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 杨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重庆 402160)
子宫瘢痕妊娠,顾名思义,指的是产妇在经过剖宫产手术后,再次出现妊娠,胚胎在之前子宫切口瘢痕处着床形成的异位妊娠[1],容易导致子宫破裂、阴道大出血,并且预后效果不佳,给诸多的女性患者造成了生命威胁。其治疗以药物治疗与手术治疗为主,在此次研究当中,通过抽选M医院的子宫瘢痕妊娠患者,分组进行腹腔镜与经阴道子宫瘢痕妊娠病灶切除术的治疗,现做出如下报告。
选择M医院2016年3月~2017年4月期间接诊的116例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患者为研究对象,年龄均在25~39岁之间,平均年龄33.56±2.13岁。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性不大,均符合子宫瘢痕妊娠诊断标准,并排除恶性肿瘤、血液类疾病、心肝肾障碍与手术禁忌症的情况,具有统计学的参考可比性。
对A组的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B组的患者采用经阴道子宫瘢痕妊娠病灶切除术治疗。患者在手术过程中,需进行腰硬联合麻醉,使用阴道拉钩的牵引,充分暴漏阴道的前穹窿与宫颈[2]。在患者的子宫壁内,将垂体后叶素药物以合理的数量注射。子宫血管要使用组织钳的钳夹作用,合理选择横向、纵向的方向进行切开,突出妊娠组织瘢痕的病灶处,当钳夹的切口妊娠组织被清理干净后,对病灶处实施充分冲洗,缝合阴道壁与腹膜。两组术后均给予抗生素输液治疗,防止伤口感染。
对比手术指标,包括手术持续时长、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的并发症,并比较手术治疗前后一周患者的血β-人绒毛促性腺激素水平变化。
采用医院专用的SPSS软件来对所收集到的指标数据进行统计并进一步分析。
B组的手术时间、住院费用(42±10.55)分钟、(6842±126)元,均优于A组(83±11.26)分钟、(8235±212)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与住院时间差异不大。
治疗之前,A组与B组的血β-人绒毛促性腺激素水平相差不大,均值较高,A组为40123.95±221.48,B组为40053.25±128.7。治疗之后两组的血β-hCG水平均出现了明显的下降,分别为A组139.17±9.85,B组135.64±10.26。
B组患者出现感染、淋漓阴道出血、麻醉等并发症的为3、1、0人,A组患者出现同类并发症的分别为4、0、1人,人数比较少,A组与B组在术后的总并发症概率较低。
近年来随着剖宫产人数的增加,子宫瘢痕妊娠的女性基数也在逐渐上升。医务人员根据患者自身的生育需求,并结合其年龄、孕周与血β-hCG水平等相关指标,来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经阴道子宫瘢痕妊娠病灶切除术是妇科临床手术中的一种[3]。当然,需要检查患者的子宫活动度,选择子宫活动度条件较高的患者,并结合其病灶处的实际情况与盆腔状况来给予此类手术。在本次研究中,B组的手术时间与住院费用均低于A组,两组患者血人绒毛促性腺激素水平在术后均出现了显著的下降,表明经阴道子宫瘢痕妊娠病灶切除术能够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患者经济负担。两组患者在术后出现感染、淋漓阴道出血、麻醉等并发症的人数少,并未出现肠管以及膀胱方面的副损伤,表明此手术的风险系数较低。
综上所述,经阴道子宫瘢痕妊娠病灶切除术的优点较多,在缩短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的同时,还能降低患者以及其家属的经济负担,可以有效地节约社会的相关资源,应该在妇科临床实践中得到广泛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