宫产术合并子宫肌瘤剔除术同时进行会增加患者出血风险,而且术后感染可能性更大[3];另有学者认为[4]剖宫产术合并子宫肌瘤剔除术同时进行,能够尽早将子宫肌瘤剔除,防止了病情的进一步恶化,而且省去了患者二次手术治疗的麻烦。
基于上述研究,本文对单纯剖宫产患者、剖宫产术合并子宫肌瘤患者手术治疗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显示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期间仅有部分手术指标存在差异,表现为出血量的增加以及手术时间的延长,当然这与术中操作项目增多有关,但是总体住院时间差异较小,说明两组患者术后恢复不受影响。此外,两组患者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
剖宫产术合并子宫肌瘤剔除手术治疗期间方面,术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了解患者手术治疗风险,术中应结合不同患者个体差异以及子宫肌瘤病灶大小以及所处位置等合理的选择手术切口。术后应积极做好优质护理,注重感染、出血等问题的预防护理,确保患者在术后能够顺利恢复[5]。
综上所述,剖宫产术合并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单纯剖宫产术相比,会增加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在谨慎操作的情况下不会对患者预后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