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满洲国”报纸媒介的反动宣传策略及影响评价研究

2019-02-11 02:00:28霍楷刘元芳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19年4期
关键词:伪满洲国东北报纸

霍楷,刘元芳

(东北大学 艺术学院,沈阳 110004)

一、“伪满洲国”的报纸媒介宣传状况

(一)“伪满洲国”报纸媒介的产生

伪满时期,日本侵略者进行多方面的殖民宣传,主要方式包括报纸、广播、书籍杂志、海报、电影等。其中,报纸媒介成为日伪宣传的主要工具。报纸媒介这种传播手段具有广泛性、时效性等特点,通过报纸媒介传播表面上是进行文化的宣传,实质上是为实施思想侵略和政治欺骗服务的。伪满洲国有着当时最先进的高速印刷设备以及印刷技术,因此使用报纸媒介传播这种殖民统治思想也同时应运而生。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报纸媒介作为一种思想侵略的手段,是一种可以快速、高效地覆盖到所有人进行思想掠夺的极其有效的途径。

(二)“伪满洲国”报纸媒介的发展状况

日本军国主义极其重视报纸媒介产生的影响力。在九·一八事变之前,日本在东北地区建立了各种报刊。在“伪满洲国”成立后,日本侵略者利用这一政权建立了一个被称为文化统治的中枢——资政局弘报处,通过弘报处对媒体进行统一监管。弘报处主要负责伪满洲国的新闻、出版、广播等一些舆情文化的宣传,它的作用就是“宣传建国并施政之精神”以及“涵养国力,善导民心”的伪善思想。

“伪满洲国”时期的报纸大多具有官方背景,只有一份民间的回民所办的《醒时报》被保留下来,其他的报纸都被“弘报协会”以改组、兼并或收买等形式强行并入,所以都或多或少的带有了官方背景。伪满政权还相继颁布了《出版法》等一系列严苛的条令,对东北报纸、书刊的出版发行提出了很多限制。比如规定了8种不准刊登的事项,并且对报纸的出版发行进行严格的审查。后来,为了垄断东北新闻媒体行业,日本确立了“满洲国”的口号, 确立了“满洲国通讯社”,它将伪满发生的新闻进行事实的报道、官方舆情和商业情况进行融合。“国通社”是“弘报协会”的加盟社,它利用官方背景强行禁止其他机构为各报纸提供新闻,控制了新闻报道的来源,使各个报刊的报道千篇一律。其中《大同报》《盛京时报》《滨江日报》等都是日伪政治上的舆论工具,在日伪宣传期间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据不完全统计,1945年前日本在东北经营的日文报纸就有60多种,除此之外还有各种语言的其他报纸。在伪满洲国的出版领域盛行“三期月刊、七期周刊、半年日报”等谚语。

二、“伪满洲国”的报纸媒介分析

(一)“伪满洲国”的报纸媒介种类

伪满洲国的报纸媒介大部分都在伪满政府的控制之下。以大型报纸媒介的内容和所属的机构为依据,伪满时期的大型报纸刊物可以分为以下类别:

科学工程领域报纸,如《大陆科学院研究报告》和《大陆科学院汇报》,它们为殖民地开拓提供服务。

满铁是伪满时期的一个很有影响力的殖民公司,由满铁内的人士创办的大小刊物有数十种,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统计月报/年报》《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社报》《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调查时报》(又称为《满铁调查月报》) 、《满铁调查部报》《满铁统计月报》和《满铁资料汇报》。

协和会是一个很大的民间组织,对伪满洲国的殖民统治有重要辅助作用。其组织内部发行的报纸刊物有《协和》《协和会汇报》《协和会志》和《协和运动》,其中《协和运动》与《协和》发行最多。

专业性杂志也衍生出一些报纸媒介,其中包括《满洲技术》《满洲医学杂志》和《满洲经济时报/月报/季报/年报》等。《满洲经济统计月报》对满洲地区的经济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分析,在满铁内部和各个政治机构内非常流行。这些出版物由相关领域的专家和组织编辑、出版和发行。它们在各个专业领域都具有较高水准,其报道为殖民机构提供了全面的信息,方便殖民者掌握伪满地区所有领域的情况。日本杂志兴办的刊物如《满洲公论》比较有代表性,后来改名为《艺文》,这类杂志的内容大多与日本同步。

(二)“伪满洲国”的报纸媒介功能

通过报纸媒介对殖民主义的文化进行广泛的传播,为实行他们的奴化教育提供了基础,主要是为了加强对国人的思想控制。报刊与政治事件密切相连,1934年兴安总署调查处创办了由政府负责发行的蒙文杂志《蒙古报》,这是伪满州国创立以来第一份蒙文的机关报刊,目的是强行对蒙古人进行社会教育。“凌升事件”使蒙古人开始质疑日本人的诚信,使蒙古人对伪满洲国的信心遭受到了严重的损害。《蒙古新报》由新京蒙政部总务司出版,它的目的是改变蒙古的文化。

伪满洲国成立后,为了压制东北地区人民的爱国热情,减少人民对日本侵略者的敌对态度,日本通过报纸媒介对“日满一德一心”“民族和谐”进行了大量的思想宣传和报道。特别是利用伪满洲国的傀儡皇帝溥仪进行自上而下的宣传,妄图紧紧束缚东北人民的思想。1940年5月2日,《盛京时报》颁布了《访日纪念诏书》,“光阴在巧,倏焉五年,而我皇帝陛下与日本天皇陛下精神如一体,则固始终不渝。即全国众庶,亦仰体诏书之旨意,与友邦一德一心,而无或稍忽。愿诏书之精神,为奠定满日两国永久之基础,大洋东方道德之真意。”溥仪在诏书中将自己形容为和天皇一体同屯,且始终不渝,以此来表现“满日”顶层的友谊,并要求“全国人民”奉行诏书旨意实行“一德一屯”,不可有丝毫疏忽。

紧随其后,在同年6月13日报道刊登溥仪再度访日的新闻,伪满政府宣称溥仪访日是为强化“满日亲善”的两国关系。报纸同时刊登日方内府大臣的感谢文,他表示深信两国友谊将会长存,着重强调“日满一德一屯”精神对于日满两国友谊的重要性。而当日本在二战中正式向美英宣战时,溥仪第一时间发布诏书,晓谕国民“帝国应依一德一屯、共同防卫之意义,官民一心、万邦一志,协助盟邦日本之圣战。”上述所有报道,皆是日伪利用“满日”顶层的“亲善”互动,通过傀儡皇帝溥仪将奴化思想灌输给伪满地区人民的集中体现。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报纸媒介作为一种思想侵略的手段,是一种可以快速、高效地覆盖到所有人从而进行思想掠夺的极其有效的途径。

(三)“伪满洲国”的报纸媒介主办情况

1932年12月成立了伪满州国通讯社,撤销了原中国东北的新闻通讯机构,并将以前的许多通讯社进行了合并和拆分,强化了对东北各个地方的新闻机构和事业的垄断,它具有很严格的组织框架,内部设置了很多的翻译局,同时在自己的管控范围内还有很多的分支机构,到了1939年就有了6家分社,支局26个,通讯部门9个,形成了自下而上的垄断式的通讯网。“满洲国通讯社”与英国路透社、美国合众社等通讯社合作,从而形成了国际化的通讯网络,接收和发送国际上的新闻提供给东北的各大报社。1936年,日伪组织了“满洲弘报协会”,该组织的宗旨是为了建立进一步控制东北地区的新闻媒体,掌握报纸和出版物的分布。

作为伪满洲国时期重要代表,《盛京时报》是中岛真雄创办的。由于中岛真雄早年就曾经游历中国,创办过许多报刊又拥有广泛的人脉,并且中岛真雄企图通过报纸向中国人民宣传日本思想并拥护日本政府的想法与军界不谋而合,因此该报得到了日本军界的大力支持。《盛京时报》创办之初只有四个版面,但报纸对于信息量的需要不断快速增加,于是创办不久就把版面增加至6版,然后又增至8版,在《盛京时报》发展最为鼎盛的阶段该报版面曾经增加至12版,且日发行量甚至达到16000份,最高时销量达到20000份以上。

(四)“伪满洲国”的报纸媒介目的

报纸媒介目的是为了掩盖中国东北人民的思想,日伪政府对东北的报纸业严格地实行控制政策,严格进行新闻的管理控制检查,严格控制宣传方面的业务,对东北剩余的报社进行更进一步的筛查,如果出现对日伪政府有负面影响的言论,这个报社就会被查封,密切的监控报社的政治思想,防止让反动势力进入报社,进而从事工作。日本的官兵和警察会不定期的进行报社的突击检查。报纸媒介作为一种载体目的是试图侵蚀东北人民的思想,磨灭中国传统的文化,永远让中国成为日本的殖民地。

三、“伪满洲国”报纸媒介的反动宣传本质

(一)“伪满洲国”报纸媒介宣传的政治目的

日本通过报纸媒介进行传播的真正目的,就是想通过文化传播来侵略人们的思想,最终进行政治权利的剥夺。在宣传中,采用的报纸媒介进行欺骗宣传,是日本政府试图欺骗群众的手段。日本帝国主义武力侵略中国的同时,赤裸裸地利用汉奸大搞独立运动,脱离中华民国政府,大量印制《公报》《自治周报》等报纸进行反动政治宣传。

(二)“伪满洲国”报纸媒介宣传的军事目的

日本关东军采用殖民的方法,使得东北成为了演练的战场。随着时间的发展,日本军力也逐渐地壮大,与此同时,日本一直鼓吹大东亚共荣的思想,要求人民必须为此而战,通过报纸媒介这一载体让这一思想大肆传播,因此在军事上报纸媒介也是侵略扩张的宣传利器。

(三)“伪满洲国”报纸媒介宣传的经济目的

通过报纸媒介这一载体使日本更快速地达到“日满经济一体化”这一经济目的。1932年8月,日本曾公布《满洲经济统制根本策案》,提出“日满经济一体化”,规定日本关东军司令部和“南满铁道株式会杜”为统制“满洲国”的经济支配机构。1933年3月,日本又公布《满洲国经济建设纲要》,实行经济统制。因此“日满经济一体化”的目的,是实现“工业日本,原料满洲”,使东北工矿业完全附属于日本的经济体系。

(四)“伪满洲国”报纸媒介宣传的商业目的

伪满洲国时期日货奇多,将伪满洲国的“国策”和伪善思想转为教材、书报、招贴、钱币、邮票等商品,这些商品都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向东北输出商品,占领市场。通过报纸媒介,进而扩大日货的影响力,这也影响了东北的经济发展,成为给日本殖民统治经济服务的工具。

(五)“伪满洲国”报纸媒介宣传的文化目的

伪满洲国自成立以后,无时无刻不对东北同胞进行文化上的奴化教育,试图改变人们的意识形态。在语言传播上,伪满洲国强制实行全民学习日语,使得汉字文化以及中国传统文化遭到了严重打击,语言文化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垄断。伪满政府肆意渗透日本文化,并对当时东北本土文化进行肢解和再造,导致了一段时间内东北人民被严重洗脑,缺失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信仰。日本对中国进行的一系列文化传播,都是有意图和有计划的侵略活动。我们能看到的是日军始终掌握着报刊的控制权,通过这种控制来逐渐侵蚀着中国人的心,报纸的传播表面上是对中国人民进行文化教育,实际上是为进一步剥夺权利的思想统治和为隐藏在这之后的强大的阴谋而服务。

(六)“伪满洲国”报纸媒介宣传的意识形态目的

通过报纸媒介这一视觉文化侵略的一系列宣传,日本帝国主义不断灌输“王道乐土”“东亚共荣”“五族协和”等虚伪欺诈观念用以欺骗民众,从而进行有预谋、有组织、有系统的文化宣传进而统治中国。通过报纸媒介让东北人民潜移默化地受到意识形态的改变,在意识形态上来说报纸媒介满是政治谎言,是一种给人民洗脑的工具。

四、“伪满洲国”报纸媒介反动宣传的影响及评价

(一)“伪满洲国”报纸媒介宣传的国际影响及评价

1932年3月,伪满政府向日美英等17国发出建交通告,美国此前即发表声明不承认任何违反《国际联盟盟约》和巴黎公约的非法行为;日本、沙尔瓦多、德国、苏联、波兰、匈牙利、罗马尼亚等国先后承认了“伪满洲国”,形成了极坏的影响。日伪政府的做法在国际上也受到了强烈的谴责,舆论一片哗然,1932年,《纽约泰晤士报》刊载讽刺画及文章,入木三分地勾勒出“伪满洲国”的本质。

(二)“伪满洲国”报纸媒介宣传的国内影响及评价

这一时期的报纸殖民宣传,对东北同胞的思想奴役是空前的,影响是极端恶劣的,对阻碍东北的发展进程是极其严重的。日本帝国主义通过扶植的伪满政权对国人实行压迫,使这一时期东北同胞的思想由于被奴化而逐渐落后,同时击溃了部分人民的民族意识;同时,也激发了东北民众开始抗战的勇气和力量。1931年9月22日,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满洲事变的决议》,指出中国共产党在这次事变中的中心任务是“加紧组织群众领导发展群众的反帝国主义运动”,推动东北抗日力量的汇聚和抗战的胜利。

“伪满洲国”报纸媒介的基本特征有两面性。一方面,报纸媒介在当时信息传播中具有现代性,它通过现代技术手段进行宣传;另一方面,报纸所拥有的现代技术具有侵略性和欺骗性。所谓现代技术手段,既指其传播技术的现代化,也包含着他们重视传播的观念意识;侵略性指伪满洲国报纸媒介传播活动在殖民文化侵略方面的作用;欺骗性指日伪统治者对于官办媒体真实性质的刻意隐瞒与传播内容方面的欺骗。

结论

综上所述,伪满洲国报纸宣传媒介是满洲国反动宣传的利器,对伪满洲国政治、文化、意识形态等各方面都具有重要影响,揭露了日伪殖民统治的目的。在政治上,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控制与监管,对新闻事件的报道完全是站在日本的立场上,带有殖民地的色彩;在文化方面,“伪满洲国”报纸媒介刊载日本风格的殖民广告进行文化输出,弘扬日本文化、主张日满和谐,歪曲和丑化中国文化,进行文化殖民;在意识形态上,日本政府对东北同胞进行思想观念的控制,美化战争,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侵略特性。通过对“伪满洲国”报纸媒介的研究,能够深刻感受日本帝国主义殖民侵略的本质和影响,进而铭记历史,以史为鉴、展望未来,增强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猜你喜欢
伪满洲国东北报纸
MADE IN CHINA
汉语世界(2021年6期)2021-12-17 10:51:50
Make ’Em Laugh
伪满洲国语境中东亚连带的正题与反题
每到冬天,东北就变成了“冻”北
意林(2021年3期)2021-03-11 03:07:24
报纸
大东北的春节
卖报纸
可以吃的报纸
卖报纸
铁蹄下的东北——伪满洲国时期日本侵占东北罪行纪实
文史春秋(2017年9期)2017-12-19 12:3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