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王世新 朴艺娜
葛连升CERNET 济南核心节点主任、山东大学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常务副主任
1995 年,从报纸上了解到CERNET,并为中国建设这样一个全国性的互联网感到兴奋的葛连升当时并没有想到,自己会在4 年后成为它的建设者之一,并与它朝夕相处至今。
他认为,CERNET 在25 年的建设历程中对中国互联网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如何评价都不过分,面向未来,CERNET 应以问题为导向,在更广阔的空间和领域,更深入地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作出更大贡献。
《中国教育网络》:您第一次听说CERNET 是什么时候?
葛连升:最早知道CERNET 是在1995 年,通过报纸知道国家在建设一个教育科研网,开通教学和科研机构的互联网服务。因为在之前的工作中就接触过网络,也了解互联网,知道当时中关村NCFC(中国国家计算机与网络设施)建设,所以得知建设这样一个全国性的网络工程时,还是挺激动的。
《中国教育网络》:在真正接触到CERNET 之后,有什么让您难忘的事情?
葛连升:山东大学早在1993 年就接入了互联网,学校有部分专家教授能够收发电子邮件,但是使用和覆盖范围非常有限,师生对于互联网的需求十分迫切。
为建设山东大学校园网,学校于1995 年成立独立建制的正处级单位网络中心,就是现在信息化工作办公室的前身,有两位副主任,专门负责校园网络规划和建设等工作。因技术人员缺乏,当时负责该项工作的校长助理兼科研处长周鸿兴教授让我回校参与工作,我于1996 年4 月返回母校参与校园网建设。当时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要“白手起家”,连一台工作电脑也没有,通信资源缺乏,相距不足三公里的山东大学新老校区(今中心校区、洪家楼校区)间联网都难以解决。针对这种情况,我首先主持了新校校内管道施工,为校园网建设打下基础。
1996 年7 月, 山 东 大 学 校 园 网 正 式 接 入CERNET。原山东省教育委员会决定山东省教育科研网网络中心依托山东大学建设,为山东省内高校、教育机构提供CERNET 接入服务,促进了山东省高校校园网建设,加强了省内高校、教育机构间的网络和信息化工作沟通、协作。
1999 年底,学校调整网络中心领导班子,任命我为网络中心副主任,主要负责“211 工程”一期网络项目的建设。同年项目按期完工,次年通过验收,获得专家的一致好评。而我真正跟CERNET“接上头”,也是在上任后。那时,我专门到清华大学拜访了李星教授,交流了近两个小时,汇报了下一步工作思路,就山东大学校园网、山东教育科研网规划建设向李星教授认真请教。沟通过程中,我了解了CERNET 的远景蓝图,为自己可以参与其中兴奋不已。
1999 年底启动山东大学新校研究生宿舍上网,2000 年初新校研究生宿舍接入校园网,并启动本科生宿舍入网。2000 年4 月,为了普及互联网知识,提升师生的信息化素养,当时的网络中心与学工部、团委合作开设了网络开放周,动员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并请专家作报告,旨在向广大师生介绍互联网及CERNET 的相关知识,鼓励教师和学生加入校园网。随后推动实现了教职工免费上网,是我觉得最有成就感的事情之一。山东大学曾连续两年进入中国互联网影响力百强,是百强中唯一入选的高校。2017 年10 月,山东大学校园网实现免费上网。
《中国教育网络》:纵观25 年的发展历程,您认为CERNET 的决策有何重要意义,CERNET 的建设取得了哪些成就?
葛连升:国家决定建设CERNET 的决策非常英明,也是大势所趋。从互联网人才培养的角度出发,怎样评价CERNET 的作用都不为过。作为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互联网,CERNET 是推动中国互联网发展的重要力量,在中国互联网建设与发展历程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可以说,CERNET 是中国互联网发展的一面旗帜。
由于主要用户是教育科研群体,因此中国高校互联网人才培养、科研发展以及一些产业的基础性研究都是基于CERNET 完成的,CERNET 对于整个中国的教育科研发展功不可没。不仅如此,CERNET 也在中国互联网发展历史上产生了“鲶鱼效应”,对于建立正向的互联网竞争环境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2004 年,山东大学作为中国高校代表团一员赴美参加中美网络会议CANS,做会议交流报告。听了我们的工作介绍后,有国外的专家感到很震撼,没想到中国高校的互联网应用和服务发展进步得这么快。
《中国教育网络》:您认为未来CERNET 将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
葛连升:CERNET 面临的挑战主要体现在应用服务方面。为此,CERNET 未来应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相结合,在研究教育和科研的需求,破解学校和师生发展的难题方面下功夫,创造更大的价值。
以吴建平院士为核心的专家团队围绕互联网体系结构不断进行创新,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在应用服务方面的创新还比较薄弱,应当持续增加投入,加强研究。
教育信息化转型倡导“互联网+教育”,旨在构建一个支持个人全面发展的信息化环境,形成教育新业态,为整个教育信息化发展指明了方向。接下来,CERNET 如何围绕这个目标提供更好的服务,如何围绕这个课题进行系统化研究,是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中国教育网络》:今年是CERNET 建设二十五周年,您对CERNET 的未来有什么期望?
葛连升:建设更安全、可靠、可信,能够提供良好服务质量的网络是CERNET 肩负的神圣使命,未来要借助这个平台,在更广阔的空间和领域,更深入地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我坚信,CERNET 的未来很美好,前途很光明。作为一个CERNET 人,我始终与它共同发展,共同进步。未来,希望CERNET 能够为建设教育强国、网络强国、智慧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
《中国教育网络》:“双一流”对中国高校而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机遇。您觉得信息化在“双一流”建设中应该发挥什么作用?
葛连升:“双一流”建设要求将高校师生当成服务对象,而不是管理对象。学校对我们的信息化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山东大学信息化要率先一流。这就需要迅速推进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学校领导为切实解决山东大学一校三地办学存在的服务师生的难题,提出了教师办事不出学院、学生办事不出校区的“两不出”信息化工作目标要求,信息办提出“网上办、掌上办、机具办、不见面”,实现“一网通办,一站式线下自助办理”的信息化服务模式,落实“两不出”要求。为此,我们确立了以数据为核心、以流程为基础、以服务为目标的信息化体系,提出了“师生为本、基于场景、面向服务、创设情境、示范引领、合规遵从、持续改进”二十八字信息化工作方针,创新性地设计了以全域数据库、网上服务大厅、校园E 站、学院信息系统为主要内容的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
我们高标准进行数据标准建设,认真研究确定数据建设技术路线,建立起由底层数据支持环境、中层数据标准体系、上层数据管理体系组成的数据中心,称之为全域数据库。以统一认证、即时通信、开发工具、数据工具、电子签章等为支撑层,基于全域数据库构建网上服务、校园E 站、个人数据服务、学院信息服务以及校情决策支持等,完成了学校一体化信息系统架构设计。
全面梳理服务师生责任清单、管理事项、服务事项,优化审批和办事流程,信息办负责组织技术实现,实现“网上办、掌上办”,构建了“一网通办”的网络服务大厅。对于证明类、证书类、授信类等纸质文本,均可通过自助机具打印,每个校区建设一个自助机具公共服务区域,同时推进电子证单化,实现统一管理和运维,我们称之为“校园E 站”。2018 年12 月,初步实现“两不出”目标。
教师办事不出学院,学生办事不出校区“两不出”目标的初步实现,解决了师生办事难、脸难看、门难进等一系列面对面服务的难题。也正因为有了数据,所有在线办理的事项和流程均可见可评价,为持续改进信息化服务提供了科学有效的数据支撑。
2019 年上半年,自助服务机具投放到了每一个学院,并优化、强化实现了“网上办、掌上办、机具办、不见面”和“一网通办一站式线下自助办理”。下一个目标是“一键式办理”,需要对网上服务事项进一步简化、优化,对机具功能服务进一步“集成化、简单化、智能化、一键化”以及运维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通过信息化手段对所有信息服务进行管理、监控并持续改进。
另外,我们通过网络智能交互教室实现课堂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山东大学是一校三地八个校区办学,学校制定发布了推进教育教学资源共享的一意见N 方案,信息化工作办公室负责教育教学资源共享的信息化支撑条件建设。为了共享优质的教师和课堂教学资源,提出了“远程智能交互教室”的概念。结合课堂教学需要,对于教室信息化建设提出了要求,对网络智能交互教室进行了设计:第一,远程要有现场感,现场要有沉浸感,并做出了具体要求;第二,要有运维管理系统实现网络智能交互教室的统一管理,要对接课表,实现主讲教室开机,听课教室自动开机,支持课程直播、后台录播。以“远程智能交互教室”构建1+N 网络交互课堂和网络在线课堂。所谓1+N 网络交互课堂就是一个教室上课,N 个教室同时听课和课堂在线交互。网络在线课堂打破了时空界限,一方面可以直播让学生远程听课,另一方面支持远程在线听课督导。另外,录播功能支持教师自己的教研活动,对接视频会议系统,最大限度获取和提供优质教育教学资源。
2019 年山东大学中心校区信息楼65 间教室建设理念和模式引起社会关注,被人民日报等媒体争相报道,成为“网红楼”。
《中国教育网络》:能否请您描绘一下山东大学信息化未来的发展蓝图?
葛连升:山东大学“十三五”信息化规划中提出了五个导向: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服务导向、标准导向和绩效导向。未来,学校所有的信息化项目都要围绕这五个导向来落实。
山东大学以校园卡系统为核心,构建校园生活服务平台,将校园卡系统应用融入到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2018 年在济南召开了“数据赋能、构建智慧校园生活”现场会,旨在以数据赋能校园生活,构建智慧校园生活服务。
山东大学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二期要在今年完成“一张表”工程和学院信息系统建设。山东大学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已经入选教育信息化专委会案例,它包括全数据库、网络服务大厅、校园E 站和学院信息系统,而学院信息系统正是解决学校到学院管理服务的“肠梗阻”,是打通服务师生最后一公里的具体举措。
学校十四次党代会要求,五年内建成“智慧山大”。为此,系统开展了“智慧山大”规划、实施方案研究与编制工作。研究认为,智慧校园是物的系统,“智慧山大”是人的系统。为实现上述目标,确立了“数据化、网络化、平台化、精细化、个性化、智能化、智慧化”的信息化、智慧化发展路径,明确了“全面感知、全面连接、全面融合、全面智能”的“四个全面”技术路线,提出了“无处不学习、无处不书香、无处不科学、无处不人文、无处不体育、无处不服务和无处不便利”的“智慧山大”建设目标,构建支持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服务、自我发展的校园环境,形成师生自由、个性、全面发展的校园新生态,持续保障和提升师生信息化、智慧化体验感、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