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某金矿井下通风系统优化研究

2019-02-09 02:18:57蔡长发
世界有色金属 2019年17期
关键词:风井斜井风流

蔡长发

(中国黄金集团江西金山矿业有限公司,江西 德兴 334213)

江西某金矿是一座大型地下开采矿山,伴随着生产不间断地进行,该金矿形成了多井筒、多中段、多区域的开采系统。为保证生产的稳定,采掘工作面分布范围广,用风地点分散;开采向纵深发展,逐渐延伸至深部;历史开采遗留了大量的采空区,人员无法进入。以上问题致使新鲜风流无法有效进入,污风无法及时排出,现有通风系统在通风网络、通风设施及通风效果方面都存在问题。针对该矿通风系统存在的问题进行优化,确保矿山安全高效生产[1]。

1 通风系统现状

1.1 现有通风方式

矿井采用中央进风两翼抽风的通风方式。中央进风井为副斜井和147斜井,以及盲斜井,回风井为两翼东、西回风井。新鲜风流从副斜井、+147斜井、盲斜井进入各个中段,经运输巷道和穿脉巷道进入采场,清洗采场之后,经过上中段穿脉巷道和运输巷道进入东、西回风井,然后排出地表。主扇风机安装在地表两风井井口,其中东风井井口安装K40-6-NO18型风机1台,电机功率90kw;西风井井口安装DK-10-NO27/2×200风机1台,电机功率400kw。

1.2 通风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

(1)通风系统漏风严重,有效风量率偏低,工作面通风条件差。主要原因是井下大量的空区未及时密闭,通风路线不清晰,通风系统中的风门普遍存在未关闭或不严密情况。

(2)主扇运转困难、工作效率低。东、西风井主扇都存在很大的短路风流,导致对整个通风系统工作的困难,同时主扇的功率因为存在短路风流而只有少部分用于系统通风,无法引导井下风流流动,处于不正常工作状态。

(3)缺乏必要的通风构筑物,缺少井下正常生产通风的风流控制和风量调节措施。井下作业地点较多、分布范围大且分散,井下通风构筑物设置不合理或管理不善,以致井下通风路线不清晰,进回风之间串联或循环风现象严重,很难有效进行风流调控,更无法实现井下风量的有效调节与合理分配。

(4)井下污风串联严重,部分区域空气质量差。由于生产任务重,致使同时作业中段数量多、生产采场数量多,各中段又未建立专用的回风道,易形成污风风流循环而无法排出。

(5)矿山管理办法与目前的大型复杂的通风系统不匹配。矿井通风系统既是一个技术问题,也是一个管理问题,在通风系统可行的基础上,做好管理工作,通风系统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2 矿井通风优化方案

2.1 通风优化方案选取

(1)集中通风与分区通风。该金矿为多井筒、多中段、多区域的开采系统,上部中段遗留大量采空区,矿体埋藏较深,开采逐步向纵深发展,同时矿山主、副斜井及东、西回风井已经形成。因此根据矿床赋存特点、矿体开采情况及现有井巷工程布置,采用用风段分区的全矿集中通风。

(2)进风井与回风井的布置。根据矿体赋存条件及矿山采用的开拓系统,矿井通风系统进风井与回风井的布置宜采用中央副斜井、+118m斜井和+120平硐3路进风,东风井、西风井及+147斜井(下部为泄水井)回风的混合式通风布置方式。

(3)矿井通风方案的确定。本次通风方案从全局考虑,以加强深部中段通风、实现多中段和多区域开采作业需求为目的,进行矿井通风系统优化。将通风系统划分为3个部分,进风的部分定义为进风段,回风的部分定义为回风段,采场、运输平巷、斜坡道及破碎硐室等定义为用风段。由于用风范围较大,多中段、多区域生产,并且采空区分布广泛,不同地点用风要求也不一样,因此提出“用风段分区通风系统”。其中,用风段0m以上作为一个分区,从+120m平硐、+118m斜井进风,东风井与西风井回风;-155m~-40m中段的东部、西部分别作为独立分区,新鲜风流由副斜井进入,东风井与西风井分别排出;-180m中段与-200m中段作为一个分区,由盲斜井进风,东风井与西风井回风。

运输斜坡道与-105m破碎硐室作为一个分区,新鲜风流由副斜井、盲斜井进入斜坡道与-105m破碎硐室,经泄水井、+147m斜井排出。

2.2 矿井通风网路确定

(1)中段通风网路确定。根据该金矿通风网路的实际情况,现有中段通风网路为阶梯式通风网路结构,即上中段运输道维护作下中段作业专用回风道。由于矿山各中段只设计有一条中段运输道,未建立专用回风道,中段沿脉巷道不仅是本中段各需风点的进风道,同时又是下部中段的回风道,如作业面的布置不当,易形成污风串联。因此矿山应对作业面的布置进行规划,严格采用后退式布置作业面,在空间关系上确保上中段作业面超前下中段作业面,以形成阶梯式中段通风网络,避免污风串联。

(2)采场通风。该金矿的采场主要有房柱法采场、上向水平分层充填法采场,其通风情况具体如下。①房柱法采场。房柱法回采工作面通风线路:中段沿脉运输巷→穿脉巷道→人行材料通风井→浅孔房柱法采场→清洗工作面→采场切割上山→上中段穿脉回风巷→上中段沿脉回风巷→回风井→地表风机→排出地表。②上向水平分层充法填采场。上向水平分层充填回采工作面通风路线:中段沿脉运输巷→分段平巷→上向水平分层充填采场→清洗工作面→采场通风上山→上中段穿脉回风巷→上中段沿脉回风巷→回风井→地表风机→排出地表。

(3)装、卸矿硐室通风。卸矿硐室通风线路:中段运输巷→卸矿硐室→溜井→溜井与卸压井联络巷→回风卸压井→-155m风机→主斜井→地表。装矿硐室通风线路:-105m中段运输巷→局扇→局扇风筒→装矿硐室→-155m风机→主斜井→地表。

3 矿井网络模拟与解算

(1)通风系统模拟及网络解算。把各中段平面图导入Ventsim三维通风仿真软件,分别赋予真实高程,根据矿山生产实际,建立各中段之间的关系,调整巷道断面的大小和风阻,在与实际对应的风井、巷道的位置上安设风机,建立通风系统三维模型,并进行解算。通过解算各中段的进风量与回风量基本均衡,能够满足该矿生产需求。

(2)矿井通风设备。利用Ventsim三维通风仿真软件对该矿井优化后的通风系统进行模拟与解算,根据解算结果,该矿井风机分布为:东风井地表井口处—K40-6-NO18,1台。西风井地表井口处—DK-10-NO27,1台。-105m泄水井处—K45-4-NO10(30),1台。-155m近东风井处—BK54-6-NO10(30),1台。

4 结论

该金矿因同时作业中段数量多、作业点多而分散、大量采空区未及时密闭、通风构筑物设置不合理等原因,导致矿井内风流紊乱、漏风量大、有效风量低、主扇运转效率低等。本次通风系统优化是根据该矿通风系统的实际情况,通过比较选择“用风段分区的集中通风系统”,该方案能有效缓解目前开采通风困难的问题,并能兼顾深部中段生产开拓,充分利用了井下现有巷道,符合该矿井下生产发展的实际情况。

猜你喜欢
风井斜井风流
数你最风流
黄河之声(2021年14期)2021-10-28 03:53:04
国外斜井TBM项目数据统计
留白——不着点墨,尽显风流
地库风井与景观的和谐共生
工程与建设(2019年3期)2019-10-10 01:40:20
兼职者的风流史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海峡姐妹(2019年7期)2019-07-26 00:50:50
行车对数和位置对活塞风井通风特性的影响
制冷与空调(2018年1期)2018-03-21 03:48:24
斜井防跑车装置优化设计及应用
后卸式斜井箕斗多点卸载的设计与应用
立井壁后注浆技术在白象山铁矿风井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