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 刚
(桓仁矿业有限公司,辽宁 本溪 117206)
方铅、铁闪锌和磁黄铁矿之间有着密切的交代或包裹关系并以不同的形状分布在矿石中,大多以不规则、脉状及浸染状分布,比较常见的有:闪锌、方铅、黄铁矿被磁黄铁矿包裹,细粒磁黄铁矿被铁闪锌矿包裹,磁黄铁矿或脉石矿物中包裹着方铅矿交代铁闪锌矿,而显示出的交代界线大多呈现出港湾或蚕食状。
矿样被破碎后,将调整、捕收和起泡剂加到里面,在搅拌时间上一定要进行严格地控制把握,接下来进行浮选刮泡,再根据不同的泡沫量和不同矿量进行分槽,随之对其进行精选,所得到的最终的泡沫产品和槽内的产品,需要进行分过滤、烘干、称重及研磨,然后送到相关部门进行分析,最后对产品的回收率做出计算。
由于矿石具有不同的性质,对原矿在磨矿的细度和药剂制度的试验基础上进行了分离工艺流程试验,并对试验得出的结果做出了比对分析,进而选出适合该矿的工艺流程[1]。
铜铅粗选药剂制度条件:硫酸锌、苯胺黑药、甲基异丁基甲醇、氧化钙、硫酸铜、丁基黄药。试验工艺流程:首先设置原矿磨矿细度,根据添加的调整剂、捕获剂进行硫铁铜铅粗选,并分别从中提取硫铁铜铅精矿和硫铁铜铅尾矿[2]。
采用常规铅锌优先浮选工艺对该矿进行了研究,试验原则工艺流程如下所示:
首先原矿中加入硫酸锌、苯胺黑药和甲基异丁基甲醇,以此进行铅粗选;分别加入硫酸锌和苯胺黑药,进行铅精选和铅扫选;从铅精选中获取铅精矿,在铅扫选中分别加入氧化钙、硫酸铜、丁基黄药和甲基异丁基甲醇,以此进行锌粗选;分别加入氧化钙和丁基黄药进行锌精选和锌扫选,从锌精选中获取锌精矿,从锌扫选中获取尾矿。
试验中可以看出即使磁黄铁矿受到组合抑制剂氧化钙很大的抑制作用,也会存在很小的一部分磁黄铁矿极难被抑制住,这部分铁矿会被夹到锌精矿里面,除了降低锌精矿的品位,还会影响锌浮选体系的稳定性,因为它一直在锌精矿中增加,使得锌浮选体系很难被控制。
为了使锌精矿品位和锌浮选体系尽量避免磁黄铁矿的干扰,又由于该铁矿具有较好的可浮性,需要集中对该矿进行强化抑制,所以将大部分的磁黄铁矿用组合抑制剂氧化钙进行抑制,接着进行了锌硫等可浮再分离试验,铅优先浮选-锌硫等可浮再分离试验原则工艺流程如下所示:
首先原矿中加入硫酸锌、苯胺黑药和甲基异丁基甲醇,以此进行铅粗选;分别加入硫酸锌和苯胺黑药,进行铅精选和铅扫选;从铅精选中获取铅精矿,在铅扫选中分别加入氧化钙、硫酸铜、丁基黄药和甲基异丁基甲醇,以此进行锌硫粗选;分别加入氧化钙和丁基黄药进行锌硫分粗和锌硫扫选;在锌硫分粗中分别加入氧化钙和丁基黄药,以此进行锌硫分精和锌硫分扫,并分别从中提取锌精矿和硫精矿;在锌硫扫选中加入丁基黄药,获取尾矿[3]。
该工艺虽然在锌精矿锌品位的获得上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在锌的回收率方面与铅锌优先浮选工艺比起来却有很大的下降。
通过试验和对试验结果的研究,可以发现抑制剂氧化钙用量超过3000g/t时,磁黄铁矿在锌硫分离时才能受到抑制,但一部分的铁闪锌矿由于本身可浮性较差也因此受到了抑制,这也造成了锌浮选泡沫层变得非常薄而且很脆,锌精矿和锌的回收率明显呈下降趋势。
为了使后续锌浮选体系尽可能的不受到磁黄铁矿的干扰,在预先磁选阶段就将磁黄铁矿从该矿上去除了,磁选脱硫-磁尾铅锌优先浮选的试验流程和原则所示:
从原矿中选取弱磁脱硫,获取磁选精矿,再加入硫酸锌、苯胺黑药和甲基异丁基甲醇,进行铅粗选;分别加入硫酸锌和苯胺黑药,从中获取铅精选和铅扫选;从铅精选中获取铅精矿,在铅扫选中加入氧化钙、硫酸铜、丁基黄药和甲基异丁基甲醇,以此进行锌粗选;分别加入氧化钙和丁基黄药进行锌精选和锌扫选;以此提取锌精矿和尾矿[4]。
采用铅优先浮选,接着进行磁选脱硫,最后是锌硫混浮再分离,通过以上操作方法及工艺流程,以选矿的方式将该矿里面的铅、锌和硫回收起来,这种工艺具有成本低、结构简单的特点,使得高硫铅锌矿的开采和利用变得更加科学合理。由于一部分的磁黄铁矿已经被脱除去掉,所以锌浮选体系收到的干扰也大大减少,所以锌硫分离浮选体系具有良好的分离效果,且浮选现象平稳易控制。
由于原矿里面有非常多的磁黄铁矿,该铁矿具有极好的可浮性,所以原矿的性质也是比较复杂的,这也就导致了混浮后的铜铅回收率变低。通过实施以上工艺,为科学合理利用高硫铅锌多金属硫化矿提供了一定的可鉴性,又因为该工艺具有稳定的矿选指标,且流程经济合理,使铅锌硫得到了综合性的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