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升级,在制度也在细节

2019-02-10 03:54冯彬
廉政瞭望 2019年11期
关键词:问廉之治卖菜

冯彬

最近参加过几次阳光问廉电视直播节目,说是问廉,其实关注的都是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比如一个社区为了方便居民买菜,投资建设了菜市场,这本来是好事,可附近的摊贩偏偏就集中在菜市场对面的马路上,时间长了地盘越扩越大,上演了尴尬场景——走车的地方卖菜,卖菜的地方没人。

作为管理者,当然希望卖家集中在规范的地方,甚至提出免费入驻。不过摊主们并不领情,马路边上交易更方便,“摊位”无限大,关键是就算菜市场暂时免费,过段时间再收租金怎么办?

面对这种令人头秃的问题,社区所在的镇政府没有执法权限,劝是劝不动,联合综合执法部门到现场,就遇上“你进我退,你走我继续”的战略,没办法,片区的执法人员有限,不可能一直守在那。逗硬执行?摊主很多都是失地农民,卖菜是他们唯一的生计,搞起来势必困难重重。

这事的结果是,节目播出后受到上级重视,加强协调统筹,加大投入人力物力,深入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并将摊贩们疏导至菜市场内经营,效果当然立竿见影。如果只是“问廉”,这里边当然存在有关部门不作为、慢作为的因素,但事情背后也给施政者和管理者提出了一个问题,坚守廉洁底线、遵守规则的同时,如何进一步提高老百姓的满意度?

遇到这类事情,节目中的点评嘉宾常会提到社会治理的科学化、精细化,但对于基层来说,多少有点“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意味——材料都写不完,遇上更高要求,就只好拼身体“硬刚”了。所以,这需要顶层设计给予更多的支持和指导,刚结束不久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就释放出这样的信号。会议围绕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一个新词汇出现在公众视野中——“中国之治”。

具体而言,“中国之治”有个时间表:到我们党成立一百年时,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显成效;到2035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

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都在稳步推进的情况下,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执政党的“自我加码”。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我们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总体上是好的,是有独特优势的,是适应我国国情和发展要求的。同时,我们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方面还有许多亟待改进的地方,在提高国家治理能力上需要下更大气力。

而城市治理,正是亟待改进的方面之一,也是最能暴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短板的切片。当城市化过程中的疑难杂症出现在施政者面前,被提出的是科學化的改进措施,而不仅仅是“自我检讨”“高度重视”之类的表态,“现代化”也就指日可待。有学者指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凸显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维度”和“制度自觉”。而制度的“自觉”,终究还是要靠人的自觉,靠每一个细节的体现。

猜你喜欢
问廉之治卖菜
小猪卖菜
小猪卖菜
中国之治铸就经济新优势
彰显“中国之治”优势 树立“全球防疫”标杆
推动“中国之治”与“全球之治”的良性互动
“中国之治”制度“密码”:13 个方面显著优势
卖菜讲究精打细算 “宋小菜”算的是数据
开篇的话
“卖菜叔”出书:北漂路上我和儿子一起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