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璇,金素娟,牛宁,付雅丽,李占军
(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河北 石家庄 050041)
大豆花叶病毒病是我国大豆主产区的主要病害[1~3],发生区域广,为害性巨大,严重影响大豆产量[4~7]和外观品质,降低了大豆的商品价值[8]。基于此,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以抗病高产为育种目标,根据基因累加和亲本互补的原理,筛用抗病亲本石豆1 和SN晋大73-1,通过有性杂交,成功培育出抗花叶病毒病强、高产、适应性广的大豆新品种石豆17。该品种2019 年6 月通过了河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冀审豆20190005)。
母本为石豆1 号,由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与中国科学院石家庄农业现代化研究所联合培育,具有丰产性好、抗病性强的特点。
父本为SN 晋大73-1,为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外引品系,具有抗病能力强的特点。
2007 年在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27 军农场试验地以石豆1 号为母本、SN 晋大73-1 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当年收获种子22 粒。
2008 年在27 军农场试验地单粒点播22 粒种子,淘汰假杂种后摘荚混收,得到F1;冬季在海南滨农场加代为F2。
2009~2011 年以丰产性、抗病性、抗倒性等为选育目标在27 军农场试验地进行定向选育。2009 年以类型的多样性、结荚性、抗倒性为选育目标进行选育,得到F3;2010 年以高产、抗倒为选育目标进行选育,得到F4;2011 年继续以高产、抗倒、抗病为选育目标进行选育,得到F5。
2012~2015 年参加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组织的株行试验和品比试验。
2016 年参加黄淮海地区大豆品系多点鉴定试验。
2017 年参加河北省夏播大豆区域试验。
2018 年参加河北省夏播大豆区域试验和河北省夏播大豆生产试验。
2019 年通过河北省大豆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冀审豆20190005),命名为石豆17。
石豆17 生育期107 d 左右,亚有限结荚习性,卵圆叶,紫花灰毛,株型收敛,株高101.6 cm,底荚高14.2 cm,主茎节数19.0 个,有效分枝数2.1 个,单株有效荚数45.5 个,单荚粒数2.2 个,百粒重23.9 g。黄皮褐脐有光泽,成熟时落叶性好,不裂荚。
2.2.1 多点鉴定试验 2016 年黄淮海地区大豆品系多点鉴定试验,11 个参试点中,石豆17 的平均产量为3 024.75 kg/hm2,较对照冀豆12 增产4.80%。
2.2.2 区域试验 2017 年河北省夏播大豆区域试验,石豆17 平均产量为3 342.8 kg/hm2,较对照冀豆12 增产6.5%;2018 年河北省夏播大豆区域试验,石豆17平均产量为3 166.1 kg/hm2,较对照冀豆12 增产8.5%(表1)。
2.2.3 生产试验 2018 年河北省夏播大豆生产试验,石豆17 平均产量为3 021.6 kg/hm2,较对照冀豆12 增产5.3%(表2)。
表2 2018 年河北省夏播大豆生产试验石豆17 的产量表现Table 2 The yield of Shidou 17 in the production test of summer sowing soybea in 2018 in Hebei Province
2017~2018 年由国家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石豆17 的2 a 平均子粒粗蛋白(干基)含量为40.28%、粗脂肪(干基) 含量为21.0%,粗蛋白与粗脂肪的总含量达到61.29%。
2017~2018 年连续2 a 由南京农业大学国家大豆改良中心采用防虫网室内人工接种方法对河北省大豆区域试验的参试品种(系) 进行抗病性鉴定,结果(表3) 显示,2017 年石豆17 抗花叶病毒病3 号株系和花叶病毒病7 号株系,2018 年抗花叶病毒病3 号株系、高抗花叶病毒病7 号株系。
表3 2017~2018 年石豆17 人工接种抗花叶病毒病SC3 和SC7 的鉴定结果Table 3 The disease resistance of Shidou 17 by artificial inoculation of mosaic virus disease SC3 and SC7 in 2017-2018
石豆17 适宜在河北省中南部夏播种植。
石豆17 适宜播种期为6 月中上旬,条播、穴播均可。出苗后及早间苗,2~3 片真叶时定苗,留苗密度为22.5 万株/hm2左右。
底肥多施有机肥,或以磷、钾肥为主的复合肥,可施磷酸二铵230 kg/hm2、硫酸钾75 kg/hm2。肥力不足的地块,可在开花初期追施尿素45~75 kg/hm2,或鼓粒期选择晴天傍晚叶面喷施0.3%~0.5%的磷酸二氢钾溶液。旺长地块,可在初花期用15%多效唑750 g/hm2对水600~750 kg/hm2喷施,控制基部节间伸长,防止倒伏。
提倡播后封闭除草。出苗后,可用1.8%阿维菌素乳油3 000 倍液或50%杀螟松1 000 倍液、45%辛硫磷乳油1 000 倍液喷雾防治豆秆黑潜蝇。大豆开花期,可用10%的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 000 倍液、5%的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00 倍液、20%的氰戊菊酯2000 倍液单用或混用,7~10 d 防治1 次,连喷2~3 次[9,10],防治点蜂缘蝽,预防症青现象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