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讯(李明爽 张馨馨 报道)11月13日,2019中国水产学会范蠡学术大会暨第四届范蠡科学技术奖颁奖活动在广西南宁举行,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于康震出席大会开幕式并讲话,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方春明在开幕式上致辞。中国水产学会秘书长崔利锋主持开幕式。
中国工程院院士麦康森、中国科学院院士桂建芳、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局长张显良、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主任马毅、中国水产学会理事长王清印、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厅长刘俊、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副司长汪学军、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林祥明、中国水产学会副秘书长胡红浪等专家领导出席会议。
会议指出,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渔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与渔业科技的不断进步密不可分,广大水产科技工作者功不可没。中国水产学会作为科技工作者之家,多年来,紧紧围绕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和渔业中心工作,积极搭建高层次学术交流平台,扎实开展科技成果评价奖励和人才培养举荐,着力加强研究咨询和科学普及,为推动渔业科技创新、促进现代渔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范蠡科学技术奖自设立以来,评选出了一批非常优秀的成果,发现了一批优秀的科研团队和人才,在激励渔业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调动广大水产科技工作者积极性、促进渔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水产科技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会议强调,当前,我国渔业仍然面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渔业发展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对优质安全水产品和优美水域生态环境的需求,与水产品供给结构失衡和渔业对资源环境过度利用之间的矛盾,正处在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加快推进渔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努力实现本世纪中叶建成现代化渔业强国的目标,必须要始终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第一驱动力,必须紧紧依靠、切实调动广大水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
中国水产学会范蠡学术大会命名仪式
会议强调,中国水产学会作为全国性渔业科技社团,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水产科技工作者的桥梁与纽带,是广大水产科技工作者之家,要提高政治站位,坚持服务大局,推进科技创新,促进绿色发展,强化人才培养,加强智库建设,打造学术品牌,创建一流学会,充分发挥在水产学术交流、科学普及、人才培养和专家智库等方面的职能作用,团结凝聚全国水产科技工作者砥砺奋进,为我国渔业现代化建设发挥更大作用、做出更大贡献。
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是我国水产领域级别最高的综合性学术盛会,是水产科技工作者学术交流和思想碰撞的重要平台,已连续举行了19届。范蠡是世界公认的水产养殖的开创者,其在水产养殖发展史上具有不可磨灭的贡献。为着力打造水产领域高端学术交流平台,2019年,中国水产学会决定将学术年会命名为“中国水产学会范蠡学术大会”。范蠡科学技术奖是中国水产学会于2007年,经科技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办公室和原农业部批准设立的,是全国性、综合性的水产科技奖励,旨在奖励对渔业科技进步、技术推广和科学普及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成果。
活 动 现场,与会嘉宾通过沙画的形式了解了“中国水产学术年会”更名为“中国水产学会范蠡学术大会”的背景、意义及深刻内涵,一同见证了“中国水产学会范蠡学术大会”的命名仪式。
第四届范蠡科学技术奖共47个奖项,其中:科技进步类25项(一等奖6项、二等奖16项、优秀成果奖3项);技术推广类20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10项、优秀成果奖6项);科学普及类2项。于康震和方春明等领导专家向获得第四届范蠡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和“技术推广奖”一等奖的10名获奖代表颁发荣誉证书。
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局长 张显良
开幕式结束后,大会开始学术交流。学术交流采取“1+8”的形式,即1个主会场,8个专题分会场。
主会场报告中,张显良以《从六个方面着手推进渔业高质量发展》为题作专题报告。报告提出,推进渔业高质量发展是当前渔业的中心工作。推动渔业高质量发展,可以从六个方面着手,一是推进养殖业绿色发展,二是推进渔业资源养护,三是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四是推进渔港经济区建设,五是推进渔业走出去,六是完善优化支持保障体系。
中国水产学会理事长 王清印
王清印以《2018-2019水产学学科发展亮点多多》为题作主题报告。报告指出,《2018-2019水产学学科发展报告》分为综合报告、专题报告和研究报告三大部分。2018——2019水产学学科在水产良种选育、水产养殖模式、水产养殖装备、水产品加工、渔业生态环境以及渔业信息技术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技术突破。
麦康森以《非传统饲料蛋白源研究是重要研究方向》为题作主题报告。报告指出,我国水产动物营养学研究的发展,带动了水产饲料添加剂工业、水产饲料设备制造业等相关技术与产业的研究与发展。水产动物营养代谢基础研究取得的新突破,为阐释营养物质在水产动物体内的转运、代谢、分解等关键过程,以及寻找调控代谢的关键靶点,为实现精准营养的目标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桂建芳以《水产生物遗传育种未来主要有七个方向》为题作主题报告。报告指出,水产生物遗传育种的未来发展主要有七个方向:解析重要水产生物的全基因组信息;解析与经济性状相关的功能基因及其调控机制;鉴定可用于育种的功能基因和分子标记;发展重要经济性状的基因组关联分析和全基因组选择育种技术;完善综合选择育种技术和性别控制育种技术;发展分子设计育种和分子模块设计育种技术;建立培育高产、优质、抗病水产新品种的新理论和新技术。
范蠡科学技术奖颁奖
专题分会场中,报告专家分别就绿色水产养殖新技术、水产生物技术与育种、渔业资源与生态养护、现代渔业设施装备、疫病防控与质量安全、水产品加工与综合利用、休闲渔业与渔文化等内容展开学术交流。
大会期间,中国水产学会动物行为学专业委员会成立仪式。桂建芳、崔利锋、林祥明等在成立仪式上讲话。王清印、崔利锋为委员会委员和主任委员颁发聘书。
水产动物行为学是水产科学研究的基础学科,对水产育种、养殖、资源增殖、捕捞等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研究成果不仅能为绿色水产养殖技术建立提供理论基础,为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和合理开发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还能为渔业环境监测提供第一线索。
专业委员会的成立,不仅壮大了组织,更为组织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专业委员会将在团结广大水产动物行为学领域的科技工作者,深入开展基于水产动物行为学的基础科学研究、应用研发研究、学术科普交流、技术装备培训等工作,为促进学术交流、促进人才培养、促进互作创新,提高我国水产动物行为学的研究水平,以及加速我国渔业的繁荣和发展做出贡献。
中国水产学会动物行为学专业委员会成立
仪式期间,王清印从自身经历,谈了对动物行为学的认知,危起伟、张东、么宗利、张朝硕、杜浩、李威威、业章颖、刘良国等研究人员分别从自身科研方向出发,交流了“动物行为”研究成果,近百位相关研究人员倾听了报告。
中国工程院院士 麦康森
中国水产学会范蠡学术大会期间,中国水产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下称“青工委”)成立。王清印、崔利锋、胡红浪为青工委的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秘书长和副秘书长颁发聘书。
近年来,中国水产学科和产业的发展均呈现出多学科交叉、多领域融合的新态势,青年人逐渐成为重要的科研力量。对青年人才的引领和培养工作,是保障我国水产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中国科学院院士 桂建芳
中国水产学会近几年重点组织开展了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通过同行举荐,由学会搭建支撑平台并给予经费支持,让青年人才自由选题研究,助力优秀青年成长成才。学会还修订“中国水产学会青年科技奖”奖励办法,为青年科技人员提供一个展示自己优秀科研成果的舞台。
今后,中国水产学会将与青工委一道,积极引导并大力支持青年人参与水产领域的科研、科普和技术推广工作,努力推进水产青年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为水产科技青年科技创新搭建更广阔的舞台。
全文请扫二维码
中国水产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