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丽
(吉林市中心医院脑血管三病区,吉林 吉林 132001)
偏头痛是神经系统最常见的头痛类型,其确切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1]。月经性偏头痛是偏头痛中的一个重要类型,其发作与月经周期的变化关系密切,且多在月经来潮时发作,同时这类患者能在妊娠期和更年期后减少或停止发作。这提示着,月经性偏头痛的发生可能和患者血清中雌激素水平有一定关系。就此,本研究将对月经性偏头痛患者血清中雌激素水平与疼痛程度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选取吉林市中心医院2018年8月~2019年7月期间就诊的月经性偏头痛女性40名作为月经性偏头痛组,同时选取我院体检健康女性40名作为健康组。月经性偏头痛组平均年龄(33.12±7.27)岁,健康组平均年龄(31.94±6.76)岁。两组间年龄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月经性偏头痛的诊断标准参照《头痛疾病国际分类》,入组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入组患者于月经性偏头痛患者头痛发作期第1 d(月经期第1 d)清晨空腹采集静脉血2 ml,健康组患者直接于月经第1 d清晨空腹采集静脉血2 ml,送往我院检验科进行检测。所有血液标本均离心分离血清,并应用德国cobas e-411电化学发光全自动免疫分析系统检测血清雌二醇含量。采用VAS评分评价头痛发作期疼痛评定指标,并记录月经性偏头痛组患者月经期第1 d头痛发作时VAS评分。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整理。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比较,雌二醇血清水平与VAS评分采用Pearson相关性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健康组及月经性偏头痛组患者血清雌二醇水平分别为(56.62±7.15)ng/L、(49.06±5.83)ng/L;与健康组比较,月经性偏头痛组患者血清雌二醇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月经性偏头痛组患者血清雌二醇水平与VAS评分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血清雌二醇与VAS疼痛评分呈负相关(r=-0.42,P<0.01)。
在女性的偏头痛当中,约60%的病人偏头痛发作和月经周期关系密切[2]。因此月经性偏头痛成为广大女性越来越关注的疾病之一。此外,随着月经周期的改变,女性血清中雌激素的水平也在随其发生着相应的改变。
雌激素含量在女性血清中随月经周期而不断变化,在月经第7 d由于卵泡分泌雌激素量迅速增加,使其在女性血清中的含量升高,达到第1个峰值;在排卵后1~2 d,由于黄体分泌雌激素使血清中雌激素含量再1次上升,在排卵后7~8 d血清中的雌激素含量达到第二个高峰;此后雌激素开始下降[3]。同时,也有报道表示雌激素可以作为月经性偏头痛的预防性治疗来缓解其发作的程度、缩短其发作的病程[4]。有学者认为[5],雌二醇水平下降,可影响外周血中5-HT水平及其敏感性,导致患者颅内主要动脉收缩功能降低,小动脉舒张功能降低,进而引发偏头痛。
在本研究当中,月经性偏头痛患者血清中的雌二醇水平明显低于健康组女性,与麻继红研究结果相似[3]。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证实,月经性偏头痛患者不仅血清中雌二醇水平降低,其降低程度与头痛程度呈负相关。因此,雌二醇对于评估月经性偏头痛疾病发展方向可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同时也提示我们月经性偏头痛患者适当补充雌激素可能会减轻相关症状,但给药时间、给药剂量仍许进一步研究,有可能成为临床治疗该疾病的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