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伟玲, 孙炳芳
(石家庄铁道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43)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要把优秀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开滦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作为中国红色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激励着开滦人奋勇抗争、勇往直前,也为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生动鲜活的内容,对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价值。
开滦精神形成于民主革命时期,在开滦工人的苦难生活、阶级斗争理论的灌输以及工人的反抗斗争中孕育,在开滦五矿同盟大罢工中形成,并在民主革命后的各个时期都衍生出新的内容,伟大的开滦精神教育滋养了几代开滦人,始终是凝聚人心、战胜困难的强大精神力量。
1.开滦矿工艰苦的生存状况是开滦精神形成的现实基础
鸦片战争后,开滦的雇佣劳动制也逐渐被打上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烙印,最终变成外国资本家与本地封建把头相勾结的“包工制”,双重剥削与压迫的雇佣制度是开滦工人艰难生活的根源。在“工价低贱”的旧中国,帝国主义为降低成本,尽可能采用手工采煤,利用棍棒、饥饿相结合的手段加大工人劳动强度。封建把头不仅是资本家的“帮凶”,还利用罚款、放高利贷等手段对工资微薄的矿工再进行敲骨吸髓式盘剥,致使开滦矿工终日劳累而依然不得温饱。正如开滦民歌《窑工苦》中唱的那样:“下窑难呀下窑难,光流汗来不赚钱,累死累活一个月,算盘一响又玩儿完。”这样艰难的生活为开滦精神的形成奠定了现实基础[1]。
2.马克思的阶级斗争理论是开滦精神形成的理论来源
“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2],而历史唯物主义重要组成部分就是阶级斗争理论。马克思认为“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而这个斗争现在已经达到这样一个阶段,即被剥削被压迫的阶级(无产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永远摆脱剥削、压迫和阶级斗争,就不再能使自己从剥削它压迫它的那个阶级(资产阶级)下解放出来”[3]。作为马克思主义坚定信仰者的中国共产党自建立之初就坚信“阶级争斗就是打倒资本主义的工具”,[4]主张“党在工会里要灌输阶级斗争的精神”[5]。因而,党先后建立了开滦工人图书馆、“大同社”以及开滦五矿工人俱乐部等基地,通过基地向工人详尽介绍十月革命的经过,宣传革命斗争理论,激发了开滦矿工的阶级斗争意识,为开滦精神的形成提供了理论来源。
3.建党初期工人阶级的反抗斗争是开滦精神形成的历史来源
建党前后的中国工人阶级遭受着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和剥削,这造就了他们强烈的反抗精神。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找到组织的中国工人坚定不移地听从党的指挥开展罢工运动。仅一年多的时间,罢工运动遍及全国,罢工的波涛一浪高过一浪,且均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此期间,党通过报纸、期刊等方式将各地工人罢工的原因、经过、取得的胜利等情况对开滦矿工进行实时宣传。国内工人的激情、罢工取得的胜利极大地影响和鼓舞了开滦矿工,也坚定了开滦工人跟从共产党领导开展斗争的决心与信念,为开滦五矿同盟大罢工的爆发以及开滦精神的形成提供了历史来源。
为打消开滦工人的反抗情绪,英帝国主义反而加大了压迫力度,采用特务组织与反动武装相结合的方式,对工人实行更严苛的监视和镇压,最终不堪忍受苦难的开滦人于1922年10月爆发了震惊中外的罢工运动。这次罢工斗争极其激烈,工人怒打帝国主义走狗、卧轨阻英兵,面对矿局的武力镇压临危不惧、冒着枪弹冲锋,相继粉碎了资本家利用神父、收买工贼等阴谋。尽管矿区处在血雨腥风之中,开滦矿工仍坚定地宣告“除非把我们全体都打死,不然还留我们一人活着,也要为死者报仇,和他们决战”[6]。这次罢工不仅影响了全国范围内的工商学界,还经参议院议员、众议院议员相继介绍,“不日当正式提出在国会上讨论”[7]。正如毛泽东所说:“他们失去了生产手段,剩下两手,绝了发财的望,又受着帝国主义、军阀、资产阶级的极残酷的待遇,所以他们特别能战斗”。[8]
在民主革命时期凝结而成的开滦精神,深深扎根于开滦人的血脉与灵魂。在开滦煤矿史中,开滦人始终践行革命先辈留下的开滦精神,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丰富。
1.为国分忧、出力救急的爱国情操
爱国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同时也是开滦煤矿史永恒的主题。在炮火连天的战争年代,爱国成为开滦矿工坚持武装斗争、冲锋陷阵的不竭动力。正如抗日战争时期开滦最著名的民歌《节振国真英勇》中唱的那样:“节振国真英勇,坚持抗战打冲锋,杀的日寇心胆寒,游击战争显神通,游击战争显神通。”[1]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爱国是开滦人勇挑重担、排除干扰,保钢铁、保发电、保大城市用煤,为国家“出了力、救了急、立了功”。在新时代,爱国是开滦人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全力推进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2.百折不挠、攻坚克难的抗争意志
百折不挠、攻坚克难的抗争意志是开滦人战胜种种艰难困苦的内在缘由。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开滦人正是凭借百折不挠、攻坚克难的意志,在动乱的文革期间,不负国家重托,实现了煤炭产量“四五”翻番的目标,使全国工业提出“学大庆、赶开滦”的口号。改革开放时期,开滦人凭借这种意志,面对特大透水灾害等数次困厄与突变,一次次攻克了难题,取得了一次次的胜利。百折不挠、攻坚克难的抗争意志是开滦人薪火相传的意志,正是凭借这种意志开滦工人在文革中坚守、在唐山大地震的废墟中复兴,最终把一座满目疮痍的旧矿山改造为中国特大型能源化工企业。
3.锐意进取、勇攀高峰的创新意识
锐意进取、勇攀高峰的创新意识是开滦集团经久不衰的直接动力。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开滦矿工凭借锐意进取、勇攀高峰的创新意识,在一无图纸、二无资料、加工设备不齐等情况下,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台150米扬程煤水泵,解决了因缺少大功率煤水泵,制约投产出煤的难题。锐意进取、勇攀高峰的创新意识就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开滦人善于从实践中创新相关技术,如“矿车清洗器(高频电动振动式)”、“1200HP和425千瓦绞车双机拖动”及“煤矿许用乳化炸药”与“深孔光面爆破工艺研究”等科研成果[6]。尤其“十二五”期间,开滦人凭借这种创新意识申请专利10项,荣获省部级奖励项目高达113项。时至今日,新时代的开滦人再次凭借这种创新意识,立足自身的矿业文化、技术、人才、资源等自身优势,前瞻性地把目光投向了新兴朝阳产业——文化产业和房地产、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产业。通过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打造中国式“鲁尔”的开滦集团,在2018年中国500强企业排行榜中位列148名,在中国煤炭50强企业排行榜中位列14名。
大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极其重要。开滦精神形成于中国民主革命时期,它是一种通过精神形态、信息形态、物质形态表现出来的无形教育资源,是当前中国教育界不可或缺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国共产党红色文化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
开滦精神诞生于国家出现危机的现实中,它承载着无数开滦工人对国家、对党的深沉热爱之情。在追求全体人民幸福的道路上,数不胜数的开滦煤矿工人挥洒着自己的汗水和热血,为民族的崛起和国家的独立抛头颅洒热血,在艰辛的罢工道路上树立了一座座精神丰碑,这份爱国、爱党的情感是我们重要的精神财富。放在现代社会来讲,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树立主人翁意识,树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情怀。开滦精神中为国分忧、出力救急的爱国情操与我国新时代特征相结合,更能激励高校学生努力学习,发挥自身的优势,用所学知识报效社会,为国家建设回馈自己的一份力量。
理想信念作为所有组织及个人得以生存的基石,它代表着个人对美好生活的憧憬。2012年11月17日,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特别能战斗”就是开滦煤矿工人精神上的“钙”。这种信念支撑着开滦煤矿工人在突破了道德极限和身体极限的艰苦条件下,在面对建国初期国家基础建设千疮百孔、百废待兴的现实问题下,在面临新时代发展模式短时间“质”变的高要求下,开滦工人不妥协、不气馁,克服了一个接一个的困难,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这种理想信念不仅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艰苦奋斗精神,同时能引导高校学生坚定拥护社会主义、拥护共产党领导的信念,还能帮助大学生树立自身的理想信念,从而在理想的道路上披荆斩棘、勇往直前。
2018年3月7日,习近平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的审议时指出:“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开滦锐意进取的创新意识,是其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沉淀、凝聚、发展而形成的,是得到全体人民普遍认同的价值追求。开滦精神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相结合便会产生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能提升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使其内化于心。重在内化于心,贵在外化于行,任何思想层面上的“精华”,如若不落实到具体行动上,那只能是“纸上谈兵”。开滦精神的创造意识不仅是单纯的企业精神,也体现着中国煤矿工人的工匠精神,在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渗透这种精神,能提升高校学生实践能力,激励高校学生务实行动。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时强调:“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锻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深厚力量。”新时代,应以优秀的开滦精神为内容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和信念,培育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先后到延安、井冈山等革命圣地考察,反复强调让红色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开滦作为党早期领导工人运动的主阵地之一,给我们留下最为宝贵的财富,就是跨世纪的开滦精神。能历经三个世纪而不衰的开滦集团,不仅在社会主义建设、改革、新时代时期均传承了“特别能战斗”精神,且在不同时期的实践为“特别能战斗”精神衍生出诸多新的内容:抗日战争时期的爱国情操,新时代时期的创新意识等等。但当前学术界对开滦精神的研究仅局限于史料的整理与精神的形成历程,关于开滦精神时代内涵的研究尚处于空白阶段。因此,要重视开滦精神时代内涵的研究。开滦精神的时代内涵体现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诸多价值诉求,蕴含了很多宝贵的精神元素,有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践行。中国精神的塑造是一项需要不断吸收与容纳新的时代精神的中华民族精神家园建设的长期工程,[9]通过学术研究、社会征集关键词、网络献计等方式深入挖掘并研究出开滦精神的时代内涵,将有助于中国精神的塑造与充实。
课堂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习近平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因而要将开滦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需要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作用,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18 版教材第四章第三节 “中国革命的新局面”中,充分肯定了党领导的开滦五矿大罢工的历史意义以及工人阶级的地位。但受到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大部分学生对开滦工人运动史以及开滦精神不太了解。这就要求教师在讲授课程时,要全面客观地讲述开滦煤矿工人运动的缘由及发展进程。将开滦精神内涵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历史长河中使学生真正理解开滦精神的实质和内涵。与此同时,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实行思政课“中班授课、小班讨论”互动式教学,同时“小班讨论”模式的课程可利用本校研究生资源,必要时可将其作为本校马院研究生的校内实践课程,这样既相对减轻高校思政教师授课任务繁重的现状,又扎实了本校研究生的理论基础。
除此之外,还应将开滦精神贯穿到专业课教学当中,使各类课程都与思政课同向而行,形成协同效应。值得一提的是,在实施过程中高校须立足客观实际,结合区域文化以及本校特色探索出“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有效路径,如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师在讲授《矿井地质》、《矿山供电》等课程时,以开滦集团为依托,不仅实现 “学校课堂现场化,企业实践教学课堂化”,还使学生更加生动地了解和认识矿山中的开滦精神,切实了解开滦精神蕴含的价值。
传播开滦精神的渠道不应仅局限于课堂教学,还应延伸到课外及学生生活中,各高校可与开滦集团建立校企合作,通过实地感知来增强大学生的认同感。校企结合可分“三步”层层递进:首先建立校企网络合作。根据Quest Mobile发布的《2018中国移动互联网春季报告》,移动互联网总使用时长总体呈增长趋势,其中短视频行业以521.8%的增速位居第一[10]。抖音、火山小视频等短视频领域已成为当下文化传播、思想交流的重要场域,且大学生是短视频创作和发布的主力军。基于此,开滦集团要积极利用短视频平台打造官方品牌,将自身文化、历史、特色等以“音乐+视频+社交”形式全方位、多方面地再现出来,与已建立的微信、微博官方账号相互促进,同时与高校官微、官方短视频等增强实时互动,切实提高开滦精神在高校的活跃度和影响力;其次将其特有的开滦博物馆、井下探秘作为校外实践基地。开滦博物馆作为河北省第一座企业博物馆,陈列主题鲜明,内容厚重。陈列的5个部分:“煤的史话”、“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煤炭工业兴起”、“一座煤矿托举起两座城市”、“他们特别能战斗”、“百年基业长青”简明扼要地、生动再现了开滦煤矿的发展史,讲述了民族工业命运多舛、跌宕起伏、永不言败、奋勇抗争的历史与未来。井下探秘由位于博物馆地下数十米的煤矿井下老巷道改造而成,曲折蜿蜒,引人入胜,学生置身其中可真切地感受到当时的开滦工人的工作环境,更易让大学生认同开滦精神;最后开展校企宣讲活动。高校可邀请开滦讲师、开滦劳模等到校园与学生讲开滦故事,如艰苦的生存环境、参加抗美援朝、挺过唐山大地震等,通过质朴的语言、翔实的史料既能深化大学生对开滦精神的认识,又能促进认同。
利用开滦精神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对教育界来讲是一件颇有意义的任务。开滦精神强大的生命力和感染力,将在思想政治教育具体实践中逐渐成为影响深、范围广、效果好的一种精神教育。将开滦精神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有助于培养高校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提高其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有助于在理想信念层面团结、凝聚学生。因此,应充分重视开滦精神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通过网络、实践等方式使开滦精神深入大学生心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