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叶,钱静霞*
(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 无锡 214000)
口腔科门诊部感染的控制是一项相对重要的任务。由于门诊的流动性大,开放的治疗环境和设备的频繁使用,大部分工作不规范,对感染的控制效果不理想。因此,科学管理和规范化操作是确保治疗和治疗的最有效手段[1-2]。本研究将我院2016年6月到2018年12月的200例门诊口腔科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标准预防措施组采取标准预防措施。分析了标准预防措施在门诊口腔科护理防护中的应用,具体如下。
将我院2016年6月到2018年12月的200例门诊口腔科患者,进行随机数字表分组标准预防措施组年龄2 1-72(47.24±2.80)岁。男54例,女46例。对照组年龄22-73(47.21±2.71)岁。男52例,女48例。两组资料无显著差异。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标准预防措施组采取标准预防措施。第一,加强护理人员培训。培训内容为手卫生规范,感染预防干预,经过培训和考核。第二,口腔科护理操作。在操作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在护理之前,护理人员应规范洗手,严格按照科学的七步洗手方法洗手,在水槽一侧张贴七步洗手和步骤,随时提醒护理人员,部门应该配备感应水龙头,洗手液等。第三,室内消毒。使用500mg / L氯消毒剂擦拭地面和物品表面,室内空气定时监测,并给予紫外线消毒。第四,设备使用严格消毒:要严格按照消毒要求对各种设备进行消毒,标准化消毒灭菌,特别是对不同类型的设备进行分类,可重复使用的仪器设备必须经过消毒和消毒。例如,如果需要高温灭菌,必须严格按照规定操作。浸泡和消毒也应该标准化。有必要及时清理桌子上的医疗废物,每天对台面进行消毒。第五,手套等的佩戴。正确佩戴手套、口罩、工作服、护目镜等,并及时更换一次性手套和口罩,以免微生物传播。第六,口腔护理。指导患者加强口腔卫生管理,及时清洁和漱口。
比较两组满意评分;口腔科环境质量、口腔科护理质量;护理前后不良心理情绪状态指标;口腔感染发生率。
SPSS15.0软件中t检验、卡方检验进行计量、计数数据处理;P<0.05表示差异有意义。
标准预防措施组的满意评分更高,P<0.05。标准预防措施组的满意评分是94.02±3.24分,而对照组的满意评分是80.12±2.25分。
护理前两组不良心理情绪状态指标比较,P>0.05;护理后标准预防措施组不良心理情绪状态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
护理前对照组焦虑心理、抑郁心理分别是60.21±5.66分、6 2.7 8±7.22分,护理后焦虑心理、抑郁心理分别是39.21±5.11分、39.11±5.02分。护理前标准预防措施组焦虑心理、抑郁心理分别是60.21±5.44分、62.22±7.26分,护理后焦虑心理、抑郁心理分别是23.55±2.11分、23.32±4.11分。
标准预防措施组口腔科环境质量、口腔科护理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标准预防措施组口腔科环境质量、口腔科护理质量分别是96.21±3.21分以及96.79±3.78分。而对照组口腔科环境质量、口腔科护理质量分别是86.27±3.67分以及83.72±3.11分。
标准预防措施组口腔感染发生率更少,P<0.05。标准预防措施组口腔感染发生率有1例,而对照组口腔感染发生率有11例。
门诊是传染性细菌传播的重要地方。护理人员作为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作用,严重影响了门诊的感染率。采取标准的门诊牙科护理护理措施可一定程度降低感染风险,主要在于其强化了护理人员的培训和风险意识,并提高了其护理的积极性[3-4],从患者、护理人员、操作过程多方面进行控制和预防,从根本上减少了医院感染的发生,切断了传播途径,提高了环境卫生监测合格率,并确保口腔科医疗器械消毒灭菌的合格率,可以有效提高护理质量,降低医院感染率,提高护理人员的手卫生执行率,降低感染率[5-6]。
本研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标准预防措施组采取标准预防措施。结果显示标准预防措施组满意评分、不良心理情绪状态指标、口腔科环境质量、口腔科护理质量、口腔感染发生率和对照组比较均更有优势,P<0.05。
综上,门诊口腔科患者实施标准预防措施效果确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