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凤勇
(吉林省桦甸市人民医院麻醉科,吉林 吉林 132400)
将2017年9月~2019年2月于我院诊治的66例行阴式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纳入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麻醉方法分为三组,所有患者中,年龄40~75岁,平均年龄(54.78±5.13)岁,经ASA评分均为I~II级。经检验发现三组于年龄、性别、病程等不存在差异,P>0.05,可进行统计学处理。
三组患者均于进入手术室后,进行血压、心率、心电图和血氧饱和度的监测,并根据患者身体情况及时搭建静脉通路。
I组和II组患者均于术前使用东莨菪碱(0.3 mg)和鲁米那(0.1 g)治疗,在0.5 h内注入300~500 ml复方林格式液,穿刺点于择L2~3或L3~4之间。I组于硬膜外穿刺成功后插入腰穿针,待脑脊液流出后,再注入2 ml浓度为75%的布比卡因及1 ml浓度为10%的葡萄糖溶液混合液进行腰麻,然后置入硬膜外导管,行平卧位,以患者麻醉阻滞平面为根据适当添加药量。
II组行硬膜外麻醉,使用浓度为0.894%的甲磺酸罗哌卡因辅助麻醉并向下置管,同时以患者麻醉阻滞平面为根据适当添加药量。
III 组患者行全身麻醉,使用导管插管方式进行麻醉。三组患者麻醉期间均使用常规面罩吸氧治疗[1]。
对比三组患者的手术和麻醉相关指标。
组间检验运算以统计学软件包(版本:SPSS 20.0)进行辅助,对应以、(n)%表示计量、计数资料数据,当P<0.05即表明数值比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I组:麻醉起效时间(1.10±0.45)min;阻滞完善时间(5.35±2.41)min、手术持续时间(59.01±18.27)min、出血量(196.02±30.42)ml;
II组:麻醉起效时间(4.22±2.43)min;阻滞完善时间(14.35±3.05)min、手术持续时间(58.64±19.02)min、出血量(207.10±34.05)ml;
III组:麻醉起效时间(4.24±2.38)min;阻滞完善时间(12.87±3.34)min、手术持续时间(59.01±17.45)min、出血量(194.54±40.08)ml;
从上述数据可看出,三组于手术持续时间和出血量方面无差异,P>0.05;但I组的麻醉起效时间和阻滞完善时间均优于II组和III组,P<0.05,II组和Ⅲ组无此差异,P>0.05。
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是一种妇科临床使用率较高的微创手术,拥有出血量小,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短等优势,但因为其手术方式和易出现高碳酸血症的特殊原因,使得其必须采取高质、高水准的麻醉方法。
腰硬联合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均为临床使用率较高的麻醉方法,相比起硬膜外麻醉还具有失败率和阻滞率较高的因素,腰硬联合麻醉更为安全、高校,可同时发挥腰部麻醉和硬膜外麻醉的优势,镇痛效果较好,操作简便,起效快,肌松效果和麻醉可控性、连续性都较高[2],于本次研究中也得到证明,三组于手术持续时间和出血量方面无差异(P>0.05);但I组的麻醉起效时间和阻滞完善时间均优于II组和Ⅲ组(P<0.05),II组和III组无此差异(P>0.05)。
综上所述,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最为适宜,比起其他麻醉方法,其麻醉后起效快,也较为安全稳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