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生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提升,农业也得到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在现代化经济产业结构中,玉米已经成为了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高低对行业发展可起到关键作用。目前我国种植产业市场规模可达到1000亿元,其中玉米产业产值超过220亿元,已经超出总种植产值的20%,因此研究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不仅有利于解决区域范围内的粮食问题,同时还能带动相应地区的经济发展。
一、玉米栽培现状概述
1、玉米栽培生產现状。
近几年虽然玉米种植面积以及对应产值起伏波动较大,但综合多年发展形势来看,该粮食作物仍在我国农业经济中起到重要作用,2013年到2017年玉米产量与其种植面积情况如表1。2017年开始,实现玉米高产、高质仍然是农业发展关键目标。玉米总产量居高不下,肥料的应用以及新兴品种的不断研发都在推进作物单产量的持续提升。全国范围内玉米重点生产区域位于东北地区到西南地域,北方玉米种植范围更加广阔,也在在栽培与生产时得到了专业化治理。
2.玉米品种的选择。
玉米不仅仅是目前农业生产的重点关注对象,同时在社会生活生产中具有多方面用途,例如:养殖业饲料等。因此加大玉米产量可以在解决粮食问题的基础上推进农业发展。想要确保玉米生长良好,首先要十分了解品种特性,当前很多农民都没有根据实际土壤、温度、地区气候等情况挑选玉米种子,这就很有可能造成由于品种适应度较低所以出现倒伏、病虫害、成活率较低等情况,严重制约最后的产量提高。因此品种挑选需要因地制宜,黑河地区可选择金真206玉米种子,结合地区情况,该品种玉米具有高适应率、高成活率、抗病虫害效果明显等优势。
二、玉米种植过程中现存问题
1.农户专业栽培知识匮乏。
虽然从实际生产过程中来看,农户会在日复一日的实践中掌握很多玉米栽培经验,但是,我国信息化水平正不断提升,知识时代已经来临,想要实现玉米的高产如果仅靠丰富的经验支持还远远不够,此外,还需要专业知识作为坚实后盾,很多农民知识结构程度较低,专业教育跟不上所以导致不能吸收新时代知识,在实际种植时重复以往的“老路”。特别是在玉米灌溉与土壤增肥等技术环节中很容易出现失误问题,导致产量提升速度缓慢。
2.不能引进科学种植技术。
很多农村地区环境相比城市仍呈现出落后状态,新时期背景下很多先进玉米技术无法得到高效引进。另外,很多农户对于新兴技术比较“畏惧”不能在实际生产中放心投入使用,一直沿用以往传统、老旧、单一的栽培技术。在农药使用上无法科学制定配比,导致农药不能起到应用的促进生长作用,上述多种影响因素都会给玉米高产目标的实现带来严重制约。
三、实现玉米高产的有效策略
1.加强种植户专业知识培训。
想要改变农户传统知识结构,提升其专业种植知识储备量就需要加大知识技能培训力度,农技推广中心在其中可起到重要作用,相关部门可以实现多种培训方式并行,起到提高知识水平的目标。例如:在辖区内开展专项知识讲座活动,鼓励农户积极参与到其中。引进农业专业技术人员下到田间进行教学。结合实际生产数据以及玉米高产案例来引导农户能够树立起自我学习意识。农业部门管理人员与领导层也需要加大对玉米栽培技术更新的意识,侧面推进农户提高学习知识的兴趣与积极性。
2.引进科学高产栽培技术。
为了保证玉米产量的有效提升,我国农业技术人员已经逐渐研发出多种作物栽培技术,例如:适当密植,密植通常情况下就是利用科学分布,让玉米幼苗能够最大化的吸收土壤中的养分,实现高程度光照。同时多种灌溉方式,实现高密度水分汲取。玉米特点是需要大量水分供给,所以要保证土壤中水分充足,但是也不能过度灌溉。种植时候还要减少高热天气对于正常生长的干扰。
传统玉米栽培过程中农户对于化肥种类挑选比较单一,针对这种情况需要合理创新并改善,分析玉米生长规律,其对于氮元素需求量较多,磷、钾、紧跟其后,所以可以按照3:1.5:1比例施加对应肥料。合理使用肥料可以推进作物产量提升,但是盲目调整比例反而会造成土质失衡,削弱肥力。在当前新兴栽培技术中,还可以利用秸秆还田的方法增加土壤肥力。除了以上多种高产栽培技术以外,还需要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通过浸润种子、农业防护、土壤灌溉等方式避免虫害发生,在治疗时可使用天敌诱杀等方法。
3.做好肥水管理工作。
玉米由于自身植物生长特点,所以在作为粮食产物时也具备了高适应性、存活率高、抗病虫害效果好等优势,相对比于其他农业作物,玉米对于栽培种植土壤的实际要求并没有很高。但是其植物特点为:植株较大、根系茂密,所以生活时需要从土壤中吸收较多水分与养分,因此想要进一步提升玉米产量,就需要从土壤养分与水分上切入,实现种植环境的科学、高效、规范。在玉米种植过程中使用底肥可以保证充足养分的获取,在苗期进行二次追肥。想要做好肥水管理就需要加大田间观察力度,发现苗弱或后期补苗时就要及时补肥,确保其能够与整体玉米植株生长速度一致。需要注意的是,在施肥区域内要喷施硫酸锌,时间间隔可为1-3年一次。根据实际情况还可以在前期测定土壤的肥力,在此基础上制定后续施肥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