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艳,魏春芬
(宝鸡市人民医院,陕西 宝鸡 721000)
医院急诊科是接待重症患者的科室,进入医院急诊科接受治疗的患者一般病情都比较危重,病情变化较快,需要对患者进行紧急抢救。在对急诊患者进行抢救的过程中,由于时间对于重症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影响非常大,患者早一分脱离生命危险,安全系数就能够获得较大的提升[1]。所以在对急诊患者进行急救时,要采取科学的护理措施对患者进行护理,促进患者救治成功率的提升,改善患者的预后。为了研究急诊快捷护理模式对提升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影响,选取2017年6月~2018年4月于我院接受急救的患者62例,平均分为两组,分别实施常规急诊护理和急诊快捷护理,报告如下:
选取2017年6月~2018年4月于我院接受急救的患者62例,平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1例,男17例,女14例,年龄18岁~63岁,平均年龄(39.58±2.39)岁,实施常规急诊护理,观察组31例,男18例,女13例,年龄19岁~66岁,平均年龄(40.26±3.13)岁,实施急诊快捷护理。患者所患疾病包括严重创伤、心脏病、脑卒中、胃穿孔、中风、食物中毒等,排除院前已经死亡的患者,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均衡可比(P>0.05)。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急诊护理:护理人员协助临床医师把患者送至急诊室,为患者吸氧,开放静脉通路,监测生命体征等,协助临床医师进行各项检查,协助患者家属办理住院手续等。
观察组患者实施急诊快捷护理:救护车到医院后,护理人员立即协助临床医师展开对患者的救治。对患者的致病原因、病情的严重程度以及各项生命体征进行详细的记录和统计。对患者家属的情绪进行安抚,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心理方面的支持,让患者及其家属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与护理。在对患者进行抢救时,注意做好环境控制,做好患者的保暖、防寒等工作,保护好患者的隐私。判断患者是否存在生命危险,对患者的瞳孔反射和意识状态进行观察,并做好患者的防感染,并发症预防等措施。护理人员为患者开放绿色通道,让患者先接受检查和治疗,再进行缴费。对患者进行生化检查时,由护士把标本送往检验科进行检验,对患者进行影像学检查时,护理人员和医生要随行对患者进行护送,并携带便携式呼吸机防止在检查过程中出现意外。待患者的初步抢救成功,生命体征基本恢复平稳之后,护理人员把患者送至重症监护病房,再协助家属办理住院手续。
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抢救时间为(40.36±5.82)min,抢救成功率为93.55%(29/31),对照组患者的平均抢救时间为(64.58±6.13)min,抢救成功率为83.87%(26/31),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抢救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救治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医院急诊科接收的患者一般都是病情比较危重的患者,很多患者通过早期的及时抢救能够挽救生命,所以做好对患者的急诊护理是对患者进行抢救的关键所在。常规的急诊护理以辅助医生进行临床护理为主,会在很多不必要的环节浪费过多的时间,耽误对患者的救治工作[2]。
急诊快捷护理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急诊护理模式,在使用急诊快捷护理模式对患者进行急诊护理时,护理人员不再是简单的按照医生的嘱托对患者进行护理,而是有计划、高效、快捷的参与到患者的抢救当中,急诊护理流程也得到了极大的优化,缩短了患者临床救治的中间环节,能够有效减少护理差错的出现,提升对患者的救治成功率[3-4]。在对患者进行急诊快捷护理时,事先制定好对患者进行急诊快捷护理的表格,按照表格对患者的护理流程进行全面的观察,有利于护理操作的快速开展,减少护理人员在急诊护理过程中由于自身的疏忽造成的问题,提升对患者的抢救效率[5]。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抢救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救治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这说明在对重症患者进行抢救时,采取急诊快捷护理模式对患者进行护理能够取得更好的护理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