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节能监察中心
开展节能监察是贯彻落实节能法律法规、强制性政策标准的基本要求,是提升能效水平、促进转型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绿色发展的有力抓手。国务院《“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提出,加强节能监察能力建设,建立健全节能管理、监察、服务“三位一体”的节能管理体系。工信部《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年)》指出,加强工业节能监察,组织开展强制性能耗、能效标准贯标及落后用能设备淘汰等监察。《上海市节能和应对气候变化“十三五”规划》要求,加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制度、强制性节能标准、用能设备和生产工艺淘汰制度等专项监察力度。《上海市工业绿色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完善日常监察与专项监察相结合的监察工作长效机制。上海市节能监察中心作为国内首家、上海唯一的节能监察机构,通过连续多年开展国家和本市关于能耗限额标准贯标执行情况、高耗能落后机电设备(产品)淘汰情况等一系列重大节能专项监察工作,上海的节能监察工作进一步做深、做实、做细、做透,做出了积极的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近年来,上海市节能监察中心严格执行节能法律、法规及有关强制性政策、标准,通过连续多年实施能耗限额、淘汰落后等专项监察,有力地支撑了上海节能目标和产业结构调整任务的完成。上海已全面退出合成氨、平板玻璃、铁合金、电解铝、电石等高耗能行业,钢铁、建材、石化、化工等高耗能行业的企业数量大幅减少,甲醇、烧碱等主要产品能效达到国内行业先进水平,呈现出工业能效提升、绿色发展的新局面。
2019年,根据“工信部”对专项节能监察工作的新部署、新要求,上海市节能监察中心完善监察机制、创新监察模式、提升监察效能,对88家企业开展了现场监察,包括钢铁企业1家、水泥企业3家、陶瓷企业3家、数据中心81家。其中,数据中心节能专项是本次监察的重要内容,通过联动市区两级政府部门和各大运营商,上海市节能监察中心把涉及中国电信、移动、联通、万国数据、宝信软件等多家运营商和企业的81家数据中心纳入监察范畴,实现了全市具有一定规模数据中心的监察全覆盖。
2.1.1 主管部门和监察机构高度重视
上海市经信委多次召开专题会议,明确工作计划,部署监察任务。上海市节能监察中心层面认真研究、专门部署、狠抓落实,班子专题研讨,科室全面动员,下发通知任务。
2.1.2 形成科学合理的工作体系
成立了以上海市节能监察中心主任任组长、相关科室牵头、各科室协同、职能部门保障的工作体系,明确了工作责任、工作流程和工作内容,健全了企业对口联系人、监察过程控制等工作机制。
2.1.3 制定抓重点、全覆盖的任务清单
重点监察2019年纳入专项监察名单的88家企业。全面监察全市涉及56项产品能耗限额标准的110余家企业,以及500多家重点用能单位使用落后机电设备情况。
2.2.1 推行“四步法”做好监察准备
1)完善流程。集中学习了“工信部”专项监察要求、监察手册、限额标准、数据中心电能能效要求和测量方法等,结合前三年专项节能监察经验,进一步规范完善对节能监察执法流程和文书的要求。
2)全面培训。组织相关企业进行集中培训指导,明确相关报告报表的填写要求、方法、检查要求和时间节点等。尤其是针对今年首次被列入监察范围的81家数据中心,组织了专题培训,并就自查软件的使用进行了特别指导。此外,上海市节能监察中心还派遣业务骨干认真参与工信部节能监察专题培训。
3)自查自审。指导企业自查并上报《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自查报告》、《数据中心能效专项监察自查报告》,书面审查其完整性、正确性,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修改意见并督促整改。
4)现场监察准备。成立监察小组,确定时间、流程、人员分工、工作要求等,按流程制作有关文书。
2.2.2 采取“五步骤”实施现场监察
根据“工信部”统一要求,结合上海实际情况,采取现场告知、企业介绍情况(即首次会议)、查阅资料、现场监察、结果确认(即末次会议)等五个步骤开展现场监察。
2.3.1 采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工作效率
根据工信部《数据中心能效专项监察工作手册》,委托专业机构编写了数据中心专项监察软件,实现数据填报、报告生成、数据汇总的一体自动化,大大提高了企业的填报速度和报告规范性,保证了监察结果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2.3.2 建立四审工作制度,严控工作质量
由监察承办人员负责监察的具体实施,由科室负责人对监察过程进行复核,由政策法规科对文书质量进行监督,最后统一由工作领导小组对所有监察情况进行质量把控。
2.3.3 加强日常监察,保障监察工作成效
持续开展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报告、能源管理岗位机构备案等制度落实情况的日常监察,能源利用状况报告上报率连续11年达到100%。组织开展国家重大专项监察、能源管理岗位、数据中心节能等专项培训,推动企业落实落地节能教育和岗位节能培训工作,进一步夯实企业节能基础。
本专项涉及4家企业。钢铁方面,涉及1家钢铁生产企业——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经查,其2018年焦化、烧结、高炉、转炉及电弧炉工序(产品)等6项指标均优于国标限定值。水泥方面,涉及3家水泥粉磨生产企业,分别为上海海螺明珠水泥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张堰南方水泥有限公司和上海金山南方水泥有限公司。经查,3家企业、6项指标均优于国标限定值,并达到先进值水平。4家企业均不执行阶梯电价政策。
本专项涉及3家企业,分别为金兴陶瓷(上海)有限公司、骊住美标卫生洁具制造(上海)有限公司和东陶华东有限公司。经查,3家企业的4项单位产品能耗均优于国标限定值,其中2项达到先进值水平。
本专项重点核查了本市81家数据中心2018年基本建设及能源使用情况,涉及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万国数据、宝信软件等多家运营商和企业。经查,81家数据中心总建筑面积795 983m2,设计机柜总数106 477台,总设计功率586 645kW。81家数据中心2018年总电能消耗210 484万kwh,总信息设备电能消耗141 565万kwh,平均电能使用效率EEUE实测值为1.49。
4.1.1 数据中心的节能工作需要加强监督指导
数据中心是上海鼓励发展的重点行业之一,但其节能工作开展时间短、底子薄,在能源计量和统计分析等方面普遍存在问题,同时也存在新数据中心入驻客户少、老数据中心设备老化、改扩建困难等客观原因,导致机柜上架率低,影响电能使用效率(EEUE),其节能工作推进需要持续深入关注和研究。
4.1.2 部分重点用能单位能源管理仍存在弱点
尽管工业企业能源管理基础较好,但仍存在个别企业能源管理人员对能耗限额标准的边界界定、能耗统计范围等理解不够深入,能源计量和能耗数据统计管理不够完善,影响了监察工作的有效开展。
4.2.1 持续推进数据中心节能管服结合
加强数据中心机柜数、功率、电耗、电能利用效率等重点指标的监控,加强政策法规宣传和节能新技术推广,准确掌握数据中心能源运行动态,为全市数据中心政策标准制定提供有力参考。
4.2.2 持续加强节能监察能力建设
优化在能培训新模式,实现集中培训为主、在线自学为辅,帮助企业管理人员领会工作任务、落实工作内容。进一步优化节能监察填报系统,强化对重点用能单位的节能月报监控、在线指导审核功能,确保监察任务高效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