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 林, 吴贝贝, 吴 珞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图书馆,上海201209)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 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在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实践过程中,既要牢牢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核心课程地位,又要充分发挥其他所有课程的育人价值,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素养课程、专业课程三位一体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2]。
自1984 年教育部4 号文件规定高校“文献检索与利用” 课应以图书馆为基地进行开设, 高校图书馆和相关院系通过开设文献检索课程指导了一批批高校学生从庞杂的信息中获取所需内容的方法。然而,长期以来,文献检索课被看作是一门方法课、技能课,学生们普遍认为文献检索课是学习如何查找资料的课程,只要学会了如何检索文献就算达到了学习目的。随着社会和国家的发展,传统的文献检索课程教学方法已经达不到全面培养学生信息素质的目的,远远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3]。
东北石油大学研究馆员吴春玉[4]早在2001 年就指出在文献检索课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应始终贯穿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即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宣传教育, 不仅从方法上正确指导学生, 也从思想上正确引导学生。目前, 国内关于在文献检索课程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非常少,但是有一些学者就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教师和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进行了研究[5-8]。林秀芬[9]指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培养信息素养是十分必要的,体现在教育信息化的需要、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和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需要。因此, 作为一门受众面极广的综合素养课程,在高校文献检索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一环。本文通过发掘高校文献检索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课堂的路径,以探索高校文献检索课程的思政建设。
思想政治教育是党和国家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体现了党和国家发展的目标和任务,包括世界观教育、政治观教育、人生观教育、法治观教育和道德观教育5 个方面[10]。高校文献检索课是一门致力于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搜寻能力的综合素养课程,在文献检索课程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有针对性地、科学地、巧妙地进行, 绝不能生搬硬套,刻意为之,因为这样非但起不到对学生的教育作用,还会引起学生反感。提炼高校文献检索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应基于以下基础:
(1)文献检索课在教学过程中会出现大量的检索实践内容。文献检索的课程内容一般包括网络信息资源检索、中外学术论文数据库检索、电子图书检索、馆藏资源检索等实践内容,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检索实践。
(2)文献检索课程一般面向全校不同专业学生,检索实践的课题多由授课教师自主设置。高校图书馆作为文献检索课程的基地,面向全校学生开设公共选修课或必修课,授课老师多为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专业,在授课过程中较难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设置检索实践的课题。
(3) 文献检索课程的检索对象主要是专著、期刊论文、会议论文、学位论文、专利文献等学术文献。高校文献检索课在教授学生检索技能时, 不仅让学生接触到大量的科学文献,还会教授学生撰写论文的科学方法。例如, 如何阅读文献、如果撰写综述、如何在前人的基础上创新、如何进行文献著录等,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恰当地向学生灌输科学精神、创新精神等内容。
(4)面对社会发展需要,高校文献检索课程越来越重视信息道德、信息法律等教学内容。随着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大学生越来越容易获取各类信息,与此同时,侵犯他人知识产权、学术不端等行为在大学校园里层出不穷。文献检索课程是对大学生进行信息道德、信息法律教育非常好的载体。通过增加信息道德、信息法律等内容教育学生遵守信息道德准则,规范自身的信息行为与活动,强化法规意识,增强法制观念,防患于未然。
通过剖析高校文献检索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笔者认为可以融入该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主要有信息道德、信息法律与法规、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此外,也可以适当地融入爱国主义精神、团结协作精神等思想政治教育元素。
信息道德是对信息时代人们通过电子信息网络而发生的社会行为进行规范的伦理准则,也称为信息伦理[11]。信息道德具体包括很多内容,如保护知识产权、尊重个人隐私、抑制不良信息、维护信息安全等。高校大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时期,大学生要在网络信息的海洋中自由地航行,就必须具备抵御风浪的能力,即良好的信息道德素质[12]。培养大学生的信息道德素质,是高校的一项重要教育内容。
对学生进行信息道德教育,目的是促使他们遵循一定的信息伦理与道德准则来规范自身的信息行为活动[13]。在文献检索课上,可重点引导学生了解学术写作中的引用规范,知道参考文献的著录规则,明确信息活动的权利和义务,认识信息安全的重要性,遵循相关的法律规范,抵制各种违法、淫秽、迷信信息和虚假信息,尊重个人隐私等,避免由于缺乏信息伦理道德, 在信息活动中引起诸如信息泄密、信息犯罪等社会问题。
个体在参与信息活动的过程中,既有自由获取、交流和利用信息等的权利,也有遵守信息法律与法规的义务[14]。
知识产权是民事主体所享有的支配创造性智力成果、商业标志以及其他具有商业价值的信息并排斥他人干涉的权利[15]。知识产权法是指因调整知识产权的归属、行使、管理和保护等活动中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各个国家针对知识产权都制定了一系列的知识产权法,我国的相关信息政策与法律体系结构的研究始于20 世纪80 年代,先后制定和实施了《商标法》《专利法》《著作权法》《技术合同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
此外, 我国还制定了《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等信息法规,进一步规范人们的信息活动。例如,《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中规定了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不得制作、复制、发布、传播的相关信息。
在高校文献检索课程中对大学生进行信息法律和法规教育,有利于他们尊重知识产权,自觉遵守信息法律和法规,让学生懂得以法律来保护和约束自身的信息活动和信息行为。
弘扬科学精神,提升科学素养,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战略举措。《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 年)》将“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激发大学生创新创造创业热情,提高大学生开展科学研究和就业创业的能力”列为“十三五”时期的重点任务。
崇尚科学精神、树立创新意识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大学生立身之本。然而, 由于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高校校园里频繁出现以“天津大学一硕士学位论文涉嫌大面积抄袭”“东北大学2008 届硕士毕业生孙勇学位论文涉嫌抄袭”“湖南大学2016届硕士毕业生曹律毕业生论文涉嫌抄袭”以及“翟天临事件”等为代表的学术不端案例[16]。这些现象反映出大学生在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中仍然缺乏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
许多对科学研究感兴趣的大学生会通过选修文献检索课程以提高自身信息查询、信息识别、信息分析与综合等科学研究能力。因此, 高校文献检索课程可以设计合理的教学内容,着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
由于高校文献检索课程的检索案例是不限学科和主题的,因此,在检索案例中可植入一些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如爱国主义教育、一般的法制教育、国防教育、民族团结教育等。另外,采取小组制授课模式还可以对学生进行团结协作精神教育。
在高校文献检索课程中融入信息道德、信息法律与法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爱国主义精神等思想政治教育元素需要结合课程的特点,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进行。笔者认为可利用3 种路径, 即通过设计检索案例、设置课程结构和设计课堂教学把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高校文献检索课程中。
课堂中使用合适的具有思想政治教育意义的检索案例可以使学生在提高检索能力的同时接受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检索案例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课堂可以有多种形式。例如可以直接将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词组作为检索词,让学生在检索相关文献的同时汲取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授课教师也可以通过多关注社会热点,多思考与教学目标相一致的结合方式来设计检索案例,案例示例如下: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知网的“知识元”检索功能;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
教学过程。在课堂上播放电视连续剧《恰同学少年》(2007 年央视首播的爱国教育题材电视剧)中毛润之与其同学大声背诵《少年中国说》的视频片段,视频结束后向学生提问关于文章《少年中国说》的相关内容, 例如: 该文最早在何时、第几册(期)、以何种文献形式载于什么出版物中等问题,引导学生通过中国知网的“知识元”检索获取答案。
检索案例大多具有可复用性,如果在文献检索课程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可以直接使用相关的案例库资源,可以大大节约教师的备课时间,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因此, 可通过进一步建设案例库的方式扩大高校文献检索的课程思政影响力,节约教师的备课成本,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
目前,高校文献检索课程地教学内容是依据国家教委1984 年4 号文件及后来的44 号文件中“教学基本要求”拟定并发展起来的。许多高校的文献检索课程仍然保持着传统的重方法、轻理论的特点,远远不能满足高校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要求。
通过设置课程结构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高校文献检索课程,主要是指以专题章节的形式向学生讲解信息道德和信息法律与法规方面的内容。其中涉及的学术诚信、知识产权、信息安全等是大学生目前亟需获取的思想政治教育。
关于信息道德和信息法律与法规方面的教学,可以巧妙地结合社会热点进行。例如,通过“知名演员‘北京大学博士后’翟天临不知知网”事件引导学生思考信息道德的重要性; 通过“徐玉玉电信诈骗案” 使学生意识到个人信息安全问题, 并了解相关的法律和法规等。
除了通过检索案例和课程结构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高校文献检索课程,还可以通过一些巧妙的教学设计来实现。例如,通过讲述“日本人获知大庆油田的秘密” 事件, 在阐述信息素养重要性的同时,可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介绍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药学家屠呦呦的研究历程向学生进行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教育;通过让学生撰写课程论文可以对学生进行信息道德、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教育;通过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完成检索课题作业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总的来说,教师在高校文献检索课程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并不是要将思政课程中的内容生搬硬套, 而是通过多关注时事热点, 找到传统教学内容与思想道德教育的结合点, 将信息道德教育、信息法律与法规教育、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教育等思政元素有机融入教学环节,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
随着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等的飞速发展, 人们可以接触到的信息越来越多,信息和知识的时效性也越来越强,及时获取信息和知识已经成为人们生存和发展的一项重要能力。高校文献检索课作为一门致力于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搜寻能力的综合素养课程, 有责任、有能力对大学生进行信息道德、信息法律与法规、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等思想政治教育,为高校学生科学应对信息洪流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