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微博|@没有圈圈的叉叉
2018年的10月,我飞去异地参加了一场婚礼。
新娘是我非常要好的朋友,从司仪开始叙述他们的故事开始,我便几次忍下眼泪。然而在我们集体为新娘唱歌的时候,我无论如何都抑制不住胸口喷薄而出的酸楚,带着满脸的鼻涕眼泪、用鬼哭狼嚎的哭腔唱完了整首歌——早知道当时婚庆的摄像头全都对着我大拍特拍,我一定会做个铁石心肠的伴娘。
后来我在日记里写下:“好的友情是让我们都变得笨拙又简单,亲眼见证我的好友奔向属于她的幸福,我才安心。”
写到这里,笔尖突然画出一道长长的线条。我愣了会儿,又另起一行写道:
“我仍旧愿意为了一个人变得笨拙又简单,无论你在哪里,我觉得我已经做好准备了。”
单身的第×年,在我的青春已经所剩无几的时候,我一边小心翼翼地许下期望,一边又觉得自己又说了一年空话。
不知道这些年你去了哪里。
但是,你一直都没有来。
在这段漫长的空白时间里,不是没有出现过其他人。
每回我尝试着和对方进行长期的对话,可不知为何,总是你不进我不进,你若退我也退,大家就像坐在跷跷板的两端,没有一个人愿意下来看看。
即便心里明白主动踏出一步便会迎来突破性的进展,可心里始终不曾荡起一丝涟漪,直到最后我才不得不逼自己承认:真的是完全不喜欢。
朋友说,既然你也想谈恋爱,为什么不给彼此一个机会?我心里却突然有了答案。
我说,经历过不成熟的恋爱,看过自己难堪的样子,于是这些年总是一边为自己独身感到快乐,一边警告自己——请你一定要认真对待你的下一场恋爱,请你不要再让自己重蹈覆辙。
那段时间我很喜欢一首歌:林宥嘉的《想自由》。每每放到副歌,我总是忍不住跟着和,只因有我最喜欢的一句歌词:“或许只有你/懂得我/所以你没逃脱。”
和Z在一起后,我在他耳边小声地唱了这首歌,唱到这里,颇有些忐忑地问他:“你听到了吗?”
他说:听到了。
所以,他来了。
很长一段日子,我精神压力极大,工作与学习都很忙碌,失眠更是常态,状态极其不佳。
有时和朋友聊起恋爱话题,甚至觉得自己有些自私——因为如果此刻有人陪伴,或许会觉得生活没有那样艰难。
Z就是那段时间出现的。
Z是我的小学同学,高中校友,我们的父母都在同一个单位。然而这么多年,我们俩并没有太多交集。我对他为数不多的模糊印象只有:爱打篮球、清秀腼腆,小学毕业照上最出挑的那个男孩。
某个夜晚,只在动态点赞出现的Z的头像突然在我电脑的右下方闪动,正要关掉电脑睡觉的我,鬼使神差地点开了他的头像。
他说:“你竟然还没睡呢,老同学。”
那一刻——不知为何,我忽然模模糊糊地意识到,今天要熬夜了。
从那句话开始——有了一切。
嗯。
“你也是。”
还没有重新遇见Z的那个时候,关于未来的那段恋爱,我曾这样设想:
——我一定不会告诉任何人恋爱的消息,也不会发朋友圈;我要谨慎地谈恋爱,慢慢地发展,直到半年后彻底稳定了,再談其他。
我已经没有谈一场恋爱一定要轰轰烈烈的力气,也已经拿出了我能给的所有勇气。
却仍不敢赌。
虽然这个想法后来被我的朋友们攻击并嘲笑了,但是当时的我真的抱着这样的念头。
所以当我小心地告诉Z短时间内我不打算公开的时候,他虽然没说什么,却仍旧有些落寞的样子。
我看在眼里,突然有些抱歉。
那一天,我跑去和从前的小学同学要了我们的毕业照,和我记忆中一致——Z确实是照片里那个最出挑的。
Z回老家那天,我去车站接他,他看见我,走过来径直牵起我的手,然后便再也没放开。
那天,Z牵着我的手在这座熟悉的小城里走走停停,我悄悄拍下我们牵手的照片,连同毕业照一起发了朋友圈。
发送成功的那一刻,我忽然感觉到了从未有过的轻松。
后来Z问我为何突然改变了主意,我始终解释不清。
这个原因,我直到这一刻才明白。
在还没遇见那个人的时候,对待这段感情总会有许多想象,可是只有真正遇见那个人了,你的所有想象才能够重新定义。
因为遇见了Z——所以我决定恢复我的“出厂设置”。
“我和Z,在一起啦。”
“甜甜的恋爱,终于轮到我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