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 雨
(天津市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 300193)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人口老龄化发展,糖尿病在我国的发病率逐渐升高,仅次于心血管疾病和肿瘤,高居非传染性疾病的第三位[1]。国际糖尿病联盟第五版指出,中国20-79岁的人群中糖尿病患者超过9240万,约占全球糖尿病患者总数的1/4[2]。胰岛β细胞功能衰竭和胰岛素抵抗是导致糖尿病发生发展的主要机制,目前的抗糖尿病药物并没有针对糖尿病发病的关键环节[3],只能通过降低血糖、控制热量等来缓解症状,阻止疾病发展,而无法从根本上彻底治愈。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对于疾病的认识在不断深化,对于疾病治疗的方式也不断创新,中医疗法在糖尿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中应用愈加广泛。本次研究在探讨糖尿病发病机制、中医认知的基础上,分析中医耳穴压豆护理糖尿病的可行性及耳穴压豆主要操作方法,并阐述耳穴压豆护理糖尿病在临床中的应用,旨在研究耳穴压豆护理糖尿病的特色与优势,为临床糖尿病的治疗护理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的内分泌疾病之一,主要由于胰岛素功能下降而产生的糖、脂肪、蛋白质、电解质及谁等终身代谢性紊乱疾病[4]。胰岛素可以降低血糖,而它由胰岛β细胞合成和分泌,经血液循环到达体内各组织器官的靶细胞,与特异受体结合并引发细胞内物质代谢效应。而在代谢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发生异常,就有可能导致糖尿病的病发。临床根据发病原因及机制不同,可将糖尿病分为Ⅰ型糖尿病、Ⅱ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等。Ⅰ型糖尿病多见于青少年,病因主要以遗传因素为主。它主要是由于机体异常导致胰岛β细胞受到自身反应性T细胞介导的免疫攻击,使其丧失合成和分泌胰岛素的功能,引发代谢失控和血糖水平升高[5]。此类患者口服降糖药效果不明显,且易出现并发症,需用胰岛素进行治疗。Ⅱ型糖尿病多见于成年人,起病较隐秘缓慢.胰岛素抵抗是Ⅱ型糖尿病的特性,也可能是多数Ⅱ型糖尿病发病的始发因素。在存在胰岛素抵抗的情况下,如果β细胞能代偿性增加胰岛素分泌,则可维持血糖正常;当β细胞功能无法代偿胰岛素抵抗时,就会发生2型糖尿病。因此β细胞功能缺陷在Ⅱ型糖尿病的发病中起关键作用,β细胞对胰岛素抵抗的失代偿是导致Ⅱ型糖尿病发病的最后共同机制。其病因主要是机体对胰岛素不敏感,即胰岛素抵抗,感染、肥胖、体力活动减少和环境因素也是诱发Ⅱ型糖尿病的重要原因。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并且病程长,难以根治,后期会引发多种并发症,导致肾、眼、足等部位的衰竭病变,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
糖尿病具有明显的体表特征,目前临床对于糖尿病的检测方式主要有空腹血糖检测、餐后2小时血糖检测、葡萄糖耐量试验、糖化血清蛋白检测以及动态血糖监测等。患者在患病初期可出现“三多一少”表现,即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血糖大多增高,但部分病例也可正常,甚至出现反应性低血糖。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并发症,高血糖引起的氧化应激是重要的共同机制。当高血糖对肾脏造成一定程度损害时,则会导致血尿和蛋白尿。如血尿、蛋白尿长期存在或持续增高,则可能出现肾功能减退,最终演变为慢性肾衰竭。此外,糖尿病脑血管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也是糖尿病特有的常见并发症。近年来研究发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5年累计发病率为46.89%[6],即使在血糖控制较好者中(糖化血红蛋白<7%)糖尿病视网膜病变5年累计发病率仍有32.22%[7]。由此可见,尽早预防不良后果的发生,抑制糖尿病并发症的进展,对糖尿病患者的预后及生活显得尤为重要。
中医学认为,糖尿病本质是“阴虚内热”,因体质素虚,阴阳失调,阴虚火毒炽盛,热灼津液,血行失常[8],瘀阻经络,遂成本病。具体可表现为“三焦阴虚”,即上焦肺阴不足,肺燥而干渴多饮;中焦胃阴不足,胃燥而饥饿多食;下焦,肝肾都虚,因而多尿消瘦。而大多数的糖尿病并发症也是由于气血双亏,痰浊瘀血阻滞经脉所致。肝肾阴虚,精血不能上承于目,可致内障甚至失明;痰瘀阻滞经络、蒙蔽心窍而为中风偏枯;肾气不足,脾肾阳衰,水逆而上泛,可致水肿即糖尿病肾病。因此通过中医综合疗法调和气血、清热生津可有效缓解糖尿病临床症状,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耳穴压豆疗法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即通过在耳部穴位上贴压王不留行籽等药豆,使局部产生刺激反应,可理气化痰、活血化癖、消瘿散结,同时调理脏腑功能,调节机体内分泌,达到防治疾病[9]的目的。中医认为,耳朵形似倒立的胎儿,人的五脏六腑及经络均可在耳部找到相应穴位。当人身体出现异常时,耳部穴位会出现反应。反之,通过刺激相应穴位可以达到预防疾病、缓解病症的作用。运用耳穴进行疾病诊治,早在《灵枢》中就有记载:“耳轮焦枯,如受尘垢者,病在骨。”又言“耳间青脉起者,挚痛”[10]。因此耳穴是全身信息的一反应点和控制点,与脏腑经络密切相关,临床也多用此法进行失眠、肥胖、糖尿腰腿痛等慢性病症,并取得较好的治疗护理效果。
从现代医学角度来说,耳部拥有丰富血管,并由众多神经形成密集的神经网络,通过适当的穴位刺激可有效改善机体器官功能,改善临床治疗效果。有研究表明,人体耳甲处以及支配内脏的交感神经节处有可能存在一条神经通路,耳针可以促进胰岛细胞提前分泌胰岛素[11],以降低患者血糖水平。且耳穴按压方式操作简便、经济实用、安全性高,结合中医辨证诊疗方式,将糖尿病进一步分为阴虚热盛、湿热困脾、气阴两虚、阴阳两虚等不同类型,予以针对治疗护理,可进一步提升临床治疗效果。
在对糖尿病患者实施耳穴压豆护理时,常选取的穴位有胰、胆、三焦、内分泌等,并针对患者不同症状辅以对应穴位巩固效果。如患者以口渴多饮为主证,则加屏尖、肺点;如多食易饥,则取胃、外鼻穴;如多尿则配以膀胱、肾、尿道穴位加以治疗。在实施耳穴压豆法时,可先选择1~2组耳穴进行探查,找到阳性反应点,并结合病情及患者反应,确定主、辅穴位。用酒精棉球进行擦拭消毒。左手扶持耳廓,右手用镊子将粘有药豆的胶布贴压于穴位并按揉1~2min,以穴位微微酸痛为宜。双耳每日按压3~5次,隔三天换一次穴位贴,两耳可交替或同时贴用。药豆常选用王小留行籽,也可采用小米、绿豆、白芥子、莱菔子等。
在中医学理论中,三焦是迷走神经、舌咽神经、面神经混合枝所在,取三焦穴可直接刺激迷走神经,促进胰岛素的分泌[12],因而常用于糖尿病的治疗护理中。而糖尿病中晚期时,患者常表现以肾气亏虚、肝血不畅等症候。针灸肾俞、肝俞、三阴交等穴和压豆内分泌、肾上腺、皮质下等耳穴有助于滋补肝肾,调和阴阳[13],使得津液运作正常,经脉得以疏通,阴阳恢复平衡。再佐以滋阴补血、温阳补肾的药物保护肾脏,减少西药的副作用,从根本上调理体质。同时使患者保持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正常作息等日常生活习惯,则可维持患者病情稳定。
柳阳娟[14]等将耳穴压豆联合网络信息化回访护理用于糖尿病患者中,患者自我饮食管理依从性提高,血糖水平明显改善,预后效果良好。胡东霞[15]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应用耳穴压豆护理,结果显示,患者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均得到明显改善。王雷芳[16]等采取耳穴压豆护理联合中药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病变,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单纯西医治疗,膀胱残尿及排尿次数均有效减少。杨帆[17]在常规内分泌护理基础上加以耳穴压豆护理,2型糖尿病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明显提高。综上,耳穴压豆护理在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较为广泛,其可有效改善糖尿病血糖水平、膀胱病变、失眠等并发症状,临床护理应用效果显著。
本次研究对糖尿病的发病机理、糖尿病中医认知进行阐述,进而分析耳穴压豆护理的可行性及具体操作,最后分析耳穴压豆护理糖尿病的临床应用情况,充分展示耳穴压豆护理技术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优势。在患者治疗方案选择中,应避免单一方向治疗,考虑中西医结合进行多方位治疗调养,并注意结合患者自身状况、病情严重程度等多方因素综合考虑,降低副作用,延缓病情发展,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