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斌
摘 要 以某高职院校新生为调查对象,采用精神症状诊断量表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对高职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总体的了解,针对不同类型的心理问题,采取行之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措施,以提高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对构建有效的心理咨询、治疗和危机干预制度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 高职院校新生 心理健康 追踪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
1问题提出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因学习基础较差,使得高职生易形成自卑心理,对人生前途期望值不高,更易产生思想困惑和心理問题。据统计高职新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率为5%-10%,其中有近10%的学生存在各种神经症,且还有不断上升的趋势。由此可见,对高职生进行心理教育和辅导是必不可少的,为了降低高职生的心理问题发生率,及早开展心理预防和干预工作尤为重要。
本研究旨在了解影响高职院校新生心理健康的因素,筛选出其中有一定心理问题学生,采取对应的干预措施,以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对构建有效的心理咨询、治疗和危机干预制度有着重要意义。
2研究方法
2.1调查对象
1285名大学生,其中男生512名,女生773名,共发问卷1367份,回收有效问卷1285份,回收率为94.1%。
2.2调查工具
(1)日本PDF研究所稻田年大先生编制的《精神症状自我诊断量表》,共70题,包括:焦躁、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神经质等7个因素,具有较好的信效度。(2)人格特质问卷(16PF) 卡特尔编制,是最完善的心理测量工具之一,共187个项目,有乐群性、聪慧性、稳定性、敏感性等16个因子,具有较好的信效度指标。
2.3实施步骤
(1)第一次测试:对全体学生进行团体测试,问卷要求记名。筛选出有一定心理困惑的学生共92名。(2)心理干预措施:重点访谈、个体和团队心理咨询、心理健康知识讲座。(3)第二次测试:再次用PDS和16PF量表进行测验。
3调查结果
3.1精神症状状况前后测比较
3.1.1干预组学生前后测PDS因子分比较
心理症状指数较之前改善, 焦躁、抑郁、神经质、躁郁4项因子有明显改善。性别上,男生焦躁和躁郁因子分有明显下降,而女生神经质和抑郁因子分有显著减少。通过8年心理咨询的追踪观察, 发现心理社会因素, 特别是生活方式与行为因素已成为大学生身心健康的最大威胁。
3.1.2对照组前后测PDS因子分比较
焦虑因子有显著性差异。原因是入学一段时期后逐渐适应了大学生活, 焦虑水平及身体不适有所下降。
3.2人格特质测试前后测比较
(1)干预组学生前后测16PF因子分比较乐群性、聪慧性、稳定性、敢为性、独立性5项因素有明显改善,而敏感性、忧虑性和紧张性3项因素检出率则有明显下降,表明学生的乐群、智力发展、敢于冒险、自信和独立性有显著性发展;其原因可能为被试正处于青年期, 其思维能力和独立性在持续发展, 而互动中温暖、信任的关系是生活中最重要的方面,在关系的体验中,使其智力和情商潜能得到发展,从而变得更自信、敢于开放自我,且乐于接纳他人,从而减少负面情绪。
(2)对照组前后测16PF因子分比较。聪慧性、独立性因素有显著性差异。表明经过一年生活后,学生的智慧能力明显提高,而独立自理生活也有所进步,个人适应增强, 焦虑感减弱,心理健康因素有所改善。
4存在问题和反思
总体上,一年时间的干预是有一定效果的,特别是有针对性的心理咨询对部分学生突出心理问题的缓解效果是显著的,心理问题检出率有所下降。这既说明了干预方法是合适的,也表明大学生的心理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即使存在一些心理问题,只要及时采取正确的辅导,是能够缓解或治愈的。由于多方面的条件限制,未能对家庭环境方面进行干预,需要加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郑日昌,邓玉芳.《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编制[J].心理学(人大复印资料),2005(09):68.
[2] 罗萍.在高职高专新生中开展心理预防和干预工作的策略和方法[J].今日科苑,2009(05):172.
[3] 程玮.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思考[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09(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