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通
文职人员是我军在新时代国防建设中成立的一支新兴力量,这一力量必将成为我军军事力量架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文职人员的地位逐步提升,要求其能力与价值的贡献相应增加。开展对文职人员的继续教育是文职人员队伍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其在岗位工作内驱力,有助于军事素养、专业知识的不断更新,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不断涌现的不二法则。
行动者网络理论,本质是客观事实,哲学是思想根基。其理论意涵在于通过不断实践中得出真理,并将世间所有万物都视为关系网络持续生成的结果。它将科学视为人类和非人类两个场域,把非人类场域推至为更关键因素。它改变了长期以来形成的“社会”与“自然”二元架构,填补了二者之间无法相互弥补的鸿沟。这一理念充分反映在“行动者” 、“转译”和“网络”三个核心概念之中。
行动者。拉图尔所使用的“行动者”是广义的概念,不仅可以指人,也包括所有非人的物体,甚至包括所有不因人的因素而产生的各种事物。这意味着他打破了人类和非人类的“壁垒”。一方面,人不仅作为主体会制造工具,而且也能被工具或更复杂的科技所生产和再造而成为客体。另一方面,非人类的存在和力量也能在行动者网络之中转换为“行动者”的角色而对事物本身产生差异影响。因此,无论是人类还是非人类都应被看做是网络中的要素。
转译。“转译”是行动者随着网络中各元素之间在不同现象下的联结,在联结中无论出现改变、转译或者彻底转变表达的意义或元素,使之成为崭新的元素,再次进入网络之中。“转译”包括中介者和转译者两层含义。中介者类似于通道或桥梁,在转译过程中只是纽带,转译着则在传播的过程中通过各种方式引起了事物的改变。二者在一定条件下会互相转换。
网络。“网络”的含义是点与点之间的联结,将存在于各处不同的点联结并扩散。拉图尔将人类行动者和非人行动者以同等的身份并入网络之中。这是一种宏观且庞大的关系网络,即不同类型的元素可以跨越一切产生联结,且联结在不断的运动,产生作用。这是不断互动、流动、变化的过程,在无休止的运动中产生一切意料之中或意料之外的因素。
在行动者网络理论下,文职人员继续教育构建的行动者可以划分为核心行动者和非核心行动者两大类。核心行动者既包括人类个体如军校教员、基层部队官兵、地方高校教员、其企事业单位的专家教授等,也包括由人类组成的机构如军队院校、野战部队、地方高校或科研院所等。非核心行动者既包括物质实体如建筑场馆、训练场地、装备器材等,也包括意识形态范畴的文职人员条例等。文职人员姓军为战,军人应是文职人员继续教育的发起者与定义者,制定文职人员继续教育的类型与边界,与各方行动者达成一致目标。其次地方上在某一领域有较高学术建树的专家教授,也应该定义为核心行动者。
根据以上标准,文职人员继续教育模式可以从以下方面考虑:一是军队内部要以姓军为战为导向,着眼于现代战争需要,根据文职人员特色建立起长期有效的继续教育机制,避免与地方成人继续教育同质化。二是以地方高校的教育和培训作补充,例如将通识课交给地方高校,将自身受限的专业辅导委托给本领域知名的地方学者,节省资源,从而完成共同目的。
强制通行点是行动者网络核心行动者根据网络发展的目标而设置的,能够使其他行动者通过强制通行点消除困难,把利益和目标转化與核心行动者一致。在文职人员继续教育网络中,强制通行点有以下作用:一是参与文职人员继续教育各方面紧密配合形成网络效应。二是开展文职人员继续教育,军队与地方都有收获。三是逐渐成效的文职人员继续教育环境下吸纳更多的行动者。因此,建立一个符合文职人员继续教育特点的部门是解决文职人员继续教育问题的有效手段。
设定核心行动者与强制通行点后,行动者网络雏形形成,但是在构建行动者网络阶段,各方的行动者都会首先考虑自身利益,导致文职人员在继续教育中出现不利。因此,核心行动者应不断努力,在实现自身目标的同时使各方行动者达到满意,这就靠核心行动者的转译。
军地出台相关政策保障文职人员继续教育权益:文职人员继续教育网络中,政策扶植作为非人类行动者是不可缺少的。没有相应的制度保障,文职人员继续教育就会出现懈怠。军队内部应参考其他国家文职人员终身教育相关法律,建立文职人员继续教育运行机制和质量保障体系,促进文职人员继续教育持续有序发展。地方政府也应该出台相应政策,鼓励将文职人员继续教育安排在地方高校或企事业单位,并在受教育期间给予文职人员学习与生活的保障。
军地高校齐力培育文职人员:军地合力培育军事人才是符合中国特色、符合现实需求、符合有关政策的新路径,其可以充分利用军、地教育资源,共同培养高素质军事人才。文职人员普遍具有高学历、高知识储备和一定的科研能力。军队以培养文职人员为基本目的,在资金、训练场地、军事训练器材上给予支持,在地方高校里培养文职人员,不断提升个人知识技能。地方高校以学科专业领域为抓手,以实验室、大型专业设备和先进教学设施建设为依托,建立相关重点实验室,不断扩展文职人员知识视野,提高科研能力,反哺地方高校科研成果。军民融合发展是军队与地方高校共同培养文职人员的最佳契合点和最适宜承载体,也就是行动者网络中的强制通过点在军民融合发展框架下,适宜的转译行动者的利益,实现稳定联结,和谐共生。
军地企业孵化文职人员继续教育成果:文职人员继续教育的行动者网络基本框架确立后,应不断吸引新的行动者加入,充实与完善网络。军企、国企甚至私营企业都可以加入到文职人员继续教育中来。大部分文职人员就职于高校、科研院所和军工企业,继续教育不仅应提升个人的知识储备,更应该将知识转化为成果,有利于国防工业发展,有利于实现军事现代化目标。通过强制通行点,在文职人员继续教育的框架下,吸纳对党忠诚的先进企业进入网络,将文职人员继续教育安排在企业中,以研代学,以研促产,将学习成果真正转化为现代化军事需要的产品,用实实在在的军品推动国防事业不断向前。
强制通行点是行动者网络转译过程的“发动机”,确保转译过程的全面、准确。文职人员继续教育尚属摸索阶段,建立相应机构有助于以文职人员发展为根本任务展开转译过程。
确定有效工作职能。有效工作职能的确定,是机构开展工作的前提,是文职人员继续教育工作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借鉴现役军官继续教育经验,文职人员继续教育机构应该具有以下职能:一是争取军委训练管理部院校局等军委机关的支持,编纂文职人员继续教育大纲,确定教育类型,教育方式方法,统筹建立文职人员继续教育档案,规范相应法律法规。二是划类别、划职级、划岗位吸收文职人员进行继续教育。根据文职人员岗位任职能力需求,一旦吸收便建立终身学习规划。确定每一名文职人员的继续教育课程表。不同领域、不同专业、不同要求的文职人员分类型分批次参与学习。三是沟通协调教学场地,需要军队内部资源及时沟通,需要地方资源及时协调。与地方合作教学要承担主体责任,加强教学、科研评估,组织完善有力,保障工作到位。
促进继续教育落实。机构建立的根本目的在于文职人员继续教育卓有成效。由于文职人员工学矛盾突出,可以以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结合,在职培训与脱产进修相结合等方式对文职人员继续教育。利用信息化手段,搜集相应线上课程,制作精品慕课或微课,以线上教育补充有限的课堂教育。定期举办有針对性和实效性的短期班、专题讲座、学术报告等,让文职人员拓宽知识面,掌握本专业最新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相关的实操技能。有条件的文职人员继续教育也可以批准脱产进修,重点培养其为学科带头人或科研骨干,通过高水平的专业学习,以适应快速发展的国防建设需要。
综上所述,文职人员继续教育模式以军人和地方专家为核心行动者,以建立文职人员继续教育机构为强制通行点,在军民融合的大环境下,构筑起整张文职人员继续教育的生态网络。此模式希望为文职人员继续教育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参考文献
【1】 李娟.行动者网络理论:成人日常生活学习研究的新视角[J].成人教育,2017(11).
【2】 吴英策,荣昶.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军民融合分支机构建设的思考[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8(4).
【3】 余敏.军队院校文职教员继续教育研究[J].继续教育.2017(10).
(作者单位:陆军工程大学训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