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晨
(郑州人民医院物价管理部,河南 郑州 450000)
宫颈炎又称子宫颈炎,它的发病原因是:宫颈由于急性或者长期慢性机械性损伤及刺激,病原体入侵而导致的炎症。慢性宫颈炎的临床症状有:白带增多、下腹疼痛、尿路刺激症、痛经、月经不调、盆腔沉重感等。这种疾病不但威胁着患者的健康问题,而且给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1]。因此,本文主要围绕针对性护理在慢性宫颈炎护理中的价值展开讨论,希望能为患者带来帮助。
选取2017年5月~2018年6月来我院治疗的100例慢性宫颈炎患者做为研究对象。电脑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年龄20~55岁,平均(37.5±3.07)岁;对照组年龄21~56岁,平均(38.5±3.09)岁。通过对比一般资料,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无显著差异,存在可比性。
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的方法,护理人员对患者采用药物治疗,对护理过程进行常规的口头指导,指导患者的健康饮食以及在护理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给予观察组针对性护理干预,具体干预措施为:(1)健康教育:责任护士要准备宫颈炎的相关资料以及后续的预防措施,向患者以及患者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并且在健康教育的同时,要告知患者出院后注意个人卫生,并且要养成定期去医院检查的习惯。(2)心理疏导:责任护士在平时的护理过程中,要和患者多交流、多沟通,了解患者内心的想法,并且要详细、耐心的回答患者在护理过程中提出的问题,让患者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2]。(3)手术护理:在患者手术之前,责任护士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并且要及时检查各仪器的连接端口是否准确。(4)术后护理:大部分的患者在手术后会有下腹疼痛的现象,因此,责任护士要告知患者正确避免疼痛的方法,并且要叮嘱患者平时多卧床休息,尽量避免走动。
患者的复发率分为:复发、未复发,评分越低,说明复发的情况越少。对护理效果进行评分,护理效果分为:显效、有效、无效,评分越高,说明护理效果越好。
以SPSS 21.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用n(%)来表示计数资料,组间对比采取x2检验,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复发1 3 例(2 6.0 0%),未复发3 7 例(74.00%),复发率(26.00%);对照组复发27例(5 4.0 0%),未复发2 3 例(4 6.0 0%),复发率(54.00%);观察组复发率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显效30例(60.00%),有效18例(36.00%),无效2例(4.00%),总有效率(96.00%);对照组显效22例(44.00%),有效15例(30.00%),无效13例(26.00%),总有效率(74.00%),观察组总有效率的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
宫颈炎主要是由于患者受到细菌感染而引起的妇科疾病,该病会使患者的宫颈损伤,从而导致阴道的分泌物增多,致使患者出现宫颈痛、月经不调等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正常的夫妻生活。
通过本文的研究得出,对慢性宫颈炎患者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后,患者的复发率观察组26.00%,对照组54.00%,观察组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有效率96.00%,明显优于对照组74.00%,P<0.05,由此可见,对慢性宫颈炎患者来说,采用针对性护理是正确的选择。责任护士在护理的过程中,要根据患者的病情采取具体的护理措施,并且积极鼓励患者接受手术治疗,责任护士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后,可以减少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加快患者的康复周期,让患者通过治疗,对宫颈炎的细菌感染得到有效的控制,不但可以减少患者的白带量,调节患者的性生活,而且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3]。
综上所述,对慢性宫颈炎患者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效果显著,不但可以降低患者的复发率,还能提高护理效果,值得推广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