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庆海
(赣州稀土矿业有限公司,江西 赣州 341000)
矿产资源开展过程中,由于大量设备对土地进行开凿以及挖掘会使矿山周围的水环境受到污染,更为严重的是还会导致地下水位的抬升,我国大力倡导节约环境保护资源的政策,所以在进行离子型稀土矿山开采过程中,要根据地下水位变化以及水资源的特点采取相关措施对水环境进行保护。
南方的离子型稀土矿床大多数以花岗岩为主,成矿年代介于1.03亿年~1.74亿年间,属于岩浆型矿床。岭南地区的低山丘陵发育较为后大的风化壳,风化壳覆盖于基岩之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结构。矿区海拔标高350m~1200m,区内的侵蚀面在320m~340m之间,矿体底下的限高在380m以上,由于矿体下的限高于地下水位可以在开采过程中进行自然排水。
矿区的构造属于低山丘陵区,小地貌类型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种是丘陵斜坡型,主要分布在河流两岸的丘陵斜坡,已升级为地形分水岭,高差在100m~200m时间坡度较为平缓。第二种是孤峰型,它的局部有较为完整的山体形成高峰高差在200m~70m之间,坡度较陡,在火山碎屑岩地区较为常见。第三种是残丘型,各种山形高差较低,主要位于丘陵前缘[1]。
在矿区地下的水类型主要有松散研类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前者根据不同成分可以分为冲击孔隙水和残破积孔隙水。在洪冲击孔隙水分布范围内水量中有时也较为匮乏,而在长坡积孔隙水分布的地区水量更为贫乏,另外基岩裂隙水根据不同的岩性还可分为两种。花岗岩类风化裂隙水接受大气的降水补给,然后经过地下水的位移在沟谷和洼地的形式进行排泄。火山碎屑岩风化裂隙水也是接受大气降水补给,但是它的径流较为迟缓,在深切含水层的沟谷出进行排泄,从而导致水量缺乏[2,3]。
我国最初在这方面的技术还较为落后,但是经过了长时间的技术探究取得了重大的成果,目前在矿山勘探过程中主要使用的技术有:使用浓度较低的硫酸氨溶液来代替氯化钠,这不仅缩短了工作流程也降低了成本,提高了产品质量,由于氯化钠属于有毒物质,它会对周围的环境以及水环境造成巨大的污染,所以用硫酸按溶液代替氯化钠可以大大的减少化学物品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另外一种方法就是使用廉价的碳酸氢氨来取代草酸对稀土进行沉淀,各种廉价的带去医务室,使得生产成本大大降低。在碳酸氢钠沉淀法提取稀土的过程中,除去稀土溶液当中所存有的铝和铁杂质在开始使用吸附法进行复杂工作,可以有效地保证产品的质量,而且这种技术也用于草酸沉淀的技术上,不仅可以使稀释出的稀土质量得到保障,也可以降低草酸消耗的生产成本。
最后还将原地浸矿的技术进行了发展,池浸是将矿体表体剥离,然后将挖掘出的矿石搬运到山腰建设的浸析池当中,再用浸析溶液解析矿石。而原地浸矿则采用不剥离表土的形式开发矿石,主要是将浸出电解质溶液经浅井槽注入矿体当中,实现了进出液阳离子和吸附在矿物上的稀土离子的交换。原地浸矿技术就大大的缓解了稀土开采过程中对植被的破坏,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
在进行离子型稀土矿山开采工作之前都制定一些策略来规范生产工作。首先由于稀土矿山是新型的矿产资源,所以要购置不同的设备来对该矿山进行勘探,并且保证工作人员可以熟练地使用这一系列设备来开展相关工作,这样才可以在保证环境不被破坏的前提下完成稀土矿山的挖掘。然后要对相关的工作人员的操作进行规范,要保证每一个工作人员都按照相关的操作流程进行施工。在开展工作之前,要对周围的环境以及地下水环境进行检测,然后根据检测出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方法来开展施工保证不会对地下水环境造成破坏。
相关团队要不断的加大投资,引进先进的技术,一方面是为了方便在离子型稀土矿的探讨过程中,可以采用更先进的方法减少对水环境的污染,由于相关的元素提取工作需要用到一些化学物品,这些化学物品进入水中都会对水的质量造成污染,所以要不断地进行创新探取新的技术应用到这一工作环节当中,尽可能的降低对水环境的污染程度。另一方面也可以更好地对施工过程中所造成的污染进行处理,对于一些污染物的处理可以经过与其他化合物的混合,从而将都它的污染系数或者是经过一些特殊的手段将其过滤,从而达到二次利用的效果。
除了要在施工过程中对水环境进行保护,还要进行水环境污染的预防和养护。在开展工作前,要将水质的相关数据进行准确的测量,而且要与当前所实施的施工状况进行匹配,要达标后才可以开展施工。在完成相关施工后,要对周围的环境进行检测,检查是否有污染水源的可能,如果有就及时的解决这些问题,如果没有就做好预防,保证原来生态环境的稳定。
综上所述,在对离子型稀土矿山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进行探讨时,首先要了解稀土矿山周围的地质环境以及环境,对相关的数据进行测算,然后才可以采取措施来进行水环境保护。对水环境进行保护措施进行探讨时,要加强新型科技的投入,采用更好的方法提取稀土元素,并且开展地下施工可以更好的减少化学污染,在完成工作后采取相关办法来解决带来的污染,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