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健
随着竞赛开展的深入,越来越多的问题浮现,现将高职职业技能竞赛在学生选拔及培训过程中存在问题陈列如下:
学生知识结构参差不齐培养难度大,选拔风险高。学生在校时间短,知识能力各方面都不能及时跟进大赛需求学生选拔难度大。
选拔时学生对此类大赛的认知度不足,积极性不高。一方面是由于参加比赛采取自愿的原则,学生因怕困难而不想参加;另一方面是学生担心基础差而不愿报名;加之报名参赛的学生认识不到位,缺乏吃苦精神,在培训过程中甚至会出现中途而退导致教师前期付出的努力也就付之东流的现象。
缺乏长效培训体系。竞赛指导教师既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又承担着科研课题的研究任务,同时又缺乏指导技能竞赛的经验;技能竞赛培训缺乏连贯性和有效性,严重影响竞赛选拔及培训效果。
这些都是我们目前高职职业技能竞赛备战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针对当前职业院校技能竞赛学生选拔及培训过程中所遇到的选人难、培训难、管理难等问题,提出了基于工程类职业技能竞赛学生的选拔机制,培训模式和管理体系,构建了职业院校技能竞赛备战体系;并将之其应用于全国职业技能竞赛进行实践检验。同时,引入企业管理模式,建立模拟岗位的学生校内实训教学新模式。
竞赛学生选拔是技能竞赛备战期间至关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影响到竞赛效果,以往竞赛选手选拔多为各教师推介,但往往教师推介的学生属于学习型选手,动手能力、应变能力存在较大变数,选拔出来的选手无法保证质量,结果学生职业技能竞赛成绩整体水平的提高并无帮助。通过实践研究,建立了一套客观、稳定、高效的竞赛选手选拔制度。
首先,采用广撒网的模式,全年级动员,采用自愿报名、老师推荐等模式进行报名。同时,对于在校级、省级比赛中取得良好成绩的同学直接进行征召;有“三废处理工”证书及实践操作经验的同学优先录用,保证了学生有良好的操作基础,而参加过竞赛也保证学生了具有良好的竞赛素质。
其次,进行理论和操作考试。通过理论笔试进行第一次竞赛学生的选拔,主要考核学生对于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对于校内竞赛成绩优秀的学生免于笔试考核。由于不同年级对于基础知识掌握程度不同,故对不同年级采用不同难度及考核目标的笔试试题,笔试试题设计中除基础知识外,还要考虑学生逻辑及统筹能力的考核。通过本轮选拔,最终选拔出32 名学生参与竞赛面试。
面试由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组织,面试环节主要包括自我评价、教师提问、突发应对等环节,主要考察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应变能力及学生的自信心。通过该环节的选拔,最终进入培训淘汰环节的学生为16名。
培训淘汰环节采用边培训边考核淘汰的模式。共设置实验操作、管道维护操作、CAD工程制图操作及PLC编程操作等四个环节,每个环节培训一周后进行考核,每次淘汰2名学生,合計淘汰8名学生。本环节主要考核学生学习接受能力、心理承受能力、服从纪律性及吃苦耐劳精神。通过本环节选拔后,晋级学生进入系统性强化的培训。
系统强化培训,过程中对每个学生的要求是相同的,且不再淘汰,要求每个学生熟悉竞赛的各个岗位内容,强化训练,让学生体会自己适合哪个岗位。历时20天进行中期考核,此时学生两两搭配(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平时表现及意愿分配)进行全过程考核,每个学生根据岗位有两次考核机会,分别根据成绩后进行排名,取排名前4学生作为竞赛选手进入封闭式强化培训。最终参加竞赛的2 名选手将在4 名选手中通过培训后的表现选拔。
经过几年的探索及实践,通过对竞赛学生选拔的范围、选拔方式、选拔的要求、选拔的流程、建立并完善竞争淘汰机制以及竞赛学生后备资源的储备等方面进行研究并实践,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选拔培训机制,最终的成绩也说明了选拔机制的可行性。
建立行之有效的培训模式,是学生在技能竞赛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绩的根本保障。通过实践应用,从培训的专业知识分配、时间投入、培训组织、培训方式、师资要求、学生水平、岗位适应性、心理引导等方面入手,采用集中培训为主,灵活培训为辅等方式,以模块式培训为方向进行学生培训模式的架构。在此基础上,形成具有工程类专业特色并适合此类专业学生培训模式。
首先是组建优秀指导教师团队,要想在竞赛中取得好成绩,拥有一个优秀的专业指导教师团队是必不可少的。优秀的指导教师团队体现在技能水平高,沟通协调能力强、具备团队合作及无私奉献精神。
其次是确定清晰的培训思路。首先进行基础知识和技能操作训练,筑牢学员专业基础。同时对学员进行心理素质、职业素养和临场应变能力等内容的训练,能做到在比赛过程中沉着冷静,有条不紊。培训组制定细致培训计划,从总进度上保证培训内容的完成,同时,组织阶段考核,并针对结果及时调整培训细节,进行阶段性技能补缺及针对性训练,必要时外聘专家(企业一线人员)进行现场指导。强化模拟考试,全过程考核式训练,提高学生对整体培训内容的把握,提高学生培训的效率及严肃性。
再次要注重参赛选手的体能训练。3个小时的高强度比赛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体魄,因此加强体育锻炼,强化学生体能是培训的必备选项。除每日定时跑步训练外,还在培训过程中引入惩戒机制,对无法完成培训指标的同学,进行俯卧撑等惩戒的同时也加强了身体锻炼。
另外,建立适宜激励制度。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给予不同的奖励措施,除给予相关课程成绩外,对于进入最终培训小组的同学视竞赛成绩给予学期优秀或良好的考评,还根据成绩给予记功及奖金奖励。
高效、简洁、有力的竞赛管理体系是职业技能竞赛能够取得好成绩的保障,为进行规范,制定与实施健全的技能竞赛制度,完善的组织机构和健全的运行机制,形成分工明确、责任到位的管理机制。
学院成立了成立由分管教学工作的院领导、教务处和系部相关负责人组成的学生职业技能竞赛指导委员会,负责职业技能竞赛活动的整体规划、竞赛申报项目审核、竞赛经费及竞赛档案管理等。系部成立竞赛项目组,由系部主管领导挂帅,包括指导教师、系实训部门等相关人员组成,具体负责竞赛项目的筹备、组织和实施,制定竞赛实施方案,学生培训等。竞赛实行项目化管理,并由学校组织专家针对竞赛项目、实施方案、经费使用等进行审核。学院设立职业技能竞赛专项经费,用于学生职业技能竞赛活动所发生的费用开支,专款专用。
技能竞赛管理体系要能充分发挥对技能竞赛备战工作的有效管理功能,有力保障技能竞赛备战工作的有效开展。通过高职环境工程类技能竞赛的培训及管理体系的研究,结合校企合作机制,在实践教学(培训)阶段引入企业管理模式,通过建立模拟岗位的方式构建了学生校内实训教学新模式。
通过对高职职业环境工程类技能竞赛学生选拔、培训及管理体系的研究及实践应用,采用文献、调研、实践、交流等方式,建立并完善一套集技能竞赛学生选拔机制、技能竞赛学生培训模式、技能竞赛管理体系于一体,且适用于工程类技能竞赛的实用备战体系,通过此体系的使用,近五年内相继取得了国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的好成绩。从整体上提高了职业技能竞赛的质量,为职业院校的职业技能竞赛提供了借鉴。
高职院校职业技能竞赛选手的培养是一个长效机制,通过理论并实践,形成了于环境类职业技能竞赛学生的选拔机制,培训模式和管理体系,构建了职业院校技能竞赛备战体系,完善了竞赛学生培训的模式、要求、流程及控制标准,系统化了竞赛管理体系,使之高效、简洁、有力,应用此体系后有效的规范了竞赛学生选拔的流程及内容,提高了竞赛学生选拔的整体质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教师专业技能培训水平的提高,有利于相关专业更快的发展;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带动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形成学技能、比技能的良好学习氛围。
(作者单位: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