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奉明 陈 伟
(中国人民大学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北京 100872;
中国人民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872;齐鲁师范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3)
2016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这一伟大历史贡献的意义在于,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使中国赶上了时代,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1)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3-4页。。这是在重要场合首次提出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报告中又一次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10页。这一次表述进一步凸显了三个历史阶段接续发展的内在逻辑和光明前景。回顾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历程,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伟大飞跃的科学论断,对于我们从宏观上正确认识和把握“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前后三个历史时期,进一步在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中,坚定不移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结束了中华民族一百多年积贫积弱、任人宰割、任人欺凌、毫无尊严的屈辱史和悲惨命运,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走上了伟大复兴的壮阔道路,取得了巨大历史成就,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华民族从此“站起来”了。
第一,夯实了“硬实力”。首先,筑起产业基础。工农业产值倍增,全国工农业总产值由1949年的466亿元,增加到1978年的5289.59亿元,增长了11.35倍,(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http://data.stats.gov.cn/index.htm。也为改革开放后中国成为国际贸易大国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工业生产取得突出成就,逐步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实现了重工业的“从无到有”,使工业化得到了长足进步;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显著,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城乡商业和对外贸易都有很大提升。其次,壮大了军事和科技力量。在核技术、运载火箭和人造卫星技术等尖端科技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既表明中国的尖端科技的某些方面正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也打破了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和核讹诈,奠定了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地位,振奋了国威、军威,鼓舞了人民志气。正如邓小平所说:“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4)《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79页。
第二,打造了“软实力”。首先,构筑起“制度群”。从确立新的土地制度,初步解决了几亿人民吃饭问题;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新型政治制度的确立和完善,形成新型的政治关系和社会关系;再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确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5)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7页。,一系列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当代中国不断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保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重要前提。其次,凝聚起民心。人民知识水平明显提高,1978年,小学教育基本普及,净入学率达到94%,广大农村地区制订了普及教育战略目标,农村文盲问题解决取得历史性突破;人民健康得到有效保障,截止1978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达到17万个,医疗床位204万张,卫生技术人员246万人,医疗卫生条件的提高使我国人均预期寿命比建国之初净增30岁。(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http://data.stats.gov.cn/index.htm。教育和人民健康水平的大幅度提升,既凝聚起向上的人心力量,也为改革开放准备了一支身体健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力资本大军。最后,丰富了理论。党领导人民进行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不断深化了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其理论成就完全是根据本国实践形成的独创性成果,它不仅丰富了中国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也为二十世纪世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做出了新的贡献,并为其他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提供了借鉴和经验。
1.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重要经验和教训
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是机遇与风险并存、成功与失误交织、复杂而又艰辛的三十年,虽然我们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成果,但也遇到了严重挫折,使社会主义建设遭到不应有的损失。但我们仍然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一些创新和突破,形成了一些正确的理论观点,如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正确认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思想、科学认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思想、关于十大关系的思想、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等等,并且比较快的从相当程度上改正了错误,战胜了经济困难,使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较大成就。积累了在当时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条件下东方大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其失误的教训也为后来我们党避免再犯类似错误,提供了镜鉴。
2.奠定了改革开放的重要基础
如邓小平所言:“从许多方面来说,现在我们还是把毛泽东同志已经提出、但是没有做的事情做起来,把他反对错了的改正过来,把他没有做好的事情做好。……当然,我们也有发展”(7)《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00页。。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所阐明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国防和军队建设等重要思想,试图初步回答中国这样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社会主义革命的问题和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虽然在这方面并未取得成功,但却为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提供了有益的镜鉴。同时,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取得的历史成就,也为改革开放积攒了多方面的红利,其宝贵经验和所犯的错误都成为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为接下来的大规模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改革事业顺利进行创造了条件,这也是改革开放成功不可或缺的前提条件。
3.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
党的“十三”大报告曾指出,马克思主义与我国实践相结合有两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第二次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8)《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6页。而改革开放的前三十年恰恰是在两次飞跃之间,承上启下,继往开来,为开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局面提供了宝贵的历史借鉴和现实启示。首先,改革开放前,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形成的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以创造性的内容为马克思主义宝库增添了新的财富,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起到了奠基的作用,为我们党继续进行探索并系统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重要基础。其次,这一时期,毛泽东思想所体现的通俗化、大众化的理论风格,为新时期创新党的理论提供了启迪,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宣传和普及。最后,改革开放前,确立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方法、基本原则和奋斗方向,也指导着我们党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开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发展新时期。从此,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始了新的伟大革命,中华民族逐步“富起来”了。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顺应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团结带领亿万人民进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使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前进的步伐,实现了由解决温饱到总体上达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回应了时代潮流,满足了人民意愿。
从改革开放到2012年,中国经济发展进入高速增长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GDP总量从3678.7亿元增长到51.9万亿元,年均增长率接近10%,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均GDP从382.2元增加到59660元,年均增长率高达8%;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从57.5%和67.7%下降到36.2%和39.3%,(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http://data.stats.gov.cn/index.htm。接近中等收入国家水平,农村温饱问题得到初步解决,贫困人口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得到很大提升;建立了行业齐全的强大工业体系,2011年中国发电量首次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各类基础设施的规模和现代化水平有力地支撑了中国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重要工农业产品的产量跃居世界前列,谷物、茶叶、油菜籽、花生、棉花等农产品位居世界第一位,220多种工业产品产量居全球第一位。中国从根本上改变了贫穷落后的旧面貌,中华民族真正“富起来”了。
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认清历史发展潮流、顺应时代进步要求、回应人民群众期待,力挽狂澜,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提法,重新恢复和发展了我们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大胆解放思想,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根本方针政策,实施和推进改革开放,并明确提出必须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步步推向前进。面对苏东剧变、西方强权主义国家加紧对我国制裁的严峻形势,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科学研判形势,全面把握大局,从容应对挑战,着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力推向21世纪,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进入新世纪,以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紧紧抓住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坚持科学发展观,带领全党和全国人民战胜一系列重大困难和挑战,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巩固和发展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局,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这三十多年,中国共产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总结起来就是创造性的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坚持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主义,推动中国用几十年的时间,走过了资本主义国家几百年物质文明发展的历程,实现了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融合、社会主义中国和资本主义占主导的全球体系的融合,奋力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扎实的向前推进,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又展现出了新的光明前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以习近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牢记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和使命,矢志不渝,努力奋斗,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国进入了崭新的历史方位。
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进一步密切结合,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全面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推出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和举措,大力推进深化改革,不断拓展改革的深度和广度,改革呈现出多点突破、全面发力、纵深推进的新局面。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全方位、开创性历史成就,发生了许多深层次、根本性的历史变革,从而实现了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确保了我国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2018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更是超过90万亿,占世界经济的比重已经接近六分之一,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了30%,中国经济正不断迈向更高水平。中华民族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性飞跃,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1.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全新选择
改革开放后,中国大踏步前行,社会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革,主要原因是我们正确处理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始终坚持在保持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通过改革和发展来维护稳定,确保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相统一;正确处理了立足国情与借鉴国外的关系,我们没有数典忘祖,不照搬照抄外国,而是立足国情,汲取世界优秀文明成果,牢牢掌握发展自主权;正确处理了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的关系,在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上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既努力让广大人民享受发展红利,也坚持适度原则,避免了过度福利,始终将提高福利与经济可持续发展互动起来、协调起来;正确处理了市场和政府的关系,注重发挥政府和市场这两只“有形之手”和“无形之手”的作用,既最大限度激发了市场经济的内在活力,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又很好发挥了政府的作用,确保市场经济有序、高效运行,二者有机统一、相得益彰,极大提高了资源配置的效率。从而,开辟了一条全新的不同于西方国家发展模式的现代化发展道路。从世界历史上看,广大发展中国家与中国的历史境遇和发展任务相类似,因此,中国的成功拓宽了广大发展中国家发展的道路,可以为广大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一条新路径,对世界上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道路选择有着举足轻重的参照意义。
2.为全球发展提供重要借鉴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年均增长高达9.3%,而同期世界经济平均增速不足3%,GDP总量平均每8年翻一番,2010年更是一举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经济奇迹,在人类经济发展史上,还没有出现过一个能够以这么高增长速度并持续这么长时间的大国。这使中国超过7亿人摆脱了国际贫困线,对世界减贫的努力做出了卓越贡献。此外,中国还是世界新兴市场经济体中唯一一个没有出现过系统性金融经济危机的国家,对世界经济的稳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进入新世纪以后,中国经济在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秉承绿色发展理念,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中国也积极推进全球治理,在全球绿色可持续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如在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方面,中国在《巴黎协定》的达成、签署、批准、生效的整个过程中,做出了决定性的重要贡献,推动全球气候治理进入新阶段。
3.为世界走向共同繁荣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期,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做出和平和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主题,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是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文化多样化持续推进,社会信息化快速发展,世界格局变化多样的正确论断。一方面,我国大力推动建立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中国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为宗旨,坚持独立的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在世界百花园中扩大中国“朋友圈”;另一方面,我国又积极为世界发展提出宏伟构想和中国方案。放眼全球,胸怀天下,努力顺应时代潮流,适应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站在人类道义制高点,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大力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携手共创人类美好未来,让世界各国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新世界。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和永恒发展的。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改造、建设和改革也是内在统一、一脉相承、始终向前发展的壮丽事业。站在社会主义中国发展全局看,“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既有重大区别,又有本质联系。我们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在充分肯定各自历史贡献、充分注意各自历史特点基础上,牢牢把握它们辩证统一关系。
1.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的必然,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新中国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创造的历史。先是领导全国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消除了一切剥削制度,推进了社会主义建设初步探索;后又带领全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的伟大社会革命,破除阻碍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一切思想和体制障碍,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增强了社会活力,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幸福指数不断提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日可待,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逐步迈入世界强国行列。无论是在改革开放前的革命和建设,还是改革开放后的大力改革,都是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离开了党的坚强领导,中国就会成为一盘散沙。前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就是因为苏共放弃了领导权,最终走向了国家解体、政权覆灭的悲惨道路。“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党的领导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只有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永放光芒。
2.坚持社会主义道路。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事关党的生命的问题。建国后的成就是在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并在社会主义初步探索的基础上取得的,改革开放的成就更是在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基础上取得的。在长期的实践探索中,中国共产党坚持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被压迫、被剥削、被歧视的命运,这些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十八大精神,说一千道一万,归结为一点,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0)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22页。社会主义道路,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遵循、根本依据和根本旗帜,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3.坚持马克思主义。新中国的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社会主义的初步探索都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飞跃所形成的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进行的。改革开放后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国防外交、治党治国治军的辉煌成就,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所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下取得的。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坚持以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使中华民族“站稳了”。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使中国人民逐步“富起来”“强起来”了。
4.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不可撼动的国体,是立国的根本所在,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充满生机活力的伟大制度。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制定和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使人民民主专政得到根本的制度保障,为全国各族人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提供了必要条件和保证,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里程碑。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取得世人瞩目的成就,人民民主专政作为我国政治制度体系中最为重要的制度安排,在最根本的制度层面上保障着改革开放事业的胜利推进。邓小平曾指出:“人民民主专政不能丢。……无产阶级作为一个新兴阶级夺取政权,建立社会主义,本身的力量在一个相当长时期内肯定弱于资本主义,不靠专政就抵制不住资本主义的进攻。坚持社会主义就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我们叫人民民主专政。”(11)《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64-365页。深刻强调了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对于保障改革开放事业、维护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12)《习近平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第26页。。任何时代特征的出现都有其历史必然性,都是以前人的社会实践为前提和基础的,“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三个历史时期正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同一过程的三个不同阶段。历史已经充分证明并将继续证明,改革开放是一场坚定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重大社会变革。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就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缺失了任何一面都是不完整的。改革开放前“站起来”的历史,是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并取得巨大成就的历史,是通过艰辛努力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也是我们党为开拓出一条改革开放康庄大道把中国引向繁荣复兴所做准备的历史。而改革开放后“富起来”“强起来”的历史,是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成功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一方面,改革开放前“站起来”的历史时期为改革开放后“富起来”“强起来”的历史时期提供了必要条件。如果没有1949年建立新中国,与国内敌对势力的针锋相对,与帝国主义长期的进行反封锁斗争,以崭新的社会主义姿态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白手起家、艰苦奋斗和艰辛探索,建立了独立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提供了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比较坚实的物质保障;如果没有改革开放前,积累的正反两方面经验和教训,那么党的正确思想路线的重新恢复和确立,就缺乏基础,改革开放就很难顺利开启和推进,更不会有改革开放后“富起来”“强起来”的大好局面。另一方面,改革开放后“富起来”“强起来”的历史时期是改革开放前“站起来”历史时期的继承和发展,是对改革开放前30年历史正确思想和实践的深化和升级,是对改革开放前30年合乎逻辑的发展理念的弘扬和延续,也是对改革开放前30年缺点的克服和错误的改正。如果没有1978 年我们党和国家果断决定实行改革开放,并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始终坚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开辟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改革开放前30年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提出的正确主张,就不会得到进一步贯彻、坚持和发展,改革开放前30年我们取得的成果就更不会得到传承、巩固和进一步弘扬,更不会取得像今天这样令世界惊叹的伟大成就。
新中国的历史,是一部不断前进、不断创造奇迹的历史,也是一部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相统一的历史。其理论逻辑就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实践逻辑则是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开创和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我们必须用辩证统一、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来看待改革开放前“站起来”和改革开放后“富起来”“强起来”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如同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的那样:“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13)《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践中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人民日报》2013年1月6日。可以说,改革开放前“站起来”和改革开放后“富起来”“强起来”两个时期共同围绕社会主义实践这一时代主轴展开,统一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实践与探索之中,并在探索中将社会主义与现代化建设、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融为一体。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伟大飞跃的科学论断,为我们正确认识和把握新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完整历史,提供了唯一正确的指导思想,为我们更加坚定的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指明了前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