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然
初冬来临,天凉心也容易凉。在互联网企业遭遇“寒冬”之际,一名在网易游戏工作了5年的员工,患上重病后,遭遇了一波猝不及防的操作:绩效被评不合格、工位被撤,被拒绝“N+1”赔偿、被要求在离职书上签字,不答应?保安来处理。
事情曝光后,该员工与网易很快和解了,但一系列不公正待遇却让人沉思——我们有没有暂时“倒下”的权利?尽管有法律法规的保障,为何还是缺乏安全感?当职场人走在摇摇欲坠的独木桥上时,刘强东对员工的“照料承诺”和孙宇晨的“发钱送温暖”,都不过是形同虚设的护栏。如果一些公司的繁荣,是建立在透支员工健康和合法权益上,那么迟早有一天,它们会被自己的“强势”反噬。
最近,湖南有路政人员就遭到了这种反噬,被停职调查。事情要从货车司机刘师傅所遭遇的“天价施救费”说起。
刘师傅所驾驶的货车在湖南衡阳境内的高速路上发生故障,高速救援人员赶到后,表示需用吊装作业,“对方称要是不及時转运会妨碍交通,强制执行费用是20万元;如果签字同意吊装,只要8万元。”最后刘师傅的车被修好,其间并未用到吊车。可救援人员依旧向刘师傅索要5.9万元,索要不成还将其围堵在衡南服务区十天。
相比“强迫服务”和“天价费用”,更具迷惑性的是,3名负有监管责任的路政人员均表示“没接触过”这家吊车公司。理直气壮地伤害弱者,敷衍塞责地回避问题,难道是监管单位的办事逻辑?尽管湖南省高速公路集团有限公司已经着手调查,但要重拾公众信心,背后可能存在的灰色链条恐怕也不容忽视。
有时候,就算出发点是好的,也未必能办成好事。近日有媒体跟随国务院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检查组在安徽、河南一些地方现场检查发现,一些村镇已经完成改造的厕所不好用、不能用,成了“摆设”,甚至在随机抽查的10多家去年完成改厕的农户中,没有一户厕所能正常使用。
小厕所,大民生。农村改厕,本是一件利民好事,症结就在于有些干部没有把民众的利益放在心上。在倾向于往上看的一些人眼中,改厕不过是个需要按时完成的任务。可如果连任务都办不好,既透支了基层的财力物力,又透支了民众的信心,沦为掣肘基层的“形式主义”,民生又能改善多少呢?
要说改善民生,最近一波“灵魂砍价”的视频可以说是十分令人舒适。“4.4元难听,再便宜点!”在我国医保局专家们5次唇枪舌剑般的砍价后,一款治疗糖尿病的新药,从药企第一轮报价的5.62元,最后降到了4.36元,进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
这种现象并非个例。今年以来,我国新增谈判药品数量和总量均创下了历史新高,共计150个。降掉的每一分钱,不仅给患者带来了更多的康复希望,也增添了民众对医改有效落实的信心。可以说,这波“为民砍价、为民让价”的操作不仅不失风度,还让这个冷天有了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