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吉乐木仁,宋静慧
(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00)
HPV是一种无包膜,具有一种特异性的嗜上皮性病毒,属乳多空病毒科乳头瘤病毒,为环状双链的 DNA 病毒,与组蛋白结合构成核体。当下已发现,200多种HPV基因型已经被鉴定,其中50多种与人类生殖道感染有很大关系。按照HPV不同的致病性,可以分为两个类别,即高危型、低危型,高危型HPV(HR-HPV)包括各种与宫颈癌密切相关的亚型,如HPV16、18、31、33、35、39、45、51、52、56、58、59、68、73、82等。HPV主要的感染途径为性接触传播,子宫颈的鳞一柱上皮移行区是HPV的易感区域。据文献报道,HPV感染的检出率在正常人群为4%、CIN Ⅰ30%、CIN Ⅱ55%、CIN Ⅲ65%、宫颈癌99.8%。然而感染HPV与出现宫颈癌之间并无绝对的关系,从HPV感染向浸润性宫颈癌发展这是一个漫长的由量变到质变,由渐变到突变的过程,平均至少需要25~30年。大量数据表明妇女一生中感染HPV的几率为80%,但是发展为持续性感染的只有5%~10%,最终发展为宫颈癌的仅有2%~3%。
宫颈微环境即阴道微生态体系包括阴道正常菌群、局部细胞和体液免疫系统。阴道乳杆菌是防治生殖道疾病的关键。近年研究表明,阴道乳杆菌与宫颈癌发病机制相关。2011年逯彩虹[1]等报阴道乳杆菌抑制阴道常见病原体的繁殖感染、宫颈上皮细胞异常增生及癌变;2013年Motevaseli E等[1]报道阴道乳杆菌产生细胞毒素通过促进细胞凋亡抑制宫颈癌细胞;2014年Diego等[1]报道巴西的宫颈病变患者阴道乳杆菌减少;2015年Yousef 等报道乳杆菌菌株在体外可促进宫颈癌HeLa细胞凋亡。阴道正常微生物菌群、局部免疫功能与宿主、环境之间构成了相互制约、相互协调、动态平衡的微生态系统。这种平衡一旦被打破,就会导致各种生殖道疾病的发生。随着年龄的增长绝经后女性卵巢功能逐渐减低,雌孕激素水平达到最低点,生育功能由旺盛走向衰退的过渡时期、阴道黏膜逐渐变薄,相继会减少上皮内糖原,促使乳酸杆菌逐渐消失,进而提高阴道pH值,降低阴道自净与防御能力一直到弹性消失,宫颈萎缩,宫颈鳞-柱交界逐渐向颈管内上移,绝经后女性宫颈化生上皮进展过程缓慢,宫颈柱状上皮下储备本身异型增殖的倾向,在这一过程中,可易受某些致癌因素或病菌感染。如果HPV在阴道内大量增殖,感染后短期内无排出,持续形成一种或几种菌群的优势生长或外源微生物的定植则导致不可逆性失调,宫颈长期浸入这种失调的微环境中,可导致子宫颈鳞状上皮细胞不典型增生,使宫颈病变发生、发展,甚至进展为宫颈癌。
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中国6 0 岁以上人群为13.26%,其中女性占51.8%。文献报道HPV感染高峰是51岁-60岁,宫颈癌第二高峰在60岁~64岁[2]。
宫颈微环境也就是常说的阴道微生态体系,局部细胞、阴道正常菌群、体液免疫系统是其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阴道乳杆菌是防治生殖道疾病的关键[3]。乳杆菌通过产生乳酸、细胞素、表面活性物质、过氧化氢等多种抗菌成分等抑制致病微生物的生长,并刺激免疫系统维持阴道微生态平衡。近年研究表明,阴道乳杆菌与宫颈癌发病机制相关。2013年Motevaseli E等报道阴道乳杆菌产生细胞毒素通过促进细胞凋亡抑制宫颈癌细胞;2014年Diego等报道巴西的宫颈病变患者阴道乳杆菌减少;2015年Yousef 等报道乳杆菌菌株在体外可促进宫颈癌HeLa细胞凋亡。阴道正常微生物菌群、局部免疫功能与宿主、环境之间的关系为相互制约、协调,以此有助于形成动态平衡的微生态系统。这种平衡一旦被打破,就会导致各种生殖道疾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