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河南农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河南 郑州,450002
面对山东棉花产业的衰退,由胡继连、韩若冰等共同完成的《山东棉花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一书(中国农业出版社2017年12月出版)给出了一些新的答案,其中,生态支持战略具有深远意义。
由于地理位置和生成环境的特殊性,山东黄河三角洲地区土壤盐碱含量高、生态环境脆弱,全区可利用的轻度盐碱地53.3万公顷,是我省的后备耕地力量和生态保护重点。棉花抗旱、耐盐、耐瘠薄,是盐碱地先锋作物,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区棉花种植不仅具有经济价值,更有巨大的生态价值。然而作为一种经济作物,黄河三角洲棉花种植的生态价值往往被忽视,加之缺乏政府相关政策扶持,植棉面积锐减,仅2015年就减少了18.3万公顷,降幅达14.8%,总产减少了23.1万吨。
棉花种植具有维护黄河三角洲地区生态环境的农业多功能性,在资源利用方面能节约或充分利用土地、水和光热等自然资源,在生态保护方面有改良土壤盐碱程度、提升地力等作用,但该区棉花种植行为具有公共产品性和外部经济性,既不能排除“搭便车”的现象,也难以体现农产品市场的价格形成机制,因此基本上不能通过市场竞争在物质上和价值上得到补偿。需要估算黄河三角洲植棉生态价值并以此为依据构建相应的生态补偿机制。从经济角度看,构建生态补偿机制有利于稳定区域内棉花种植面积,一定程度保障棉农收入和棉企发展;从生态角度看有助于帮助棉农减少植棉过程的生态负效应,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在黄河三角洲棉花种植过程中,两种行为产生较大的生态价值:一种是通过使用水、肥、药节约利用技术减少植棉生态负效应的行为,如节水方面使用分根交替灌溉、地面灌溉(包括膜上灌和波涌灌)、喷灌、滴灌等先进技术;节肥方面采用简化施肥技术,施用缓、控释肥,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另一种是在轻度、中度盐碱、滩涂和部分污染的土地上植棉,有助于改良土壤盐渍化程度,提升地力的行为。因此生态补偿机制的受偿主体应是黄河三角洲盐碱地种植棉花,特别是采用水、肥、药节约利用技术植棉的个体棉农、合作社、种棉大户等。补偿主体则是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主要受益主体,由于生态环境具有明显的外部性,很难判断具体受益主体,因此补偿主体以各级政府为主。
实施山东棉花生态支持战略,就是基于黄河三角洲植棉的生态价值及其公共物品属性,在广泛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棉花生产支持体系的基础上,运用已有的财政补贴、价格调控等手段,加大山东棉花生产政策支持力度、扩大支持范围,完善支持体系。
《山东棉花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一书提出的山东棉花产业发展生态支持战略,有着深刻的经济学原理基础和鲜明的地域特色,具有深刻的学术价值和重要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