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春林
基层发展人才是关键。基层一线是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主战场,特别是在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对人才的需求愈加迫切,但艰苦边远、条件落后的地区人才生态环境相对较差,人才配置"市场失灵"现象尤显突出。要让人才向基层流动,必须创造良好的条件和氛围,精心打造凝聚人才的“强磁场”,建立畅通人才晋升的绿色通道,让人才愿意来、留得下、上得去。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发挥其调控、引导的职能,实施积极的鼓励引导政策,是推动人才向这些地区流动的关键。
人才配置不合理。基层人才配置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是知识结构不均衡,“高精尖”人才较少,高学历、高技能型人才匮乏;二是专业结构不均衡,传统专业技术人才较多,而教育、卫生和企业管理等人才紧缺;三是基层人才综合素质参差不齐,人才队伍自身建设力度不够,只注重人才引进,忽视了人才培养;四是基层人才配备“倒金字塔”现象突出,现有的人才资源很难满足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人才体制机制不畅。一是人才引进机制不完备。受经济条件、地理区位等客观条件的制约,基层人才引进难的问题仍然存在,尤其是难以吸引高层次人才。二是人才流动制度不够完善。目前,基層人才流动制定的相关制度尚不健全,相关制度体系也稍显片面单一。人才的健康流动受到身份、户籍、地域、身份、学历、人事关系等多种因素制约。针对人才流动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相关的制度不能够予以科学的界定其中各方的权利和责任。三是人才管理制度存在一定缺陷。对用人自主权下放还不到位,导致用人单位不能够完全对人才的任用起到决定性作用。
人才培养相对滞后。由于艰苦偏远地区财力有限,对人才培养经费投入相对不足,组织各类人才进行专业培训的机会不多,人才培养培训覆盖面不广。部分基层单位对人才培养培训不够重视,急需“做事的人”,不注重人才培养,没有形成优秀人才内生培养机制,同时,由于工作任务繁重,多数能干事、会干事的基层干部不能抽身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在人才管理上重使用、轻培训,在培训内容上重理论、轻实践,在培训方式上重形式、轻考评,造成人才知识老化,难以适应新时期基层工作需要。
人才队伍不稳定。一方面,无论是工作待遇和环境,还是发展空间,基层与县直以上单位都存在一定差距,导致很多基层人才难以安心工作,导致基层一线人才出现紧缺的现象。另一方面,基层一线工作任务重、矛盾突出,往往一人多岗、身兼数职,而且很多分居异地,无法照顾家庭,让其身累、心更累,导致基层人才留不住。另外,部分大学毕业生择业观念存在偏差,理想信念缺失,期望值太高,不愿到基层工作,多数回乡高校毕业生或选择待业备考,或选择外出就业,造成基层人才大量流失。
影响和制约人才向基层流动,最主要的因素就是基层待遇和生活条件较差、发展空间有限。要解决这个问题,应在工资待遇、职务职称及住房等方面实行倾斜政策,提高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标准,想方设法改善工作和生活条件,建立良好的职业发展通道,逐步优化基层地区引进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本土环境,使优秀人才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建立基层人才引进机制。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吸引流动和激励保障机制,鼓励引导更多优秀人才到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贡献才智、建功立业。一是建立基层人才特别招录机制,根据基层实际情况,适当降低“准入门槛”。在招录基层公务员或招聘基层事业单位人员时,可适当放宽学历、年龄和基层工作经历限制要求等。二是加大“三支一扶”、农村特岗教师、基层特定岗位等人才招聘工作力度,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服务。搭建人才事业发展平台。搭建人才到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干事创业平台。目前已经有很多地方针对搭建人才事业平台推动转型发展制定了相关政策,在高层次人才创新、企业技术创新、校企合作平台、社会事业人才培育、医院高校学科建设等方面给予政策、资金支持,积极打造企业、事业、院校等人才培育创新平台,让各类人才干事有舞台、创业有机会、发展有空间。
畅通基层人才发展通道。一是放宽基层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聘限制条件和要求。在职称申报评审中,适当放宽业绩成果和论文要求,可将年度考核结果或获得市级以上的表彰奖励等,这些能够真正反映基层工作实绩的内容运用到评审中,作为基层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的主要依据。二是完善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聘办法。建立健全破格晋升职级的政策性规定,对在基层工作贡献、实绩突出的专业技术人才,经认定后可破格晋升。三是注重从基层选拔、调配干部。在干部选拔任用上,应多向基层一线倾斜,把基层工作经历作为必备条件,提高面向基层招考、遴选和调任的比例,拓宽基层人才上升通道和空间,让他们看到发展的希望和出路。 完善基层人才激励措施。制动人才基层交流计划,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到基层服务。从上级相关部门、对口帮扶单位选派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干部人才到乡镇帮助工作,基层也可根据工作需要选派干部人才到相关部门、单位跟班学习,对作用发挥好、业绩突出的选派干部,在提拔任用或职务、职称晋升上给予优先考虑;县级以上单位中具有一定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如医师、教师),申请到乡镇从事相应的专业技术岗位工作,建议给予每人每年一定岗位补贴;申请到乡镇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工作成绩突出,受单位岗位数额限制而未聘任相应岗位等级的,经组织考核为优秀等次的,可以优先聘任。
注重基层人才培养。一是实施基层人才对口培养计划。每年从教育、卫生、农业等基层单位中,推荐选派业务骨干到省级学校、对口单位进行专业学习和进修,保障相应经费补助。二是努力盘活现有人才资源。切实加强基层一线人才理想信念教育,进一步改变和更新观念,促其牢固树立扎根基层、服务基层的思想意识。同时,加强业务知识和业务技能方面的培训,不断增强基层一线人才的综合素质和服务能力,真正把基层一线人才培养成“多面手”。
吸引人才向基层流动的关心核心是提供良好的人才环境,畅通人才流动通道。除了在工作环境、待遇等方面给予倾斜外,更需要加强人才流动机制,拓宽人才晋升渠道,提高基层干部获得感、成就感,真正体现自身价值。要想让人才在基层感到有“盼头”,人才激励机制和晋升渠道的畅通至关重要,让人才在基层锻炼,让基层培养人才,把基层作为挖掘和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和“土壤”。
参考文献
[1]胡跃福, 马贵舫. 引导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政策措施研究[J]. 文史博览(理论), 2016(12).
[2] 郭舒. 引导人才向基层一线、艰苦地区和岗位流动激励政策研究[J]. 品牌(下半月), 2015(8).
[3]马抗美.新时代人才流动的新导向——鼓励人才沉到基层一线和困难艰苦的地方[J]. 人民论坛(思想理论), 2018.
[4]赵永乐.人才管理政府与市场关系研究[J].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16.
(作者单位:石台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