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广播电视大学,山东 青岛 266112)
舞蹈,作为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不仅体现在审美情操的陶冶上,更体现在形体美育的实施中。舞蹈教育在培养青少年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体质、文化修养及艺术素养等方面具有自身独特的价值。儿童是国家的未来,是国家的希望。儿童教育是基础教育,我们如何以儿童为中心,创作出儿童喜爱的舞蹈作品,挖掘和激发儿童的天赋与潜能,让他们通过舞蹈来形成健全的人格并拥有美好的人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作为一名儿童舞蹈的教育者,要始终坚持以儿童为中心的创作方向,用舞蹈来诠释社会的正能量,用优美的肢体语言来向儿童传达真、善、美的意识形态。
作为儿童舞蹈的教育者,自身的文化素养、艺术修养和是否坚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尤为重要。首先我们要明确,舞蹈艺术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的美育教育,要遵循让儿童快乐的原则,以培养兴趣、陶冶情操、愉悦身心为主。快乐是儿童与生俱来的天性,必须尊重它、发展它。我们倡导“快乐的舞蹈”的理念,使儿童在舞蹈中感受到美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进行良好道德行为的培养,完善儿童的人格,而不是通过枯燥的舞蹈形体训练来扼杀掉孩子的快乐。其次,因为每个舞蹈都体现着不同的审美价值,我们要通过身心合一的舞蹈,让儿童在舞蹈中感受其表现的内容和抒发的情感,感受舞蹈的美,并在学习中学会用舞蹈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再次,编导在编舞的过程中要克服成人化模式,切忌将成人的思维方式和技巧强加给儿童,要尊重儿童对事物的理解和想象力,创作出富有生命力的优秀儿童作品。优秀的舞蹈作品可以诱发孩子们纯真、质朴的感情,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在舞蹈题材上要贴近孩子熟知的世界,如校园学习、生活体验、童话故事等,体现童真、童趣、童情、童话。
作为儿童舞蹈编导要想在编舞中迸发灵感,创作出感染心灵的舞蹈,首先自己要有一颗童心,要走进儿童的心灵,熟悉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及情趣爱好,用儿童的眼光和舞蹈艺术的视角深入观察、体验儿童的生活,深入了解当代儿童不断发展的思想感情、理想、愿望和丰富的内心世界。其次,在此基础上编创出符合他们身心特点和所喜爱的作品,达到教育儿童并陶冶情操的目的。
例如舞蹈《奔向大海》的创作是有关奥运的主题,体现出青岛浓郁的海滨特色。2008年奥帆赛在青岛举办,生活在海边的孩子们翘首以盼,此舞蹈设计了儿童熟悉和喜爱的三个形象:海浪、海鸥、海帆,用拟人化的创作手法,借助海鸥寓意儿童,体现集体主义精神和拼搏精神。海鸥与海浪、海帆在大海里的嬉戏、畅游、扬帆的乐观向上的情景,展示了“千帆竞发”的壮观景象。此舞蹈用孩子们喜欢和熟识的三种物体从孩子的视角来展现喜迎奥帆赛的喜悦之情,充分体现了新世纪儿童热爱祖国、热爱生活、意气风发、蒸蒸向上的精神面貌和崇高理想。
舞蹈课堂教学与舞台表演密不可分,从某种程度上讲,课堂是舞台的心脏。舞台上作品的呈现、学生的表演,反映了教师的审美、创作与教学水准。我们通常说,“比学生就是比老师”。精彩的舞蹈作品,功夫全都体现在课堂的教学训练中。教学中,不但要注重舞蹈动作技能技巧的培养,如软开度、动作的规范、技能技巧的掌握,而且更要重视表现力的挖掘与培养。有很多学习舞蹈的儿童,舞蹈考级已通过了十级以上,但是其舞台表演作品或舞段竟然没有感觉,像在机械地做操,甚至,其技能技巧及身体控制能力,生硬地加在舞段中展示着炫耀,没有将舞蹈的情感和内涵充分展现出来,只是单纯的模仿,为动作而动作。这就反映了教师在教学中重技能轻表现,从而使舞蹈技能和舞蹈表现力的培养不同步,导致学生舞台表现缺乏表现力和感染力。
要培养儿童的舞蹈表现力,首先,教师本身要对作品深刻理解,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准确的掌握不同舞蹈的风格韵律和表现手段,以生动的比喻、形象的启发、充满激情的精准的示范,激发学生内心情感,产生丰富的想象,表演抒情达意,富有感染力。让儿童通过舞蹈表演与欣赏,用舞蹈的美传递给更多的儿童,提高她们的艺术素养,开发她们的智慧,增强吃苦耐劳的精神,达到提高舞蹈表演水平和美育的目的。
其次,教师在教授每个组合、舞段的基本动律、风格特点、舞姿、技能技巧的同时,要强调精气神、韵味,提升学生的表现力。在舞蹈教学中,要充分地运用儿童的好奇和形象化的思维特点,把这些枯燥的基本动作巧妙地变为形象的事物,多用形象的比喻,使儿童能体会生动、形象的舞蹈动作的特点并领会其方法,让儿童在轻松的游戏之中掌握技能技巧。如教勾踢步时,为了让孩子感受到快提慢落的感觉,快踢可比喻热炉一触,便迅速抬起的感觉,慢落要有控制,轻落静悄悄没有声音,教师边讲解边示范,让学生反复体验并轻松掌握;教绕腕时,可把小手当成镜子来照,先照自己再反过去给别人照照,这样儿童能很快掌握手腕花的动作,极少出现错误。再比如舞蹈基本姿态“挺胸拔背”的始终保持力,对初学的儿童来说非常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刻不厌其烦地提醒,并以游戏形式分组,以小松树、小杨树等命名,比比看哪个组最像提拔的小树苗,长成参天的大树。这样既形象又有趣,而且以比赛的形式,增强儿童的竞争意识,调动学习积极性,学会控制,找到“挺胸拔背”的感觉。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艺术工作已随着时代的脚步,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时代”是一个概念,每一个时期或年代,都有不同的生活环境,物质追求,思想情感表达及行为方式。儿童有自己特定的生活领域也有自己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但其中都无时无刻不浸染着时代的影响。儿童舞蹈创作应具有体现当今儿童特点的精神面貌和审美取向,应力求进行新的题材及新的艺术风格的创造,从而体现生活的进步,时代的发展及儿童对美的企盼。
舞蹈艺术来源于生活的启迪,但它所提供的艺术图景却远比生活更突出,更鲜明、更感人。儿童舞蹈的创作,应该紧扣时代主题,比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集中,显现出更美好、更浪漫的艺术境界。只有创作者真正与时代合拍,走进孩子们那极富感染力的内心世界,才会凝炼成在美好生活基础上夸张变形的属于少年儿童心花吐绽的少儿舞蹈语言。但夸张与变形不能忽略形象的准确性,这样才能更好地表现出所要达到的艺术形象。夸张与变形是儿童语言的特征,也是儿童舞蹈表演中的一个重要元素。因为是适应舞台表演和没有语言作为媒介交流的表演形式,只有运用夸张的表现手法才能让观众从视觉中获得清晰的表情信息。夸张是从生活中提炼与升华,将生活中形体感觉反应扩大化,如喜、惊、冷、痛、看等都需要夸大形体的动态感并予以停顿或强烈的夸张,有的则要作扩大延伸,如哭笑都要将形体的某个部位动作放大,延长动作线,使形体表情更明确。变形是从对逻辑规定的质实的超越达到形象神奇的境界,抓住原有素材动作韵律,沿着突出童稚趣味的方向做大胆的变形处理,使儿童舞蹈的韵味被强调出来。这样的夸张和变形,在艺术构思中紧紧围绕着舞蹈形象的特质进行,使儿童舞蹈更具有明显的时代特色。
比如在舞蹈《好娃娃盼奥运》的创作中我们把握时代脉搏,追随时代的步伐,以奥运为契机,借助儿童的童心,大胆创新,以舞蹈与武术相结合的创作手法,表现出孩子们喜迎奥运、期盼奥运的喜悦之情和强身健体为祖国争光的爱国之心,展示了新时代儿童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
舞蹈《我与小蓝鲸有个约定》是一个以青岛蓝色海洋特色为创作主题的抒情兼叙事的作品,表现了少年儿童关爱海洋动物,保护地球家园的愿望。以海洋生物“小蓝鲸”为人物形象,针对日益严重的海洋污染问题而编创的提倡海洋环保理念,呼吁少年儿童能够从自身作起,引导其从小具有海洋环保意识,为保护海洋环境贡献一份力量。这些作品都紧扣了时代主题,抒发了向这个伟大时代致敬和以此为己任的情怀。
我国文化是多民族的文化,拥有浓郁的文化底蕴与地方特色。儿童舞蹈创作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这势必在舞蹈风格和舞蹈内容上有很大的差异,这也是我们的舞蹈文化繁荣不息、风格各异的原因。作为我们的儿童舞蹈,也应该体现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浓郁的地方文化风格,能完美地反映本地区独特的生活与风貌,这样的舞蹈才是有鲜明特色的舞蹈,是蕴藏文化内涵的舞蹈,才是有生命力的舞蹈。
例如舞蹈《巾帼小不点》以花木兰为人物形象,讲述了一群身手不凡的巾帼小英雄不怕严寒酷暑的操练,立志报效祖国的海清壮志。整个舞蹈以当代少年儿童热爱祖国的情怀为出发点,弘扬民族精神,坚持梦想,奋勇拼搏,为祖国争光的爱国之心,展现了少年儿童蓬勃向上,发扬正能量,共筑中国梦的精神面貌。
舞蹈《鼓舞妞妞》是以青岛鞭鼓为元素,通过一个玩拨浪鼓的小女孩与一群玩鞭鼓的俏妞妞两个人物形象,将鞭鼓的技法与胶州秧歌的动律相结合,呈现出一场由最初的喜欢鞭鼓到热爱鞭鼓再到传承鞭鼓的生动场景,表达少年儿童热爱民间艺术的真挚情感和民族自豪感以及立志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豪情壮志。
舞蹈《扬帆奥运》就是借奥帆赛在青岛举办之机,全民上下为之欢呼之时,展示出了青岛帆船之都的地方风貌。孩子们用欢快的舞曲、优美的舞姿,体现了为奥帆赛在青岛举办而欢欣鼓舞的喜悦之情和为祖国加油、为祖国争光、为祖国多做贡献的爱国之心。“心随帆动、驶向成功”,孩子们想象的翅膀已经向着2008起飞,蓝色的大海,白色的风帆,金色的阳光,编织成许多彩色的梦想。当火炬点燃梦想,当金牌照在心上,当国歌响彻胸膛,当国旗升起希望,孩子们带着崇高的理想,为祖国拼搏争光,带着美好的祝愿,向奥运扬帆起航。孩子们在身心愉悦中智慧得到了启迪,思想得到了升华。
优秀的儿童舞蹈作品在对儿童进行素质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儿童舞蹈教育者,在以后的生活工作中,一定更加深入儿童生活,精选素材,重艺德、弘美德,提升境界、提高技能,锐意创新,以卓越的艺术品格,创作出更多能传承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作品,并在传承中创新,创作出更多符合儿童特点、弘扬主旋律、歌颂新生活的儿童舞蹈作品献给孩子们,让她们在舞蹈中得到美的熏陶和教育,提高综合素质,从而担当起儿童教育工作者应有的历史和社会责任,让孩子们的心中充满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