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娜
(南京市中医院,江苏 南京 210001)
对于乳腺占位性病变,其在当前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女性乳腺疾病,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加,该疾病的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对于乳腺占位性病变,其分为良性和恶性两种,部分占位性病变对患者的周围组织会造成压迫,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非常大[1]。在当前的临床诊断中,占位性病变疾病检查中常用的技术是B超诊断,这一诊断方法能够对高危病变进行准确的定位,从而避免活检对患者造成的痛苦,同时还能够有效提高临床诊断效率。
对于本次研究,样品选择我院收治的68例乳腺占位性病变患者,患者进入医院治疗全部采用B超进行临床诊断。对所有的患者基本资料进行收集,其年龄分布区间为25岁~60岁,平均年龄达到了(43.2±7.6)岁,对患者进行临床病理性和手术诊断,其全部符合乳腺占位性病变标准,且临床表现为乳房肿块或者肿痛,部分患者存在着双侧肿块情况。
对于本文研究,B超检测设备采用的是飞利浦IU22和飞利浦HD11,其临床诊断时采用的是检测频率为7.5 MHz或者5~12 MHz。对于乳腺占位性病变患者,其月经前期的乳腺大部分处于充血状态,这时患者的乳腺组织厚度较大,检查往往很难对患者的病变位置准确判断,在患者月经结束后的4 d~7 d,患者的乳房恢复到松软状态,患者的乳腺组织较为薄弱,这是通过B超诊断能对患者的病变位置进行准确的检测。因此,本文研究的患者全部选择其在月经结束后的4 d~7 d进行B超诊断,而对于绝经期的妇女,其可以在任何时候进行检查。具体的检查方法为:首先,患者需要采用仰卧位,双上肢举到患者的脑后,使患者的乳房能够最大程度上暴露出来,同时通过多切面对患者的乳腺进行全方位的检查。在扫描检查的过程中,还需要对发现的肿块大小和形态等进行确认,观察肿块的走向等,确认其是否有异常回声等情况。最后对患者的双侧腋下进行扫描[2]。对于已经确诊的患者,其需要采用肿块切除手术对患者的乳腺肿块进行切除治疗,同时取出肿块进行病理性验证。
对于本文研究中的样本患者,其采用B超诊断出的患者人数为66例,恶性肿块患者人数为14例,良性肿块患者人数为52例。而对所有的患者开展临床手术治疗之后,其良性肿块患者人数为50例,恶性患者人数为16例,误诊患者人数2例,临床诊断准确率为97.0%。
通过对本次研究患者的B超诊断结果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乳腺囊性增生患者在临床中主要表现为触痛,患者的乳房外上侧和中上部位置较为明显,且在月经前期,患者的疼痛更加严重,月经结束后症状消失,对患者的乳房进行诊断,其存在一些囊状乳管,部分内部为黄绿色或者棕色的液体,会从患者乳头位置处溢出。而对于乳腺纤维腺瘤患者,患者乳房表面较为光滑,其患病位置的乳房组织同正常组织之间具有明显的分界,肿块活动度良好,多为椭圆形或者圆形,表面包裹有完整的纤维包膜[3]。乳腺恶性肿瘤患者,肿块质硬,边缘不光整,呈锯齿状或蟹足状,部分肿块纵横比>1,内部可见沙砾样钙化,血流丰富,甚至有些发现腋窝淋巴结转移等情况。
对于B超诊断,其是乳腺占位性疾病常见的一种诊断方法,该诊断方法操作较为简单,且避免了活检对患者造成的痛苦,准确率较高,是当前临床诊断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方法。此外,B超诊断能够对患者进行动态随访,随时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检查,确认患者的恢复情况。B超诊断过程中,能够通过B超对患者的病变位置、形态和大小等进行较为清晰的观察,同时还可以对患者的乳腺内部结构和供血等进行观察,从而初步判断患者的肿块良恶性。
通过本次研究可以发现,B超检查的临床诊断准确率为97.0%,临床诊断准确率较高,这表明B超诊断对乳腺占位性病变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此外,B超诊断还对患者肿块的位置、大小和形态等进行准确的显示,方便患者后续进行手术。
综合上述所说,对于乳腺占位性病变患者,其在临床诊断中采用B超诊断能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详细的了解,同时诊断方法不会对患者造成损伤,操作较为简单,是当前乳腺占位性病变诊断中比较有效的诊断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