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亚芸
(江苏省如皋市人民医院,江苏 如皋 226006)
根据相关研究表明,对心律失常采取胺碘酮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没有明显的血液流动力学影响,在临床中应用相对较为广泛,然而在治疗过程中也需要采取相对应的护理干预,使治疗得以顺利进行。所以如何对心衰合并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进行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此课题进行了相关研究,取得了不错的成果,现报告如下。
抽选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40例心衰合并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进行本次的研究,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59~88岁,平均年龄(73.0±6.5)岁。疾病类型:高血压性心脏病合并心律失常8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7例、缺血性心脏病合并心律失常5例、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律失常10例。纳入标准:临床诊断均确诊患有心衰类疾病并伴有快速型心律失常的症状;患者及家属均同意参与本次研究。排除标准:除心脏外,还患有其他如肝脏、肾脏等重大脏器功能障碍类疾病的患者;无法正常与人交流、沟通的患者。
1.2.1 治疗方法 患者入院后,密切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和体重等。静脉注射胺碘酮对患者进行治疗,第1次剂量为75mg, 使用生理盐水进行稀释,稀释到20ml,进行静脉注射,注射10min后,以1.0~1.5mg/min的剂量进行静脉滴注,后续根据患者的病情,将剂量减至0.5mg/min。如初次使用剂量效果不佳,患者病情仍反复发作,则可以每隔15~30min,追加使用75mg的静脉注射,但24h内的注射剂量≤800mg。静脉注射的时间应保持在4~72h,当患者心率有所稳定后,应同时给予患者胺碘酮胶囊进行治疗,服用400~600mg/d,后续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减量,逐渐过渡到仅口服用药维持。如患者在治疗期间心跳骤停,应立即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使用肾上腺素与胺碘酮对患者进行静脉注射,配合直流电对患者进行救治。
1.2.2 护理措施 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时,应为患者创造一个舒适、干净、安静的住院环境,嘱咐患者按时休息,降低心肌的氧耗,如患者心律失常症状较严重,则可以给予患者吸氧治疗;患者多数为老年人,并且所患疾病属于重症疾病,因而患者会产生恐惧、焦躁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应当尽量稳住患者的情绪,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患者心理护理,指导患者自我调节情绪,避免因情绪波动过大,加重病情;在整个治疗期间,密切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因患者所患疾病病症发展较快,一旦发病很有可能造成患者死亡,因而需格外细心;对患者进行相应的健康教育,对于心衰患者来说,应控制每日的盐分摄取量,饮食应当以低盐、清淡为主,饮水≤2000ml/d,保持规律的作息习惯,进行适当的锻炼,向患者讲述治疗期间可能会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及应对措施,嘱咐患者如有任何不适,立即告知医护人员。
观察比较患者治疗前后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变化情况,并记录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前:收缩压(m m H g)11 4.0±5.1,舒张压(mmHg)68.1±3.2,心率(次/min)167.0±18.0;治疗后:收缩压(mmHg)125.0±6.8*,舒张压(mmHg)75.6±4.7*,心率(次/min)75.0±14.0*。
患者治疗后的收缩压、舒张压均高于治疗前,心率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治疗期间,3例患者出现局部静脉炎的情况,但是症状较轻,发现患者出现静脉炎后,护理人员立即更改其注射位置,并对发炎位置进行热湿敷,待患者由注射加口服用药治疗过渡到口服维持后,患者的静脉炎均消失。
根据临床多年研究显示[1],常规的药物用于治疗心衰合并快速型心律失常效果往往不佳,胺碘酮属于抗心律不齐药物,能够阻断钾离子通道,延长心肌不反应期,由于胺碘酮的安全性较高,不会增加患者的死亡率,所以目前已是临床用于治疗心律失常的首选药物。本次研究中,不仅对患者使用胺碘酮进行治疗,还对患者进行了相应的护理干预,在整个治疗期间,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了舒适的治疗环境、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干预、健康教育,保证患者能够得到高质量的休息、健康的饮食,同时还教会了患者如何调节情绪和应对突发事件。综上所述,使用胺碘酮治疗心衰合并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的疗效较为显著,在治疗的过程中再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提高治疗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