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感统发展与亲子教育指导

2019-02-10 23:57赵玉岭
启蒙(3-7岁) 2019年12期
关键词:婴儿大脑儿童

文/赵玉岭

众所周知,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但在一些教育活动中,教师却经常发现一些幼儿显得异常活泼,东跑跑西跑跑,一刻都不能安静下来。

再仔细观察发现:这些孩子虽然活泼好动,但是灵活性、协调性和平衡感不足;明明前面有障碍物,他们即使看到了却不能及时躲避;在涂鸦绘画活动中,面对简单图画涂色,他们也常常出现胡乱画、不能坚持涂完色的现象;在日常简单游戏活动中,常常不能遵守游戏规则,不能从始至终地玩完游戏,并且在游戏中失误较多;因产生过多的挫败感,造成了这些孩子自信心不足,不敢与其他幼儿一起游戏、相互交往。久而久之,变得不合群,性格孤僻……

儿童发展心理学将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归为感觉与知觉发展失调(或失衡),专业名词称为“感觉统合失调”。感觉统合对于幼儿来说十分重要。因为感觉统合是指将人体器官各部分感觉信息输入组合起来,经大脑统合作用,完成对身体外的知觉做出反应。只有经过感觉统合,神经系统的不同部分才能协调整体作用使个体与环境顺利接触;没有感觉统合,大脑和身体就不能协调发展。

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家长和老师面对孩子的过度活泼好动、注意力不能集中、不能安静地看图书听故事、不能专心学说学唱儿歌;过度紧张、胆小、退缩、爱哭、不合群、吃饭挑食或暴饮暴食等表现,通常采取两种截然不同的方式来对待。一是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年龄小、异常的活泼好动是天性使然,是淘气行为,等他长大了自然而然就好了。二是家长不了解、不清楚孩子为什么会这样,甚至有的家长将这些问题归为孩子得了多动症,给孩子吃药、打针等,但效果甚微,还可能造成某些后遗症;还有的家长认为孩子是有意不听话,对孩子又打又骂,造成了孩子的身心创伤。

国内外学者将感统失调的原因具体归为以下四个方面:

1.儿童的感觉统合能力和父母的神经动作系统功能有着密切的联系,有很大的遗传效应。

2.母孕期因素。母体在怀孕期间遇到的不良外界刺激也有可能造成新生婴儿的感觉统合失调。

3.脑损伤和脑功能障碍。

4.生活方式的变化和家庭的育儿观念因素。城市化进程加快,使儿童缺少足够的活动场所和活动空间;机械化和自动化的发展使孩子失去很多身体活动的机会。当前社会生活方式及家庭的育儿观念是造成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重要因素之一。

(1)爬行是婴儿期训练前庭平衡觉的最佳方式,但是都市化的生活把婴儿基本上限制在家庭范围之内,再除去家中的危险区域,婴儿基本上没有多少可供爬行的空间。

(2)由于现代父母的洁癖心理,他们基本上不愿意让婴儿在地上爬行、玩沙、玩土,而更倾向于让婴儿直接在学步车内学习走路,婴儿与大自然亲切接触的权利被父母以保护的名义剥夺了。

(3)现代快节奏的生活,让父母缺少与婴儿之间的亲子互动,特别是非语言互动的缺失,造成婴儿缺乏右脑对身体调节、控制的经验。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包括三个基本观点: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在创立生活教育理论过程中,陶行知又提出了创造教育思想——“六大解放”观点。

解放儿童的大脑。把儿童的头脑从固有的迷信、成见、曲解、幻想中解放出来,让儿童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

解放儿童的双眼。摘掉儿童眼睛上的“有色眼镜,使眼睛能看事实”,培养儿童对自然和社会进行观察和分析的能力。

解放儿童的双手。给孩子以动手的机会,让儿童自己动手操作,使他们在手脑并用中发展创造力。为此,必须打破封建教育不让儿童动手、摧残儿童创造力的旧传统。

解放儿童的嘴。让儿童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允许他们对事情有疑问。

解放儿童的空间。给儿童提供广阔的创造舞台,为他们进行创造活动打下基础。要让孩子“去接触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青山、绿水、日月、星辰……”

解放儿童的时间。一般的学校把儿童的时间排得满满的,使得儿童没有时间去接触自然和社会,结果就使得儿童失去学习人生的机会,形成无意创造的倾向,到成人时,即使有时间,也不知道怎样去发挥其创造力。

猜你喜欢
婴儿大脑儿童
艺术家婴儿推车
纵向发展 应对“婴儿潮”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婴儿为何会发笑?
婴儿的救赎
“六·一”——我们过年啦!
捏脊治疗儿童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